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吳軍——精英階層的見識

第一次讀吳軍的書是想了解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知乎上看到有大V推薦《智能時代》。本以為是一本很學術很枯燥的書,結果讀完才發現並不是那種呆板的教科書式的讀物,內容有趣、可讀性強。書中的觀點深刻有力發人警醒,由於不斷積累的海量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的漸漸成熟而將會迎來的社會變革:「2%的人將在這場變革中成為幸運兒,成為他們或是被淘汰」。我深深地被他的見識所折服,從此就關注了吳軍老師,讀完了他出版的所有書籍。

一、認識吳軍老師

吳軍博士是著名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矽谷風險投資人,得到APP訂閱專欄作者。他的著作《數學之美》榮獲國家圖書館第八屆文錦圖書獎、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文明之光》被評為2014年「中國好書」,《浪潮之巔》榮獲「藍獅子2011年十大極佳圖書獎」。他在清華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致力於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研究。他在Google 期間參與主持了許多研發項目,並在國內外發表了數十篇論文、獲得和申請了近十項美國和國際專利。他曾經在騰訊擔任過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等業務的副總裁。自2008年開始從事風險投資,並於2014年作為創始合伙人創立了矽谷豐元資本風險投資基金。

吳軍的書有一種魔力,吸引你要趕緊把它讀完,這種魔力源於他與眾不同的看問題的視角和平實的敘述。從《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大學之路》、《智能時代》到最新出版的《見識》,無一例外,他創作的特點是從不坐在書齋里編書,而是走遍世界各地,尋訪當年的文明遺迹,併到各大博物館參觀了大量的文物,然後寫下了自己對文明的感悟。他在不同文化、不同機構下科研工作的積累,加上他長期遊歷歐美實地考察,也賦予了他難得的史料厚度和相關知識底蘊,從科學家向投資家身份的成功轉型,使得他常常能道出超越同儕的見識。

吳軍老師的最大特點是能做事並且能做成事,以成功者的身份來分享他的理念。從書中波瀾不驚的行文中,讀出一個從事互聯網行業十多年的「老行家」個人獨到的見解,以及一個身處浪潮中的「弄潮兒」的切身體會。

吳軍老師寫作的速度又快質量又高,作品涉及很廣的領域,從教育、科技發展(浪潮之巔、矽谷之光)、商業、文明、人生智慧等等。這些書特別適合大學生閱讀,增長見識、博聞強識。從科學家到投資家,從研究員到著名作者,書中融匯了他多年的所見所聞,更包含了大量的獨立思考與獨特見解。毫無疑問,吳軍老師是一個真正的人生贏家,他的見識是中美精英階層的典型代表。這些精英階層,也許就是《智能時代》中所說的未來2%的人生贏家。

二、吳軍老師的見識

1、人生的智慧

在《大學之路》中,吳軍老師主要介紹了陪大女兒在美國選大學的過程,分析了美國的教育和超一流大學的特點。在書中,他認為一流學生和二流學生的主要差別不在於智商和考試成績,而在見識上。這種見識的高低受家庭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講,上層家庭的孩子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他們的學習目的常常是針對未來的生活,而相比之下,中等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則更多地看重當前的成績。精英與普通人見識的差別一方面就體現在主動性上。精英階層的孩子比較明確自己將來的生活是什麼,對課程以外的事情非常上心,有比較強烈的領導慾望。

《浪潮之巔》是一本介紹互聯網及IT行業興衰變化的書,書中的內容最早由吳軍博士發表在Google黑板報上,歷經多次改寫和重構。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他認為人的商業知識和見識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斷地、有心地學習。比如作為一個科學家,他並沒有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是一步步從周圍接觸的商業專業人士身上學習的。在他周圍有投資銀行的基金經理、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家、跨國科技公司的執行官,成功企業的創始人。他從這些朋友身上學習,用心了解商業的規律,讓資金投資有好的回報,更重要的是讓時間投資更有限。時間是他最大的財富,把時間投入到最有意義、最有影響的地方去。

