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橋| 小車間主任的管理絕招,驚呆了無數大老闆!
導讀
管理,是指管理主體組織並利用其各個要素,藉助管理手段,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本文介紹了一位車間主任的管理絕招,看他是如何建立制度流程、把車間管理成為整個公司最優秀的車間。
常年為企業做管理諮詢,逐漸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真正的管理大師,往往就「隱藏」在企業的某個角落裡。他們可能只是一個主管或者班組長,沒有受過專業的管理培訓,但這些「小人物」有大智慧,他們能夠在實踐中摸爬滾打後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一次,在中部省區一個偏僻小鎮郊區,我對某企業的一個小型生產分廠進行訪談。由於工廠90%以上的職工都是周邊農民,他們對我提出的問題要麼不理解,要麼漠不關心,訪談進行很不順利——直到我遇到了一位姓岳的車間主任。
岳主任30出頭,斯斯文文的,戴個眼鏡,是這個廠唯一的一位大專生,說起話來思路清晰、頭頭是道。
我了解到,2年前,他還是另外一個車間的工段長,而當時這個車間卻問題多多,不但三天兩頭出事故,而且生產的產品質量合格率總是不達標。不到兩年時間,他把這個車間管理成為整個公司最優秀的車間!
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什麼是好領導?
岳主任說:「我認為領導的責任,就是解決『亂子』、訂立規矩、培養幹部。」
我問他,你這兩年時間具體做了哪些事情?
岳主任說:「剛來這個車間的頭2個月,我就是跟工人們呆在一起解決技術問題,經常住在廠里,從來沒有正常下班過。2個月後,生產和技術方面的問題基本都解決了。我就開始訂立制度、流程和考核規定,大概又花了1個多月時間,車間完全實現正常運轉。再後來,我就是培養幹部(工段長、班組長),放開手讓他們干!」
岳主任告訴我,他現在基本上每天有半天時間沒事情干,空下來就充電學習——查閱行業信息、技術動態資料,自學企業管理。
「作為一個好的領導,出現意外事故的時候,你要到場,敢於承擔責任,擺平問題;如果連續出現同樣問題,就認真研究,訂立制度和規矩,這樣意外的事故就越來越少了;接下來把精力放在培養幹部上,有更多的人幫你管理,領導也就越來越輕鬆了!所以,最好的領導往往工作最輕鬆,而最差的領導往往忙得要命。」
據說,現在不光是岳主任實現了「工作解放」,下面的副主任和幾個工段長都已經學會了這種管理模式,「他們現在也很輕鬆,每天正常下班,從來不加班。」
誰是好乾部?
「我對幹部有三個分類:一流幹部是敬業想辦法——除了勤奮努力,工作上你得想辦法,發揮主觀能動性,按時保質完成目標。二流幹部,能夠嚴格執行,但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三流幹部只是找借口,一次完不成,我給你機會;兩次完不成,降薪降級,嚴厲警告;三次還完不成,調走或者下崗,我堅決不用!」岳主任說。
怎樣確定一個幹部是一流的?
「分兩個部分:一是看業績,我們每個月都有績效考核,到年底算總賬;二是看群眾基礎,每年年底進行一次民主評議,車間所有員工對幹部進行打分。第一部分是客觀事實,沒啥說的;但第二部分是主觀評價,我需要慎重對待。」岳主任解釋道。
「我原來在政府機關工作過,民主評議這東西還是有必要的,因為群眾基礎對一個幹部開展工作至關重要。但評議結果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成為絕對的評價依據。在我看來,如果一個幹部評議得分全是優秀、在90分以上,說明他有老好人思想,不適合當管理者;如果評議結果太差、70分以下,說明綜合能力差、不得人心,自然當不下去;最好的人選是在中間、70-90分,這是我要重點提拔和培養的幹部!」
考核與評估的訣竅
「我堅決推行末位淘汰制,班組大比武,每月進行排名。具體做法是:每一個同等工段都安排3個班組,工段長每天給各個班組制定生產計劃,並在當天按照任務完成情況(包括工時、產量、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執行等)進行打分。每月綜合所有得分,將3個班組進行排名:第一名獎勵,第二名不獎勵也不處罰,第三名罰款。」
據岳主任介紹,這樣強制排名之後,三個班組爭先恐後、互相比拼,使得每個工段在技術進步和生產高效方面都不斷取得進步。
「我們所有幹部實行強制的末位淘汰制,比如一個班組長,如果年底統計共計6次以上排名倒數第一,對不起,你必須下崗!新的班組長,由班組成員推選產生,也鼓勵毛遂自薦;原先的班組長自動降為普通員工,但仍可按照程序重新申請成為班組長——這樣能上能下,靠能力和業績吃飯,讓絕大多數員工感受到了公平!」
德魯克說過:管理是一門實踐的藝術。看來此話不假!既然是實踐的藝術,真正的管理大師便只可能出現在實實在在的管理現場——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生產車間!
有了這樣的認識,在每次諮詢工作中,我就特別注意向這些業績優秀的中基層管理人員請教,並從中學到了很多。但我發現,這樣的人並不多見,尤其遺憾的是他們還沒有引起管理學者、企業家們的足夠重視……
推薦閱讀:
※美國投資人怎麼看愛奇藝上市?
※會員風采:周海江|實業報國,共同富裕
※霍金預言人類會在2600年前消失是為了讓投資人投資他的突破攝星項目嗎?
※《大空頭》Ted Jiang的原型:徐幼於
TAG:投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