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液晶——歷史背景篇(下)

知識點三

VA(Vertical Alignment) 屏和 TN 剛好相反,它是由豎直向水平方向旋轉。並且不同於 TN 的水平摩擦取向,它的液晶分子是豎直掛靠在配向膜的側基上的,不需要摩擦取向,這樣也使得其工藝相對簡單,更適合電視類大型屏幕的製作。對於VA 屏幕來說:不通電的時候,光是透不過的,屏幕顯示為黑色;通電時液晶分子扭轉,光線被引導而通過,屏幕顯示為白色。但是和 TN 一樣,液晶分子的扭轉過程中動作幅度都比較大,一個由水平變豎直,一個由豎直變水平。

所以同理,VA 在視角方面也稍顯不足,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衍生出 MVA 和 PVA 等系列產品的原因。另外,VA 的響應時間比較慢,3.8V 的驅動下響應時間一般為 30ms。由於 TN 和 VA 顯示屏中的液晶分子都是在垂直和水平之間相互切換,所以人手按上去之後,液晶分子的排列均會發生比較大的形變,導致光線的透過受到阻隔,相應的屏幕顯示也會發生一些變化,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水波紋的來歷了。

IPS (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技術的出現足足比 TN 晚了20年。但是出來之後最開始卻無人問津,直到後來在 iPhone 上的使用,「硬屏」的概念才真正走進人們的視野。

其實所有液晶顯示屏的顯示原理都是相通的,光線都要通過液晶分子的引導才能穿透頂層的偏振片,進而達到顯示的效果。

IPS不同於 TN 和 VA,它的兩層配向膜為平行排列,液晶分子在溝槽上誘導取向後,也是水平平行排列,這時候液晶形態規整,也沒有發生扭轉,所以光是透不過的,屏幕為常黑狀態。電極的排布也不是上下兩端,而是在底層玻璃的兩邊。於是通電後,液晶分子不需要由水平變為垂直,只需在水平方向上進行扭轉即可引導光線通過。

而正是由於液晶分子始終是水平排列,所以手指按上去時液晶分子形變較小,對屏幕顯示的影響也較小,這就是所謂「硬屏」的來歷了。但是由於電場較弱的原因,液晶分子的扭轉需要依靠相鄰液晶分子的扭轉來一層層帶動,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快更好的顯示效果,就需要增大驅動電壓,由此也帶來更高的能耗;不增大驅動電壓就會使響應時間變慢,4.5V 的驅動下響應時間為 20ms,4V 的驅動下響應時間為 25ms。所以大多 IPS 廠商都選擇在這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但是 IPS 也有它的優勢,一方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寬視角了,這是因為它內部的液晶分子始終為水平排列,所以不管你從任何角度看到的液晶分子排列狀態幾乎都是一樣的,同理也就是,你從任何角度看到屏幕的顯示效果都是一樣的。

另外 IPS 在色彩還原方面也表現出眾,顏色還原準確且真實。因為液晶分子只在水平方向上旋轉,稍微一動就是一個灰階,這方面的表現大家就可想而知了。還有就是硬屏的結構可使 IPS 做到更輕薄,這也非常符合目前顯示行業發展的需求,所以現如今推出的新款手機大都搭配 IPS 屏幕。

好了,視角問題好不容易解決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隨著人們對屏幕解析度、響應速度和顯示色彩等要求越來越高,非晶硅的工藝就開始有些捉襟見肘了。於是科學家們就把視線轉移到了多晶硅上,多晶硅的電子遷移率相比非晶硅足足提高兩個數量級,很容易實現大型化和彩色化,在顯示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多晶硅的開發之路卻頗為坎坷,起步雖然和非晶硅差不多,但它的難點在於需要經過一個高溫熱處理的過程,溫度大約在1000℃左右,普通的玻璃基板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溫度,石英玻璃倒是可以,但售價也是不菲。所以LTPS(低溫多晶硅)的工藝開發就成了決定成敗的關鍵。經過反覆地研究和論證,最終將溫度控制在600℃以下。並且隨著玻璃面板技術的不斷增強,終於在1996年日本三洋率先推出2.5寸的低溫多晶硅液晶面板,為LTPS-LCD 的開始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隨後的幾年裡,東芝、LG-Philips、夏普和NEC都相繼推出了低溫多晶硅的液晶面板,東芝甚至把尺寸做到了15寸,精工愛普生更是研發出了柔性可彎折的液晶面板。可見科技這一類,只要契機一現,之後的發展簡直可以說瞬息萬變。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到現在LTPS技術幾乎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手機屏幕也越做越大, PPI 也都在 400 以上,液晶電視也在朝著高清大屏方向發展,這給我們的視覺感受帶來了很大的提升。並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通過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液晶顯示器也越來越平民化,成本控制做得非常到位。就拿液晶材料的使用量來說,12寸的顯示屏中大概只需要230mg,僅相當於5滴眼藥水的量。現在的液晶屏幕顯示越來越細膩,色彩也越來越豐富,非要說美中不足的點,那也只能是它的厚度和通透性了。畢竟多加一個背光模組,厚度方面的確是有很大增幅的;透兩層玻璃還是三層玻璃,通透性上肯定也是有很大影響的,這也是近些年 AMOLED 能夠備受青睞的最大原因所在。

好了,這一路走來,如果CRT算是第一代顯示終端,那只有LCD能榮膺第二代。PDP充其量只是個夭折的孩子,雖然出身華貴,但無奈先天不足,後天乏力。AMOLED是目前唯一能與 LCD 較勁兒的產品,但冒然將其稱為第三代還為時尚早。雖然它發展勢頭很猛,但仍然只是剛剛邁入爆發期,三星一家獨大的局面也非常不利於整體成本的控制,百花齊放才是行業真正大成的標誌,更何況,還有 Micro LED 的異軍突起。

預告:其實顯示行業很多的技術根源都是來自於日本,包括目前最火的 OLED 技術都是日本人玩剩下的,韓國人卻搞得風生水起。三星和 LG 就靠著這樣的韌性和毅力日漸強盛,而 Sony、松下、夏普和日立等卻坐吃山空,連年虧損。一個是與時俱進的新生弄潮兒,一個是底蘊深厚的老牌巨擘。聊起來一邊是勵志向上的青春劇,一邊卻是唉聲嘆氣的血淚史。

下期大話液晶——企業人文篇(上),咱們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2018互聯網公司兵器譜排名
移動支付四年——一個小鎮的變遷
啟奏陛下科技創投早報 | 第180327期
MIUI=免費?

TAG:科技 | 屏幕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