在《文明之光》中,你能讀到他對富蘭克林、愛迪生、焦耳、史蒂芬森、奧本海默等既懂科學發明又懂經營管理的人表現出的格外敬意。從矽谷的經歷中,他體會到,科技必須同商業聯手,任何脫離具體商業模式的「發明」、「創新」只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然不可持續。在今天的世界,用鐵路與航海來建立地理的聯絡已經不是那麼重要,而建立知識的橋樑,連接不同知識領域的孤島,才是推進文明的動力。知識跨領域的連接能夠有效提高信息的密度,必然導致我們網路時代的文明大爆炸。

2、工作效率

《見識》是吳軍老師最新出版的作品,在書中他認為提高工作效率是成功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很多人試圖在短時間裡完成很多工作,這其實是辦不到的,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少做一點事情。效率高低不取決於開始了多少工作,而在於完成了多少。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

一萬小時定律是否正確?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工作一輩子,花的時間可不止五年, 甚至二十年三十年,反而並沒有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一萬小時定律是錯誤的呢?

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思維方式、周圍環境、境界的因素,比不斷重複簡單的工作要重要的多。很多人理解一萬小時法則有幾個誤區

簡單重複。守著一點點的技能每天在低水平地重複,這樣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套用健身行業的一個說法:如果毫不費力,那你就是在浪費時間。在健身訓練里,每一個組數都應該做到力竭,否則你的訓練就沒有意義。同樣,工作學習也是一樣,必須不斷提升難度才能達到效果,簡單重複是沒用的。

習慣性失敗。這是另一類誤區,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教訓;同時臉皮還很薄,也不好意思請教。迷信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然而簡單地重複失敗是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的。

林黛玉式困境。林黛玉的弱點是想問題想得很深,才華越高在自己的世界越精進,對外界越排斥(外界也排斥她)。這就是在深度和廣度中,往往誤入「深度」這一個誤區。其實,沒有廣度的見識,深度再深也深不不到哪裡去,甚至往往還容易鑽牛角尖以至於釀成悲劇。

狗熊掰棒子努力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重複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很多人讀書學習都是狗熊掰棒子式的,看了一堆有道理的文章學了一大堆的道理,相互關係沒有搞清楚,學到的都是零碎的知識點,換個說法就又不明白了。

3、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什麼?

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是比缺錢更可怕的事情。沒有錢,有一輩子的機會能夠獲得,而缺乏這三樣東西,後天再獲得的難度就非常大了,而它們的缺乏其實與窮沒有必然聯繫。

缺乏見識,視野就被局限了。你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和某些人講道理完全沒用,其實這並非是他們故意和你作對,而是他們實在沒有見識,大家的認知水平根本不在一個平面上

《莊子》說:「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對於在見識上不長進的人要少和他們來往,更不要和他們爭論,因為道理講不通,徒費口舌。

缺乏愛,最大的表現就是小家子氣。很多人由於貧窮,父母沒有條件關愛孩子,孩子就在學校和社會中遭人冷眼,造成他們缺乏關愛。這樣的人不懂得關愛別人、不懂得分享。缺乏愛的人難以大氣,不大氣的人做不成大事。

缺乏規矩,令人踩到別人的腳趾而不自知,其結果是,輕則沒有人願意幫他們,重則大家會和他們作對,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幫助是不行的。缺乏規矩的人也會感覺到別人對他們的不友善或敬而遠之,但是常常不知道原因,於是便對人、對社會產生一種戾氣。我們經常聽到「熊孩子」這三個字,熊孩子的特點就是缺乏規矩,小時候缺乏規矩,長大以後就沒有守規矩的習慣,那麼將來的麻煩就很大。

今天,由於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增加見識要比過去容易得多。但是在我們心中,有時依然給自己圍起來一道牆,阻礙了我們的見識。今天,我們提升境界的阻力很多時候在我們自身,而不完全在環境。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抱著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的東西,是因為他們已經很滿足於自身的成就和環境,或者說他們已經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茨傑拉德對見識有深刻的見解: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三、對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啟示

1、階級固化

階級固化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社會流動性越來越低,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手裡集中。

