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機器學習系列17-BFGS & L-BFGS
轉載請註明出處,該文章的官方來源:
最優化演算法 | Teaching ML
1 牛頓法
設f(x)是二次可微實函數,又設 是f(x)一個極小點的估計,我們把f(x)在 處展開成Taylor級數, 並取二階近似。
上式中最後一項的中間部分表示f(x)在 處的Hesse矩陣。對上式求導並令其等於0,可以的到下式:
設Hesse矩陣可逆,由上式可以得到牛頓法的迭代公式如下**(1.1)**
值得注意 , 當初始點遠離極小點時,牛頓法可能不收斂。原因之一是牛頓方向不一定是下降方向,經迭代,目標函數可能上升。此外,即使目標函數下降,得到的點也不一定是沿牛頓方向最好的點或極小點。 因此,我們在牛頓方向上增加一維搜索,提出阻尼牛頓法。其迭代公式是**(1.2)**:
其中,lambda是由一維搜索(參考文獻【1】了解一維搜索)得到的步長,即滿足
2 擬牛頓法
2.1 擬牛頓條件
前面介紹了牛頓法,它的突出優點是收斂很快,但是運用牛頓法需要計算二階偏導數,而且目標函數的Hesse矩陣可能非正定。為了克服牛頓法的缺點,人們提出了擬牛頓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不包含二階導數的矩陣近似牛頓法中的Hesse矩陣的逆矩陣。 由於構造近似矩陣的方法不同,因而出現不同的擬牛頓法。
下面分析怎樣構造近似矩陣並用它取代牛頓法中的Hesse矩陣的逆。上文**(1.2)**已經給出了牛頓法的迭代公式,為了構造Hesse矩陣逆矩陣的近似矩陣 ,需要先分析該逆矩陣與一階導數的關係。
設在第k次迭代之後,得到 ,我們將目標函數f(x)在點 展開成Taylor級數, 並取二階近似,得到
由此可知,在 附近有,
記
則有
又設Hesse矩陣可逆,那麼上式可以寫為如下形式。
這樣,計算出p和q之後,就可以通過上面的式子估計Hesse矩陣的逆矩陣。因此,為了用不包含二階導數的矩陣 取代牛頓法中Hesse矩陣的逆矩陣,有理由令 滿足公式**(2.1)**:
公式**(2.1)**稱為擬牛頓條件。
2.2 秩1校正
當Hesse矩陣的逆矩陣是對稱正定矩陣時,滿足擬牛頓條件的矩陣 也應該是對稱正定矩陣。構造這樣近似矩陣的一般策略是, 取為任意一個n階對稱正定矩陣,通常選擇n階單位矩陣I,然後通過修正 給定 。 令,
秩1校正公式寫為如下公式**(2.2)**形式。
2.3 DFP演算法
著名的DFP方法是Davidon首先提出,後來又被Feltcher和Powell改進的演算法,又稱為變尺度法。在這種方法中,定義校正矩陣為公式**(2.3)**
那麼得到的滿足擬牛頓條件的DFP公式如下**(2.4)**
查看文獻【1】,了解DFP演算法的計算步驟。
2.4 BFGS演算法
前面利用擬牛頓條件**(2.1)推導出了DFP公式(2.4)。下面我們用不含二階導數的矩陣 近似Hesse矩陣,從而給出另一種形式的擬牛頓條件(2.5)**:
將公式**(2.1)的H換為B,p和q互換正好可以得到公式(2.5)。所以我們可以得到B的修正公式(2.6)**:
這個公式稱關於矩陣B的BFGS修正公式,也稱為DFP公式的對偶公式。設 可逆,由公式**(2.1)以及(2.5)**可以推出:
這樣可以得到關於H的BFGS公式為下面的公式**(2.7)**:
這個重要公式是由Broyden,Fletcher,Goldfard和Shanno於1970年提出的,所以簡稱為BFGS。數值計算經驗表明,它比DFP公式還好,因此目前得到廣泛應用。
2.5 L-BFGS(限制內存BFGS)演算法
在BFGS演算法中,仍然有缺陷,比如當優化問題規模很大時,矩陣的存儲和計算將變得不可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了L-BFGS演算法。L-BFGS即Limited-memory BFGS。 L-BFGS的基本思想是只保存最近的m次迭代信息,從而大大減少數據的存儲空間。對照BFGS,重新整理一下公式:
之前的BFGS演算法有如下公式**(2.8)**
那麼同樣有
將該式子帶入到公式**(2.8)**中,可以推導出如下公式
假設當前迭代為k,只保存最近的m次迭代信息,按照上面的方式迭代m次,可以得到如下的公式**(2.9)**
上面迭代的最終目的就是找到k次迭代的可行方向,即
為了求可行方向r,可以使用two-loop recursion演算法來求。該演算法的計算過程如下,演算法中出現的y即上文中提到的t:
演算法L-BFGS的步驟如下所示。
2.6 OWL-QN演算法
2.6.1 L1 正則化
在機器學習演算法中,使用損失函數作為最小化誤差,而最小化誤差是為了讓我們的模型擬合我們的訓練數據,此時, 若參數過分擬合我們的訓練數據就會有過擬合的問題。正則化參數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我們的模型過分擬合訓練數據。此時,我們會在損失項之後加上正則化項以約束模型中的參數:
公式右邊的第一項是損失函數,用來衡量當訓練出現偏差時的損失,可以是任意可微凸函數(如果是非凸函數該演算法只保證找到局部最優解)。 第二項是正則化項。用來對模型空間進行限制,從而得到一個更「簡單」的模型。
根據對模型參數所服從的概率分布的假設的不同,常用的正則化一般有L2正則化(模型參數服從Gaussian分布)、L1正則化(模型參數服從Laplace分布)以及它們的組合形式。
L1正則化的形式如下
L2正則化的形式如下
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之間的一個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可以產生稀疏解,這使它同時具有了特徵選擇的能力,此外,稀疏的特徵權重更具有解釋意義。如下圖:
圖左側是L2正則,右側為L1正則。當模型中只有兩個參數,即 和 時,L2正則的約束空間是一個圓,而L1正則的約束空間為一個正方形,這樣,基於L1正則的約束會產生稀疏解,即圖中某一維( )為0。 而L2正則只是將參數約束在接近0的很小的區間里,而不會正好為0(不排除有0的情況)。對於L1正則產生的稀疏解有很多的好處,如可以起到特徵選擇的作用,因為有些維的係數為0,說明這些維對於模型的作用很小。
