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會了我們,對幼童性侵為什麼必須零容忍!

01

《聚焦》是近年來一部不可多得的紀實類電影。很難得在浮躁的當下,還能看到這樣走心又深刻的作品。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受到的力量,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這部電影還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以及多項獎項,真的一點都不意外。

影片是根據《波士頓環球報》發生的一個真實故事拍攝的。它以準確還原的方式再現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合。我也是從這部電影里才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生活的真相,遠比影視劇更狗血、更讓人驚悚。

難怪現在每次爆出一個新聞的時候,馬上會引起全民的熱議。主要還是很多事件本身,常常讓我們感到匪夷所思,有些事單靠想像,真的是無法理解。

所有看似美好的生活,都有不被一些人善待的一面。講真,生活這件事就是千人千面吧。

比較讓人難過的是。這部片子的主線與性侵幼童有關,這個題材真的是非常的扎心。

更讓人憤怒的是施暴者,竟然是美國波士頓地區赫赫有名的神父,假借上帝的名義去褻瀆這個世界的美好。

讓那些心懷信仰無限渴望被上帝寵愛的人,尤其是對世界理解不深又沒有任何生活閱歷的孩子,一旦失去心靈的「價值錨」,這個世界,在這些孩子的眼中就會徹底被粉碎,那些被性侵的孩子,經過這樣的重大創傷,可能很難再愛上這個世界,也有可能在未來模仿那些曾經的施暴者。

《聚焦》的電影名,來源於《波士頓環球報》的一個獨立調查小組的名字。

影片中,年輕的巴倫新任《波士頓環球報》總編輯一職,具有敏銳觀察力和深刻思考力的他,發現一則關於神父性侵幼童的案子。他思考應該遠遠不只現在媒體已有的簡單報道,於是指派聚焦小組進行深度追蹤,這樁被雪藏已久的案件,開始慢慢地浮出水面。

起初所有人都覺得這不過是一個沒有太多價值的陳年老案,可是隨著調查的深入,所有人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黑洞體系。

從一個神父性侵跌下神壇,到發現更多類似的神父以及牽扯到整個教會,這才知道,原來不止一個神父性侵幾個孩子,長期以來都有不同神父對更多可憐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兒。

可是每次被曝出後,教會就會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通過教會所聘請律師,私下與受害人家庭協商簽署保密協定,將這一切隱藏了起來。

教會這樣做可能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聲望,但是無形中助長了這種惡的風氣。

受到指控的神父最多就是調離一下現在的教堂,不少神父只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作惡。

就這樣,經過時間的積累,在二三十年里,記者們發現,僅波士頓地區,就有87名神父相繼出現在性侵幼童的名單里,受害人上達幾百人!

02

隨著《聚焦》小組調查的越發深入,他們發現這一驚天秘密的更多證據,不僅僅是神職人員,就在波士頓以外,甚至全世界的教會,都存在這種暴行。

調查小組想要取得真相越來越難,遭遇到了當地官員們的掣肘。教會內外的勢力都在向他們施壓,想讓他們放棄這個案件的調查,在強大的壓力下,甚至小組內部的成員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

所幸的是,起初只是為了寫出深度報道的這群記者,隨著採訪的深入,小組所有的成員都被一種強烈的職業素養喚醒,想要去探尋真相的力量,讓他們沒有輕言放棄。

終於排除萬難,頂住所有的壓力,甚至是在當年發生911如此重創人心的事件後,聚焦小組也沒有輕言放棄對這個事件的採訪。

最終他們還放棄了爭奪這個重要頭條,或者比誰早發一點的同行間競爭。

在特別艱難的時刻中,甚至面臨失去50%信任教會的讀者,可能破產的風險。

卻真正的把這件事做成了一個幫助受害人以及發現更多受害人的「良心之作」,真正的發揮了媒體監督的作用,讓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沒有走丟。

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新聞團隊不斷發掘真相的始末,甚至整個劇情里,沒有哪個人是主要、次要角色之分,但在整個事件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這種群像式記敘表達則顯得特別有力量。

我曾經做過紙媒記者,我的大學同學有一半都在媒體工作,我深知這樣的暗訪,充滿著艱辛與不易。

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你會發現,這個職業的危險度與辛苦度以及內心的榮耀感之間每天都在不斷較量。如果你用心去做深度報道,真的每一天都會驚心動魄。

