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出了個黎明洞
黎明洞
中國有四大名洞,神奇瑰麗,壯觀之至,再加上先進旅遊業的「操盤」,使得原本天然的溶洞更加絢麗多彩。與熙熙攘攘的名洞不同,在神州大地上,還有不少像潮汕美景「黎明洞」一般,雖默默無聞,卻也承載了不少文化底蘊。
黎明洞原名石厝洞,位於汕尾市捷勝古鎮的一個小山崗。聽說此洞地形奇特,洞中有洞,門中有門。周遭磐石環抱,古榕縈繞,洞內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是一個別有洞天的天然石室。與石厝村邂逅,便一定要前往瞻仰「黎明洞」。走過幾條村道,不一會就抵達山下。拾階而上,一片蒼翠盡收眼底,讓人想起諸如「常恨春尋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的詩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捷城名士劉學倜在北洞門題刻的一副對聯,聯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萬年芳。」橫批:「閫外光華」。一入洞頓覺豁然開朗,多塊巨石重疊相徹成屋舍,有兩百平米那麼大。在石頭間隙處,還殘留舊日牆角。幾縷陽光從石縫隙擠了進來,使得洞內光影斑駁,很是寂靜。睹物思人,心裡總有難以掩飾的縷縷情緒。到底什麼樣的高雅隱者,將以石厝村命名的石洞冠以「黎明」這麼有韻味的名字?又是什麼樣的神秘隱士,竟能將自己的才華託付於曾名不見經傳的石洞呢?
任何一個普通石洞被冠以「藝名」相稱,最終都被發現有著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故事裡有那麼幾個涵養深厚的人。與「黎明洞」有些無厘頭關聯的人之一,當屬紅極一時的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先生,或許有朝一日影迷們為紀念他光輝的過往,心血來潮找個美輪美奐的天然洞穴,美其名曰「黎明洞」,不過至少眼前這個「黎明洞」可真與黎明先生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最早隱居於此的,是陸豐甲子鎮人氏廖天佐。不知他是否跳過故鄉遠近聞名的甲子英歌舞,這個無從知曉,但要說他的才華,卻是有據可循。廖天佐生於明代,十餘歲就中了秀才,後來遇事不淑,屢求功名而不得,空有一腔報國熱血無處施展。於是拋棄功名利祿,來到石厝洞隱居,並改名「黎明洞」,自稱「一窯天居士」。一則想表達朝中黑暗,僅此處有光;二則後人猜測,也有諧音「離明」的意思,遠離明朝。
要說一個人隱居於此,那得是多麼寂寞無趣的事情,更何況那時候的廖天佐可正值青年,指不定哪天寂寞難耐還是會被現實折服,重返名利場。幸運的是,久違的知己到了。相傳明朝皇帝崇禎與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爭名妓,三桂引清兵進關,致使明廷崩潰。明將劉鍔兵敗,逃落到捷勝古城。但見石厝洞地形如此古怪,三面環海,一面靠九百嶺山脈,從石厝洞山崖頂向下眺望,來往商旅兵丁盡收眼底,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於是,劉鄂便投奔看破世道的仁人志士廖天佐,從此二人相伴隱居在黎明洞。北洞門橫批「閫外光華」與這「黎明洞」殊途同歸,黑暗朝政倒真是無暇光顧這石洞處專屬於他們的一線光華。
黎明洞的東南門三字已經毀壞,從東南門出來再往上走,穿過怪石嶙峋、芳草萋萋的一段小石林,就會看到洞頂一塊平坦的巨石,刻有一副棋盤。清朝取得政權後,也有清兵過來請二位出關,從一入石厝山開始直到進洞,一路兵丁都彷彿步入迷魂陣,最後無得而返。此時的二位友人,正匿於此棋盤處博酒吟詩,他們是明朝的忠臣,又享受隱居的閑適,豈會輕易折服。彼時意境,也只有文人墨客如此洒脫了吧。
— The end —
圖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這樣選房,未來5年必然升值!
※只要你違反這些,90%被銀行拒貸!
※惠州實地常春藤怎麼樣?適合投資嗎?
※投資為何首選「商住公寓」
※惠州有那些超級好吃的餐廳?
TAG:惠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