這裡有一個問題是,L1正則化項不可微,所以無法像求L-BFGS那樣去求。微軟提出了OWL-QN(Orthant-Wise Limited-Memory Quasi-Newton)演算法,該演算法是基於L-BFGS演算法的可用於求解L1正則的演算法。 簡單來講,OWL-QN演算法是指假定變數的象限確定的條件下使用L-BFGS演算法來更新,同時,使得更新前後變數在同一個象限中(使用映射來滿足條件)。
2.6.2 OWL-QN演算法的具體過程
- 1 次微分
設 是一個實變數凸函數,定義在實數軸上的開區間內。這種函數不一定是處處可導的,例如絕對值函數 。但是,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出(也可以嚴格地證明),對於定義域中的任何 ,我們總可以作出一條直線,它通過點( , ),並且要麼接觸f的圖像,要麼在它的下方。 這條直線的斜率稱為函數的次導數。推廣到多元函數就叫做次梯度。
凸函數 在點 的次導數,是實數c使得:
對於所有I內的x。我們可以證明,在點 的次導數的集合是一個非空閉區間 ,其中a和b是單側極限。
它們一定存在,且滿足 。所有次導數的集合 稱為函數f在 的次微分。
- 2 偽梯度
利用次梯度的概念推廣了梯度,定義了一個符合上述原則的偽梯度,求一維搜索的可行方向時用偽梯度來代替L-BFGS中的梯度。
其中
我們要如何理解這個偽梯度呢?對於不是處處可導的凸函數,可以分為下圖所示的三種情況。
左側極限小於0:
右側極限大於0:
其它情況:
結合上面的三幅圖表示的三種情況以及偽梯度函數公式,我們可以知道,偽梯度函數保證了在 處取得的方嚮導數是最小的。
- 3 映射
有了函數的下降的方向,接下來必須對變數的所屬象限進行限制,目的是使得更新前後變數在同一個象限中,定義函數:
上述函數 直觀的解釋是若x和y在同一象限則取x,若兩者不在同一象限中,則取0。
- 4 線搜索
上述的映射是防止更新後的變數的坐標超出象限,而對坐標進行的一個約束,具體的約束的形式如下:
其中 是更新公式, 表示 所在的象限, 表示偽梯度下降的方向,它們具體的形式如下:
上面的公式中, 為負偽梯度方向, 。
選擇 的方式有很多種,在OWL-QN中,使用了backtracking line search的一種變種。選擇常數 ,對於 ,使得 滿足:
- 5 演算法流程
與L-BFGS相比,第一步用偽梯度代替梯度,第二、三步要求一維搜索不跨象限,也就是迭代前的點與迭代後的點處於同一象限,第四步要求估計Hessian矩陣時依然使用損失函數的梯度。
3 源碼解析
3.1 BreezeLBFGS
spark Ml調用breeze中實現的BreezeLBFGS來解最優化問題。
val optimizer = new BreezeLBFGS[BDV[Double]]($(maxIter), 10, $(tol))val states = optimizer.iterations(new CachedDiffFunction(costFun), initialWeights.toBreeze.toDenseVector)
下面重點分析lbfgs.iterations的實現。
def iterations(f: DF, init: T): Iterator[State] = { val adjustedFun = adjustFunction(f) infiniteIterations(f, initialState(adjustedFun, init)).takeUpToWhere(_.converged)}//調用infiniteIterations,其中State是一個樣本類def infiniteIterations(f: DF, state: State): Iterator[State] = { var failedOnce = false val adjustedFun = adjustFunction(f) //無限迭代 Iterator.iterate(state) { state => try { //1 選擇梯度下降方向 val dir = chooseDescentDirection(state, adjustedFun) //2 計算步長 val stepSize = determineStepSize(state, adjustedFun, dir) //3 更新權重 val x = takeStep(state,dir,stepSize) //4 利用CostFun.calculate計算損失值和梯度 val (value,grad) = calculateObjective(adjustedFun, x, state.history) val (adjValue,adjGrad) = adjust(x,grad,value) val oneOffImprovement = (state.adjustedValue - adjValue)/(state.adjustedValue.abs max adjValue.abs max 1E-6 * state.initialAdjVal.abs) //5 計算s和t val history = updateHistory(x,grad,value, adjustedFun, state) //6 只保存m個需要的s和t val newAverage = updateFValWindow(state, adjValue) failedOnce = false var s = State(x,value,grad,adjValue,adjGrad,state.iter + 1, state.initialAdjVal, history, newAverage, 0) val improvementFailure = (state.fVals.length >= minImprovementWindow && state.fVals.nonEmpty && state.fVals.last > state.fVals.head * (1-improvementTol)) if(improvementFailure) s = s.copy(fVals = IndexedSeq.empty, numImprovementFailures = state.numImprovementFailures + 1) s } catch { case x: FirstOrderException if !failedOnce => failedOnce = true logger.error("Failure! Resetting history: " + x) state.copy(history = initialHistory(adjustedFun, state.x)) case x: FirstOrderException => logger.error("Failure again! Giving up and returning. Maybe the objective is just poorly behaved?") state.copy(searchFailed = true) } } }
