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中的「栩」該如何解釋?

一、前人的解釋

《說文》:「栩,柔也。從木羽聲。其實皁。一曰樣。」

許慎這一解說,承襲自《爾雅》與《毛詩》。

《爾雅·釋木》:「栩,杼。」毛亨在注釋《詩·唐風·鴇羽》時直接引用了這一解釋。

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則云:「栩,杼,《釋木》文。郭璞曰:柞樹也。陸機《疏》云: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其子為皂,或言皂斗,其殼為斗,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內多言杼斗。謂櫟為杼,五方通語也。」後人受此影響,一致將「栩」釋為柞樹。

關於這一解釋,我們可以確認以下幾點:

1.這一解釋是古代經學家一脈相承作出的,「栩」字應該曾用於表示某種樹,這一點沒必要去質疑。但是,古人所說的「杼」和「柞」是否是今天的柞樹,則不一定。

2.將「栩」釋為一種樹的源頭是《爾雅·釋木》,但《爾雅》與後代字書著力於解說字源、闡釋字形之義有所不同。作為訓詁類書籍,它主要是把字義相同(或相近)的字列舉在一起,去小異存大同,所給出的字義多為假借義、轉注義。許慎承襲了《爾雅》中「栩」字的字義,釋為「從木羽聲」,卻沒有說明「栩」字為什麼要用「羽」作聲旁。後人列舉方言發音,則是為了考證「杼」字,同樣沒能從象聲角度說明杼樹與「羽」有什麼關係,找出「栩」的造字依據,解釋清楚其字源。基於這一點,我們更有理由懷疑,《爾雅》釋「栩」為杼樹是經同音假借後的假借義。

3.這一解釋無助於我們理解《莊子·齊物篇》中的「夢爲蝴蝶,栩栩然蝶也」這句話,以及延用至今的「栩栩如生」「栩栩欲活」等成語。「栩栩」二字,前人一般釋為「微動貌」「生動活潑」或「歡喜自得貌」,與杼樹沒有關聯。這說明,自先秦時期,「栩」就存在杼樹之外的其他字義。

4.《莊子》是先秦文獻,可信度不低於《爾雅》。另外,「栩」以「羽」為聲旁,杼樹與羽毛沒有任何關聯,而「栩栩然蝶也」與羽毛有一定的關係。因此,從造字依據的角度來看,不論是象形還是象聲,《莊子·齊物篇》中的「栩」都更接近於其字形之義。

二、艮人的意見

艮人認為,「栩」字的本義是:兩片葉子已經長開、中間有蕊的草木嫩芽。

  《詩?唐風》:「集於苞栩」,用的是「栩」字本義。其中的「苞」,當指芽苞,即兩片嫩葉尚裹在一起,沒有展開的嫩芽。

《莊子?齊物篇》云:「夢爲蝴蝶,栩栩然蝶也。」

草木嫩芽均為一蕊兩葉,狀如蝴蝶。微風一吹,滿樹嫩芽隨風擺動,如同群蝶飛舞。 嫩芽為靜止之物,在微風的吹動下,卻像蝴蝶一樣變活了……妙哉!

據此,「栩栩」一詞可用於形容靜止之物變成活物一樣生動傳神。

  《說文》釋「栩」為「柔」,乃引申義,嫩芽當然柔弱的。

《說文》又釋「其皁,一曰様」……艮人對樹木不是很了解,但認為「栩」用於命名具體的樹木,也當和蝴蝶有關,即許慎所謂的「様」極有可能是指翅果,則《爾雅·釋木》中的「栩」和「杼」,都應該是指長有翅果的槭樹、紅楓等。至於漢代以後人們釋為柞樹,是陸機等人根據方言確定的,未必可信。


推薦閱讀:

葡萄成熟時
近人否定「六書說」的過程及錯誤分析
一位燒烤攤的老闆是我的啟蒙漢語老師 :)
漢語——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還有些人對詩歌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TAG:漢語 | 成語 | 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