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作近體詩(格律詩)?近體詩寫作知識小講堂
看完此篇文章後,便可以了解近體詩寫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知識,也即可以寫出基本符合格式寫作要求的近體詩了。
(礙於本人水平有限,只能在此寫些對近體詩寫作知識的微末了解,希望對人有所幫助。)
1.近體詩的產生。
近體詩即格律詩,又稱為今體詩。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明珠的唐詩,一般指的就是近體詩,同時唐詩的主體也是近體詩(唐朝時寫作的詩中,也有少部分是古體詩、樂符詩等形式)。近體詩起源於隋朝,而後在唐朝正式成熟並廣泛流行開來,成為唐詩的主要形式。
中國古代的詩歌形式主要分為這幾種:近體詩、古體詩、樂府詩、詩經體、楚辭體。其中古體詩沒有近體詩的格律(即平仄)要求,但仍必須句末尾字壓韻。可以看作是沒有格律的近體詩。樂府詩主要盛行於漢朝及魏晉時期,而詩經體和楚辭體就是先秦時期中國古代主要的詩歌形式。
2.近體詩的格律。
近體詩的格律要求,主要分為平仄要求和壓韻要求這兩種。其中,壓韻又稱押韻、叶韻。
近體詩的平仄要求:
近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其中跟據每句字數的多少,又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而在律詩中,又存在著小律(整首詩只有三聯,共六句)、六言律詩(每句只有六個字)、排律(句數多於8句的長律,且不論多長,都必須一韻到底)等特殊形式。
近體詩的基本平仄格式(即正格)是以下幾種:
五言絕句(四種):
(平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四種):
(平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不管是五言絕句還是七言絕句,第三句的尾字都必須是仄聲。
律詩的基本平仄格式(即正格):
律詩的句數共8句,而絕句的句數共4句。律詩的平仄格式就是在第五句(即第三聯的首句)與第四句(即第二聯的末句)相粘,然後第六句對第五句、第七句粘第六句,第八句對第七句。即通過第五句粘第四句而得出第五句的平仄格式後,律詩的後半部分(即後兩聯的第五、六、七、八句)便按照絕句的平仄格式排列。即可把整首律詩的四聯分別看作是兩首絕句。這兩首絕句通過律詩第四句和第五句的相粘來進行連接。粘,即絕句或律詩中,句數位置的奇數句和偶數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律詩的第五句(第三聯首句)的尾字(五言律詩每句的第五字,七言律詩每句的第七字)不管什麼情況,都必須是仄聲字。而絕句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相粘,第一句對第二句,第三句對第四句。
例:五言律詩(四種):
(平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詩(四種)
(平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壓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中的起、收字,分別指的是首句的第二字和尾字。
近體詩的變格:
近體詩中,無論是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是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以及小律和排律中,平仄格式都存在著在正格基礎上產生的變體格式,即變格。變格的主要行式就是:詩中每句,一、三、五字不論,而二、四、六字分明。即五言詩中,第一、三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字必須於前句相粘或相對、七言詩中,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必須於前句相粘或相對。而五言詩的尾字第五字、七言詩中的尾字第七字有固定的平仄。每首詩的首句的尾字根據是否是仄聲,而確定首句的尾字是否需要壓韻。而句數排列是偶數句,即對句的尾字都必須是平聲,且必須壓韻。
但在使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時,必須要注意每句中是否犯了孤平。孤平,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一句中,除尾字以外,後五字中只有一個字是平聲,即為孤平。第二種說法是,一句中出現兩仄夾一平時,即為孤平。一般採用第一種說法,作為是否犯了孤平的依據。當句中出現孤平時,可以採用孤平拗救。即一句的後五字中,五言句的第三字、七言句的第三、五字可改變平仄,以讓這一句中,除尾字外,後五字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聲字,以使其句不再孤平。這樣改變一句孤平的方法,被稱為『』孤平拗救。
除了孤平拗救外,當一句中出現孤平時,還可採用「三、四互救」的形式。所謂三、四互救,指的是五言句中的第三字和第四字,七言句中的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可以互換位置,以使這一句不會出現孤平、四連平或四連仄等錯誤。
另一種挽救一句中孤平的方式,被稱為「對句相救」。對句相救解釋起來教複雜,要打的字較多,所以這裡直接搬用百度百科中的「對句相救」詞條中的內容進行解釋:
拗救有兩種:本句自救、對句相救。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個詩句的某字違反格律時,用本句中的其他字補救。對句自救,就是在對聯句的上句中出現拗句時,在與其相對的下句中補救。
使用
在對聯句的上句(又稱出句)出現拗句的情況下,調整同一聯的下句(又稱對句)中的平仄用字,使之在上下兩句之間,平仄聲字的比例基本恢復平衡,就是「對句相救」。對句相救,有兩種情況。