看上面的代碼注釋,它的流程可以分五步來分析。
3.1.1 選擇梯度下降方向
protected def chooseDescentDirection(state: State, fn: DiffFunction[T]):T = { state.history * state.grad}
這裡的*是重寫的方法,它的實現如下:
def *(grad: T) = { val diag = if(historyLength > 0) { val prevStep = memStep.head val prevGradStep = memGradDelta.head val sy = prevStep dot prevGradStep val yy = prevGradStep dot prevGradStep if(sy < 0 || sy.isNaN) throw new NaNHistory sy/yy } else { 1.0 } val dir = space.copy(grad) val as = new Array[Double](m) val rho = new Array[Double](m) //第一次遞歸 for(i <- 0 until historyLength) { rho(i) = (memStep(i) dot memGradDelta(i)) as(i) = (memStep(i) dot dir)/rho(i) if(as(i).isNaN) { throw new NaNHistory } axpy(-as(i), memGradDelta(i), dir) } dir *= diag //第二次遞歸 for(i <- (historyLength - 1) to 0 by (-1)) { val beta = (memGradDelta(i) dot dir)/rho(i) axpy(as(i) - beta, memStep(i), dir) } dir *= -1.0 dir } }
非常明顯,該方法就是實現了上文提到的two-loop recursion演算法。
3.1.2 計算步長
protected def determineStepSize(state: State, f: DiffFunction[T], dir: T) = { val x = state.x val grad = state.grad val ff = LineSearch.functionFromSearchDirection(f, x, dir) val search = new StrongWolfeLineSearch(maxZoomIter = 10, maxLineSearchIter = 10) // TODO: Need good default values here. val alpha = search.minimize(ff, if(state.iter == 0.0) 1.0/norm(dir) else 1.0) if(alpha * norm(grad) < 1E-10) throw new StepSizeUnderflow alpha }
這一步對應L-BFGS的步驟的Step 5,通過一維搜索計算步長。
3.1.3 更新權重
protected def takeStep(state: State, dir: T, stepSize: Double) = state.x + dir * stepSize
這一步對應L-BFGS的步驟的Step 5,更新權重。
3.1.4 計算損失值和梯度
protected def calculateObjective(f: DF, x: T, history: History): (Double, T) = { f.calculate(x) }
這一步對應L-BFGS的步驟的Step 7,使用傳人的CostFun.calculate方法計算梯度和損失值。並計算出s和t。
3.1.5 計算s和t,並更新history
//計算s和tprotected def updateHistory(newX: T, newGrad: T, newVal: Double, f: DiffFunction[T], oldState: State): History = { oldState.history.updated(newX - oldState.x, newGrad :- oldState.grad)}//添加新的s和t,並刪除過期的s和tprotected def updateFValWindow(oldState: State, newAdjVal: Double):IndexedSeq[Double] = { val interm = oldState.fVals :+ newAdjVal if(interm.length > minImprovementWindow) interm.drop(1) else interm }
3.2 BreezeOWLQN
BreezeOWLQN的實現與BreezeLBFGS的實現主要有下面一些不同點。
3.2.1 選擇梯度下降方向
