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與「三九」
近期臨近我們所說的「三九」天,各大中醫醫院都打出了中醫治未病的旗號,冬病冬治、扶陽祛邪、調補陰陽,還與夏天的「三伏」相輔相成。肯定有人想知道到底「三九」療效如何,那我們先來起底一下「三伏貼」與「三九貼」。
三
大部分醫院裡時下流行的「三伏」與「三九」貼的藥方來源於清朝《張氏醫通》中的白芥子塗法,藥物包括了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麝香等。不同之處在於藥量配比,藥物加減而已。藥方起源於清,距今也就300年不到,到了現代,更多宣傳敷貼治病理念和思路源於《黃帝內經》所云的「治未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等。
感謝中國知網,我查找了關於「三伏」敷貼的文獻,五六十年代曙光醫院小兒哮喘敷貼中還在使用麝香,後八九十年代因為資源的稀缺,保護野生動物法案,逐漸麝香就不再使用,而療效相比過去,個人以為肯定會有所影響,不過文獻中提出有與沒有影響不大,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關於「三九」敷貼的文獻知網上最早顯示是80年代,有部分醫院想到了中醫的「天人合一」,「三伏」與「三九」相輔相成,於是就進行組合治療,文獻顯示療效也不錯,達到80%。不過不少地方到了2000年以後才開展「三九」冬令敷貼。相比「三伏」貼的,「三九」貼的歷史要短的多。
另外到了「三伏」天,還有很多人去醫院針灸、拔罐、艾灸等治療,就是我們常說的「伏針」、「伏灸」,這些都由針灸大師陸瘦燕(百度百科可查此人)經過數十年的臨床實踐所得出的,雖說此概念提出至今不過五六十年,但大量的臨床實踐效果來看還是相當顯著的。
最後,附上今年「三九」貼時間及禁忌症,望大家理性看待,敷貼前還需找專業醫生諮詢,切勿盲目跟風。謝謝!
預貼:2017年12月11日至21日
一九:2017年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強貼:2018年1月18日至27日
藥物穴位帖敷禁忌證
1.有嚴重心、肝、腎、腦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嚴重過敏體質者、皮膚長有皰、癤或皮膚有破損者。
2.處於疾病發作期(如發熱、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婦。
4.體制壯實易上火之人。
推薦閱讀:
※冬天的「三九貼」,貼還是不貼?不用爭啦,國家官方指導出來了!這樣貼才安全!
TAG:三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