孤平拗句的對句相救
在五言詩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則被稱為「犯孤平」。同理,在七言詩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五字也不能用仄聲。
補救方法是,如果在出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該用平聲而用了仄聲,則在對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該用仄聲的地方改為平聲,以求補足。
在五言詩中,如果在出句中將「仄仄平平仄」用為「仄仄仄平仄」,就應將對句從「平平仄仄平」改為「平平平仄平」。於是該聯變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孟浩然《留別王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上句「竟」字拗,下句「空」字救。
在七言詩中,如果在出句中將「平平仄仄平平仄」用為「平平仄仄仄平仄」,就應將對句從「仄仄平平仄仄平」改為「仄仄平平平仄平」。於是該聯變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上句「自」字拗,下句「空」字救。
用錯平仄的對句相救
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本該用平。如果改用仄,就必須在對句的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將仄改平,以資補救。其句式變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的第三、第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出句的第四字本當用平而用了仄,便在對句中的第三字處將仄換為平。這便是對句相救了。
3.近體詩的壓韻。
近體詩中,無論是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是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小律、六言律、排律,都必須要壓韻。
近體詩的壓韻,即整首詩的對句(整首詩中句數排列的偶數句、如絕句中是第二、四句。而律詩中是第二、四、六、八句)必須壓韻。而整首詩的首句,則根據首句是平起平收還是平起仄收,還是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來絕定首句是否壓韻。
一句壓韻,是指這一句的尾字這一個字壓韻。
詩句壓韻時壓韻的根據是韻書。最早的韻書是三國時期李登編著的《聲類》和晉代呂靜編著的《韻集》,現兩部韻書已失佚。其後,隋朝時所用的韻書是《切韻》,唐朝時所用的韻書是《唐韻》。宋時所用的韻書是《廣韻》、《集韻》和主要用於科舉用韻的《禮部韻略》。
宋末元初時,平水人劉淵刊行了《平水韻》。《平水韻》至此成為元、明、清三代寫詩的主要韻書。另外,由於《平水韻》是根據《唐韻》所編纂的,所以唐人寫的唐朝近體詩大多也符合《平水韻》。
到了現代,新中國成立的中華詩詞學會於21世際初,主導創立了一部新的韻書,即《中華新韻》。目前,《中華新韻》韻書已大致完成,但離真正完善還有段距離。自《中華新韻》創立到現在,中國傳統詩界寫詩主要遵照兩種韻書:《平水韻》(也被稱為舊韻)和《中華新韻》(被稱為新韻)。目前,中國傳統詩界有一條不成明的規定:寫作近體詩時,如用中華新韻,則必須標明用中華新韻,否則便會被默認為用的是平水韻。
4.律詩的特殊對仗形式。
近體詩中的律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其要對仗。律詩的對仗,即律詩八句中的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對仗,第五句要和第六句對仗。即第三聯對仗、第四聯對仗、其餘的第一聯和第四聯分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
律詩中的對仗指的是出句和對句(近體詩中句數排列的奇數句和偶數句分別為出句好對句。即絕句中的第一句是出句,第二句是對句。第三句是出句,第四句是對句。律詩中,第一、三、五、七句為出句,第二、四、六、八句為對句。)進行對仗。對仗指的是出句和對句中,兩句每相同位置的詞語或字的詞性要相對(即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虛詞對虛詞等)、語法結構要相對(即並列短語對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對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動補短語對動補短語等等)、平仄相對(就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要求)。
律詩中的第二聯和第三聯分別必須要對仗。否則不成律詩,或為特殊對仗形式的律詩。
小律只有三聯共六句,所以只要第三聯進行對仗即可。而排律,是除了首聯和尾聯外,中間的聯全部都要進行對仗(不管中間的聯有幾聯還是十幾聯、幾十聯、上百聯,全都要進行對仗,否則就不是排律,也不是律詩)。
5.律詩的特殊壓韻形式。
在律詩中,也存在著特殊的壓韻形式。目前我已知的律詩的特殊壓韻形式有:軲轆韻和進退韻。
軲轆韻:律詩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壓韻書的同一韻部,而第六句和第八句壓與第二、四句所壓的韻部相臨的臨韻(雖然律詩的第二、四句和第六、八句所壓的韻部可以不同,但這兩個韻部必須是臨韻。否則不成軲轆韻)。
進退韻:律詩的第二句和第六句壓韻書的同一個韻部,而第四句和第八句壓與第二、六句所壓的韻部的臨韻(雖然律詩的第二、六句和第四、八句所壓的韻部可以不同,但這兩個韻部必須是臨韻。否則不成進退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