override protected def chooseDescentDirection(state: State, fn: DiffFunction[T]) = { val descentDir = super.chooseDescentDirection(state.copy(grad = state.adjustedGradient), fn) // The original paper requires that the descent direction be corrected to be // in the same directional (within the same hypercube) as the adjusted gradient for proof. // Although this doesnt seem to affect the outcome that much in most of cases, there are some cases // where the algorithm wont converge (confirmed with the author, Galen Andrew). val correctedDir = space.zipMapValues.map(descentDir, state.adjustedGradient, { case (d, g) => if (d * g < 0) d else 0.0 }) correctedDir }
此處調用了BreezeLBFGS的chooseDescentDirection方法選擇梯度下降的方向,然後調整該下降方向為正確的方向(方向必須一致)。
3.2.2 計算步長
override protected def determineStepSize(state: State, f: DiffFunction[T], dir: T) = { val iter = state.iter val normGradInDir = { val possibleNorm = dir dot state.grad possibleNorm } val ff = new DiffFunction[Double] { def calculate(alpha: Double) = { val newX = takeStep(state, dir, alpha) val (v, newG) = f.calculate(newX) // 計算梯度 val (adjv, adjgrad) = adjust(newX, newG, v) // 調整梯度 adjv -> (adjgrad dot dir) } } val search = new BacktrackingLineSearch(state.value, shrinkStep= if(iter < 1) 0.1 else 0.5) val alpha = search.minimize(ff, if(iter < 1) .5/norm(state.grad) else 1.0) alpha }
takeStep方法用於更新參數。
// projects x to be on the same orthant as y // this basically requires that x_i = x_i if sign(x_i) == sign(y_i), and 0 otherwise. override protected def takeStep(state: State, dir: T, stepSize: Double) = { val stepped = state.x + dir * stepSize val orthant = computeOrthant(state.x, state.adjustedGradient) space.zipMapValues.map(stepped, orthant, { case (v, ov) => v * I(math.signum(v) == math.signum(ov)) }) }
calculate方法用於計算梯度,adjust方法用於調整梯度。
// Adds in the regularization stuff to the gradient override protected def adjust(newX: T, newGrad: T, newVal: Double): (Double, T) = { var adjValue = newVal val res = space.zipMapKeyValues.mapActive(newX, newGrad, {case (i, xv, v) => val l1regValue = l1reg(i) require(l1regValue >= 0.0) if(l1regValue == 0.0) { v } else { adjValue += Math.abs(l1regValue * xv) xv match { case 0.0 => { val delta_+ = v + l1regValue //計算左導數 val delta_- = v - l1regValue //計算右導數 if (delta_- > 0) delta_- else if (delta_+ < 0) delta_+ else 0.0 } case _ => v + math.signum(xv) * l1regValue } } }) adjValue -> res }
參考文獻
【1】陳寶林,最優化理論和演算法
【2】[Updating Quasi-Newton Matrices with Limited Storage](docs/Updating Quasi-Newton Matrices with Limited Storage.pdf)
【3】[On the Limited Memory BFGS Method for Large Scale Optimization](docs/On the Limited Memory BFGS Method for Large Scale Optimization.pdf)
【4】L-BFGS演算法
【5】BFGS演算法
【6】邏輯回歸模型及LBFGS的Sherman Morrison(SM) 公式推導
【7】Scalable Training of L1-Regularized Log-Linear Models
推薦閱讀:
※一文概覽用於數據集增強的生成對抗網路架構
※從最近的比賽學習CTR/CVR
※求問隨機森林演算法的簡單實現過程?
※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es——CCA)
※基於CPPN與GAN+VAE生成高解析度圖像(一)
TAG:機器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