我們班上一個男生,一進電視台就進入了暗訪組,做深度採訪時甚至有多次被扣攝像機,為了爭奪武器白白挨打的經歷。

但在今天,隨著網路媒體的崛起,報紙電視的關注度開始下滑,所有的媒體都在拚命搶快,整個新聞報道都浮在表面,一些需要花很多時間的選題,漸漸的被邊緣化,直至拋棄。

敏感話題因為採訪困難,也被大家逐漸拋棄,我們越來越難從新聞中看到這樣觸動全民的深度報道了。

03

影片不動聲色地展現了那些已經成人的受害者,那些已經是成人甚至是當了父親的受害者,說起當年自己被性侵的傷害,還是忍不住無比悲憤。

儘管整部影片用比較克制的手法和語言去處理受害人的情緒,但是我們卻無比真實的感受到,這些被性侵的孩子長大後,真是很難再信任這個社會。

他們大多來自波士頓的底層家庭,很多人的家庭支離破碎,尚不完整。因為貧窮和不穩定性,這群孩子的原生家庭教養環境幾乎是缺失的。

於是他們把心靈的慰籍給了教會,選擇將情感依附給上帝。

突然發現神父只對自己關注有加,這種被人重新重視的感覺,讓這些缺愛的孩子著迷而上癮,以至於最終成為人渣神父們,滿足性慾的工具。

影片中有一個已經成年的男子,說過這樣的話:「這些恥辱一輩子都沒法忘記,我在12歲那年,被一個比我大30歲的男人性侵,我的初次性經歷一點也不美好。我很無助因為我那時只是個孩子。我得配合一個有權威有光環的男人,學會被迫去愛這樣一個我恨之入骨的男人。」

不僅如此,這個受害人群體的很多人,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輔導與治療,最終選擇了吸毒等虛度人生的方法。

甚至有些人迷迷糊糊地成了家,成為孩子的父親後,又默默忍著這一切,彷彿這種痛苦已是習慣。所謂的沉默是金,導致了他們的子女再次遇見性侵,性侵在當地已經成為了這些家庭的輪迴,不少兩代人都在童年重複遭遇如此的重創。

就像片中一句發人深思的非洲諺語:「如果需要整個村莊去養育一個孩子,那麼毀掉一個孩子,也一定與整個村莊有關。」

這部片子給人最強大的一種力量,就是面對性侵,必須要勇敢的抵制與發聲,讓這些黑暗通通見光死掉。

讓受害者的心靈真正擁有被支持被信任的力量,否則這些事情埋下的隱形炸彈,會讓這個城市,在某個時刻被炸的片甲不留。

惡人的作惡,最終卻要由全社會來承擔。還可能全社會更多無辜的人被迫捲入這樣的不堪,對於這樣的性侵者,容忍他們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姑息他們就是為更多的孩子埋下隨時可能被拉爆的炸彈。

必須從源頭上將性侵者剷除掉,讓這些壞人真正有所畏懼,學會自我剋制。把自己那些罪惡的想法牢牢的鎖在禁區的籠子里,絕不給它們任何做惡的機會。

那些可憐的孩子,本身就在經歷原生家庭的重創,自己在家裡也不能夠得到有效幫助,原本以為把信仰和情感寄託給上帝。卻不曾想到,在通往與上帝對話的路上,卻有這樣一群離上帝最近,足以摧毀自己信仰的罪惡之人。

教會本是以善的名義,給那些受傷的心靈以慰藉,就像生日時本該吃個香香甜甜的蛋糕,可是蛋糕上沾著一些蒼蠅,為了吃下蛋糕不得不連蒼蠅一起吞下。

從此一回想起就噁心的吃不下去,最終拒絕了整個蛋糕,甚至戒掉生日的記憶。

這些傷痛,起於身體,終於心靈,始終是一副沉甸甸的枷鎖。在自己的體內閉合旋轉,最終可能把自己變成一個有害於社會的旋轉體人肉炸彈。

對於這樣的惡行,就該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讓那些所謂高高在上,處在神壇上的「衣冠禽獸」無處藏身。

所謂的保持沉默或者刻意忽略,就是一種包庇和「幫凶」。

必須對性侵幼童的零容忍,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保護更多的孩子。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旅程都是一場無法回頭的向前奔跑。

這個旅程究竟該是風景旖旎,還是荊棘密布,本身就有不確定性。

但每一次走出荊棘的時候,我們總能留下提示,防止後來的人再受傷,這對我們來說應該不難。

但難的是,你是否願意勇敢發聲或者有這樣一個小小的提示舉動?

每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會形成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最終成為一種你能感受到的強大。

@ 作者妮妮: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圖作者。

推薦閱讀:

2017年中國十大性侵案件
如何評價前美國體操隊和密歇根州立大學體操隊隊醫查納薩爾性侵案?
兒童防性侵教育三部曲(一)
罪犯根據什麼鎖定女性「獵物」?不用躲藏,自信與強大是良方
東財女生宿舍驚魂夜:受害女生的三句話,拯救自己的尊嚴和生命

TAG:聚焦電影 | 性侵犯 | 容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