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亂象何時休?
艮人從社會應用和專業理論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談一下對漢字改革的看法。
這些年,眾多非專業人士,包括部分政協委員和廣大網友,都在為「廢簡」、「復繁」等漢字改革問題而吵翻了天。與之相反,有關的知名專家卻幾乎是集體失聲。 為什麼會這樣呢?不可否認,漢字(包括繁體和簡體)在實際應用過程存在很大的問題。正是為此,眾多非專業人士才「有心」去關注和熱衷於漢字改革問題,才會去為贊成或反對「廢簡」、「復繁」而費盡口水。
這樣能解決問題嗎?肯定不能!專家們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普通民眾能解決嗎?應該不能,或者說可能性很小。為此,艮人建議,沒有仔細研讀過《說文》及相關典籍的朋友,最好還是不要對漢字改革問題太「有心」,包括那些委員們。 至於廣大網友,也實在沒有必要去為漢字改革費什麼口舌,特別是針對一些專業問題,沒有必要去引用「大師」的觀點,來贊成或反對別人的不同意見。道理非常簡單,大師們如能解決問題的話,早就把問題解決了,也輪不到你來忙活了。事實是,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再引用大師們的言論來說明問題,只會是以訛傳訛。 當然,如果朋友們對漢字問題感興趣、有熱情的話,也還是有些事可做的,例如學經濟以及社會學的朋友,便可以去調查一下:漢字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哪些具體的問題;如推行《通用規範漢字表》這樣的方案要多大的社會成本;如「復繁」國家要花多大成本;如「廢簡」國家又要花多大成本,等等。空口說白話是沒有用的,拿出實實在在的數據來,才會使人信服。其實,漢字論爭與改革已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一百年來,觀點還是那些觀點,了無新意,有什麼可爭的呢?方案還是那些方案,前輩大師們都沒能解決的問題,自己又怎能解決呢?這是專業人士對待漢字改革與論爭的常見心態。於是,專家們也只好提出些無關痛癢的方案,來應付領導和國民。
可是,這樣能解決問題嗎?肯定不能!它只會讓國人陷於更大的混亂。這不,國人幾乎一邊倒地在罵他們「窮折騰人」呢。
以這次對44個漢字「整形」為例,應該只是針對宋體,即電腦字型檔中的常用標準字體。但是,「漢字」僅僅是用來印刷的嗎?變「寫字」為「印字」,時髦倒是時髦,卻不是以人為本,脫不了找罵的嫌疑。這樣去改,能解決什麼問題呢?好象什麼都不能。所以,艮人和廣大網友一樣,認為專家們真的是在「窮折騰人」,真的沒有這樣去做的必要!
當然,他們不是要去折騰自己,而是要去折騰別人。對某些單位或某些個人來說,還是很有必要去這樣折騰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收字8300個,《新華字典》收字8580個。不弄出點不同的花樣來,如何對得起耗時八年的花費?如何向領導交差?……不搞出點新鮮玩藝,如何去賣錢?中國那麼多人,那麼多單位學校,肯定能掙不少錢的……只是,苦了百姓,苦了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呢?
說到底,是因為專家們不能解決基本的漢字理論問題。只有先解決漢字的性質及發展規律等一列根本問題,才能闡釋清楚漢字為什麼要改革以及如何去改革;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才能說服國人接受自己的方案,並振興漢字。
艮人不是專家,不敢對專家們提什麼建議,只好提請他們先解決一些基本問題,再去搞這樣或那樣的方案。
首先,什麼是漢字?即漢字的性質問題。目前,權威的專業著作中都稱漢字為「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前者是相對字母文字而言的,顯然不夠準確,因為漢字中的「形聲字」也存在表音的因素。為此,權威專家便根據「形旁表意、聲旁表音」這一流傳千年的錯誤認識,將漢字定義為「意音文字」。但是,這一定性也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意音」一詞本身存在邏輯矛盾,是不能成立不能使用的。
字母文字屬於表音文字,但字母文字同樣是表達人類思維的形體符號,即它必然是表意的。「表意」是文字存在的目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表意的文字!而「表音」則只是獲得字形的途徑(或手段),即字母文字的字形由描繪有聲語言而得。在邏輯上,目的與手段是不能並列的,因此將「表意」與「表音」並列成為一詞,肯定是錯誤的!
之所以會得出這樣錯誤的結論,是因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局限於靜態地「就字論字」,即局限於靜態地分析漢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而不能結合有聲語言去探究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過程。 只有先確定漢字的性質,才能去正確認識構成漢字主體的形聲字,才有可能確定漢字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形聲字的性質問題,即確定聲旁的功能和作用問題。換成通俗的說法就是:就某個形聲字而言,應該去搞明白它為什麼要選用特定字去做聲旁,而不用別的字來充當聲旁?例如,「清」字,為什麼要用「青」作聲旁,而不用「親」作聲旁?其次,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發展的?即漢字產生髮展的過程及規律。
做任何事,都必須尊重事物本身的客觀規律。對待漢字,當然也該如此。漢字該如何改革?該如何規範?該如何發展?……確定這些,只有一個標準,即漢字本身的發展規律。
可是,即使是時至今日,我們對漢字產生髮展的過程及規律仍舊是一無所知。因此,專家們不應該去沒來由地、盲目地「折騰」現有的漢字,而應該全力地去探究漢字的發展規律! 振興漢字,首先必須振興漢字的理論。從理論上搞清楚漢字的發展規律,並按規律去辦事,則關於漢字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此,民眾也會心服口服,不會再有什麼爭論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漢字目前沒有任何的理論!漢字唯一的傳統理論「六書」,早已被理論界給否了。目前所謂的專家,都只是借用西方語言文字理論,去對漢字作資料性的彙編,去辨識早期的漢字。
產生於研究字母文字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應該只屬於字母文字的理論。用它來指導漢字的研究實際,可行嗎?不懂語言文字學的朋友,心裡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然而,我國的專家們卻這樣幹了一個世紀! 用西方的東東來套老祖宗留下來的寶,結果自然是不倫不類,導致更大錯誤的出現。例如,唐蘭先生在引進西方語言文字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三書說」來否定「六書說」,顯然是錯誤的。因為,「象意」一詞同樣是不能成立的!「意」為思維,我們可以去模仿思維的表現形式,如形體、聲音等,卻不能去模仿思維本身!因為「意」僅存在於人腦,感知尚不可能,又如何能去模仿呢?因此,「象形」、「象聲」都是說得通的,「象意」卻不可能。 西方語言文字理論不能適用於指導漢字研究,關鍵在於「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結論不適用於漢字。或者說,這一結論僅適用於表音文字(包括字母文字);對漢字中的象形文字(此處取廣義,包括象形、指事、會意),這一結論是不能成立的,是錯誤的! 早期漢字中的象形文字,由圖畫直接發展而來,本質上是經過簡化的圖畫。與圖畫一樣,象形文字與有聲語言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繫,其起源不決定於有聲語言。它們之所以能取得統一,是因為它們被用於表示相同的事物,即表示相同的「意」。 只有把以上問題解決了,並構建起漢字自己的基礎理論體系,我們才有可能去振興漢字,才會停止這場方興未艾的百年論爭!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漢字從右至左豎著寫?什麼時候改成了從左到右橫著寫?
※漢字有五行,但很多家長為寶寶取名時都用錯!4種漢字五行界定方法準確性甄別
※「漢字發現」主題展:去重新觀察如空氣般無處不在的漢字
※漢語&日語:結緣漢字的技術分析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