階級固化,並不是反常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的規律,或者說,這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任何一個國家要往和平穩定發展,必然要伴隨著社會結構的定型,越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階級固化的現象越明顯。

中國的「學區房」為什麼一再水漲船高?其實就是無數由於階級固化而焦慮的家長們推波助瀾的原因。現在的教育,就是為了高考去服務,與教育的初衷相違背,它有著極端的功利化和精英化的目的。教育是必須的,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受教育不是為了站上頂峰,而是為了不跌入谷底。沒有一個現代社會的階級管道是徹底封閉的,你只有看清自己的站位以及明確目標位置,精準定位,才能找到兩點之間的那條直線。

如何更好地把握未來發展的命脈,如何在事業上更有成就?

答案就是見識。

在城堡上面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在城堡下面人,眼饞著城堡上面人的生活,費勁地想爬到上面,卻始終連天花板都碰不到,而在城堡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有城堡的存在,迷茫而糊塗的生活著。

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人的見識,而命運的改變首先需要見識的提高。在中國今天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成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提高見識,擁有一種好的思維能力,懂得如何最有效地做事情,成功並非遙不可及。

2、生活方式

閱讀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不僅僅表示通過文字獲得信息,而是一種生活的行為。除了獲取信息,閱讀還有很多其他用途,很重要的一點是改變當下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每天給自己安排很滿的日程,也一直在抱怨太忙,但並不清楚時間都花在哪兒。總是在買一些並不需要的東西,然後因為它們塞滿了房間、塞滿了抽屜而心煩意亂。有很多提高效率的工具,但是效率卻並沒有提高,搞得我們難以擁有充足而優質的睡眠。我們和許許多多所謂的「熟人」加了微信,但是能說點真心話的朋友卻越來越少。我們每天刷小視頻、刷消息,但是十天半月後完全記不住看了些什麼,對我們也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我們生活在一種恐懼中——生怕自己錯過些什麼。我們總希望能夠經歷更多有趣的事情,看到更好的風景,品嘗更美味的食物。我們稱其為「快節奏」,但認真想想,其實是「沒節奏」!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閱讀就是當下可以讓我們審視人生不多的方法之一。一本好書,本身也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認清世界,弄清心頭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並最終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他的生活方式,但是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牛津大學有一句名言:

「Study ai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終身學習,向死而生。

這句話是對閱讀這種生活方式的完美詮釋。

3、所謂的簡單是福、平淡是真,其實是 「駑馬戀棧豆」的表現

一些年輕人秉持簡單是福、平淡是真的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實際上就是一種「駑馬戀棧豆」的沒有見識的體現。這句話有可能成為年輕人減輕壓力、樂觀生活的指導,也有可能成為逃避現實不思進取的借口,因為所謂「平淡」「簡單」「隨遇而安」,根本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

隨著近些年房價飛漲、階層固化,於是一些不太富裕的小康和貧困家庭的青年從以前的有壓力有盼頭轉向了頹廢,爹媽沒錢,就不覺得靠努力一輩子能買得起一線城市的房。不覺得好好學習可以有出息,能改變命運。於是,屌絲文化興起,遊戲產業等異常發達,負能量和毀三觀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他們會說,可能付出一輩子超出常人的辛苦,也沒法落戶生活質量高的城市,那還奮鬥什麼?還不如放下一切的希望和不甘,老老實實的接受命運的安排,承認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乾脆混日子,得過且過,及時行樂。於是這句話就非常流行: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可以很輕鬆。

對於這些普通人,仲達的親密戰友蔣濟同志有一個很恰當的評論:

駑馬戀棧豆。

不是什麼馬都志在千里的。大部分馬,是這種馬。今天有豆子吃,就可以了。

雖說駑馬並沒有錯,可是像駑馬這樣渾渾噩噩平淡一生也太無趣了罷。

如果你不希望成為駑馬,忙忙碌碌終其一生,那麼吳軍老師的「見識」值得你一讀。

推薦閱讀:

TAG:吳軍 | 人生意義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