AI+醫療類項目的幾種產品化模式?
05-04
這本是回答一個問題的答案。
如何看待AI+醫療類項目的商業化前景?
我的回答如下:
在談商業化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產品化」。
這也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在演算法層面有用這件事已經不是問題,至少不是大問題。
而在產品化方面,則遇到的問題就比較多。我們拿影像AI為例,在產品化落地方面,目前有幾種方式:
- 依圖、阿里雲模式,需要對接現有的pics/His 系統,打通底層數據。這裡有兩個難點:
- 需要向系統廠商繳納介面費,很貴
- 對接的勞動成本很高
- 還是上述模式,但是是系統廠商來做。比如杭州「健培」。
- 騰訊覓影的模式,通過硬體重新掃描影像,相當於做一次數據的重新錄入,之後再進行AI識別。好處的非常靈活,不依賴於系統對接的問題。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
- 只有電子版的咋辦,要先列印出來?
- 你還得有個人扶著啊,算是勞動力的降階,但沒有一步到位。
- 聯影、樂普的模式,設備 + AI 的軟硬一體化方案,硬體錄數據,AI直接出結果:
其中,心電圖廠商樂普的心電圖人工智慧自動分析系統註冊獲FDA受理,這是我非常看好的模式。
阿里雲衝到了LUNA16的第一。如何看待這個比賽的價值和阿里雲的技術儲備?李作剛:預測:未來3年醫藥經濟成長最快的5個方向
推薦閱讀:
※工程才是做好AI的鑰匙
※以後失業就靠AI公司養活?半數美國人表示贊同
※關於卷積神經網路CNN問題匯總(3月10更新)
※第一期 | 人工智慧技術情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