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投資101讀後感(上半段)——《矽谷來信》(得到APP吳軍專欄)

讀了吳軍老師關於投資方面的觀點與感悟,這裡整理一下。包括三個部分:投資中的目的、誤區和方法。

一、投資的基本概念

1、你要搞清楚自己的投資目的是什麼。有的人投資是為了能夠產生足夠的回報、有的是為了本金不收損失,還有一些人投資就是為了有投資的感覺,不同的人所使用的投資策略大概是不同的。另外,還要看的你本金大小,如果你已經有足夠的本金,只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正的持續回報率(例如5%左右,買國債或者比較好的理財產品就有),所產生的利息可能就足夠你的平常生活費用,當然是要用來做更大的投資或者事業就另當別論。反過來,如果你是要靠每個月的儲蓄(收入-支出)來投資的話,那就要根據多方面的情況(例如年齡、能產生的儲蓄額、投資偏向等)來判定你怎麼進行投資了,因為你很可能要進行更大風險的投資,而且未必能承受巨大的風險。

2、投資為什麼能產生收益。這個本來理所當然的問題,吳軍來時還是給出了具體的解釋,財富來源於掠奪或者創造。舉例來說,房地產的價值可以用兩個過程來看待,早期的價值來自於土地本身已存在的價值,只不過需要通過房子將它表現出來,而且在一個地區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這種價值會上升很快,但這種價值升值一般在一個過程中屬於一次性的(當然這個過程可能可以持續好幾十年吧,估計一般看這個地區城市化的程度高不高或者完成率是多少),這部分價值被先手的人瓜分完了,後來的人就沒果子吃,就這麼簡單,殘忍而現實。在房價慢慢趨於穩定後,價值的來源變成後半段是靠創造所產生的,例如改善型的住宅、社區功能提升帶來的價值提升或者商業氣氛帶動的升值等等都會促使房價的上漲,所以我覺得買樓必須要買市區市中心和城市入口正流入的大城市。

而大多數財富都是靠勞動創造的,我的理解是,投資之所以產生收益是因為,金錢作為資本驅動了所在的事物(項目)產生了足夠覆蓋資金成本的利潤,導致價值溢出(primium)所產生的利潤就是收益了。因此,吳軍老師認為買貴金屬不能算是投資只能作為保值(例如買實物黃金)或投機的工具,而股票長期來說幾乎是永遠上漲(因為股票里的公司基本都是需要盈利來維持生存的),長期持有算是比較少有的幾種比較穩定且不會賠錢的投資工具,國家級債券也是(GDP幾乎不能為負值)。裡面還有一段關於吳軍老師對於資本論里關於「剩餘價值」的批判相當精彩,簡單來說就是「借雞生蛋」的原理,這裡不展開表述。這裡補充說一下,國家經濟增長不代表股票就必須同步增長,因為決定股票上漲的因素非常複雜和多變,文中老師說出股票市場監管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上市公式推出機制重要性的建議。

二、投資中可能存在的誤區。

1、本金一定不能虧損。很多投資「愛好者」,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虧了當交學費。殊不知這不只是你把錢虧掉了,而且這樣在你的信念里已經出現了一個不正確的觀點,以為投資必須要先虧才能後贏,其實這是個嚴重的誤區,如果學過概率的人都知道,你每次的虧錢與你以後能不能賺錢,根本是沒關係的。特別是那些喜歡看股票K線圖的韭菜(我曾經是一員現在還未能戒掉這個癮...),都以為那條由每日K線所組成的、看起來起伏不斷的「線條」就覺得他們是前後有關係的(當然在價量關係上可能是存在相關性,因為幾乎不可能一隻股票突然全部的成交量都消失掉)。但其實能不能賺到錢,在概率的角度來說其實每天都是50%,算上交易費就不到50%,所以頻繁交易幾乎註定你是一定虧本的(無論是不是股票或其他)。

投資,你要保證自己的本金不能有虧損,這個和「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樣讓人顛覆。

2、投資的最重要的不是回報率,而是——時間。通過複利計算,你投資回報率是10%的話,在第七年差不多可以翻倍,第12年翻三倍,15年四倍,17年五倍,19年六倍。翻倍速度呈現越來越短的趨勢,「時間的玫瑰」,才是投資的真諦。耐心,比什麼都重要。

3、貴金屬是好的投資。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自從金本位被全世界放棄後,黃金只有兩個功能:戰略儲備和做首飾。而且所有大宗商品的價格起伏波動都很大,很容易將投資變成投機賭博,從而會產生很大的風險(我覺得可以通過定投的方式去抹平風險)。

4、專業人士理財一定比自己做得好。他用威廉夏普的話舉出三個理由:(1)基金經理也是人,他們也是通過自己的判斷去作出決策的,而且大機構的行為太過容易引起市場的關注,他們一有動作幾乎就已經讓市場朝著他的相反方向走;(2)基金經理與顧客存在利益衝突,他們都要收取管理費,無形中削弱了你的收入回報。從複利的角度來說,這個差值會引起總體彙報的巨大分野;(3)市場的有效性會抹平大部分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行為,因為市場有效性因此我們只需要用簡單投資策略賺取市場的升值部分(而不是溢價)就能戰勝大多數的基金經理。

5、在股市研究上花的時間越長,回報越高。

6、只要有人買股票就會不斷長。

7、哪怕我買的股票虧了錢,只要我不賣就沒有虧損

最後的三條,都是說明股票市場的有效性不以人的意志轉移,我們只需要用普通策略應對股市的變化(例如定投)。補充說一下,按照市場有效假說,美國市場處於半弱式有效,可能香港之類的股市處於弱式有效,而中國股市呢?是弱式無效市場.......所以理論來說技術分析還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只不過需要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需要冒的風險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不建議大家用K線理論來做股票,用基本面分析做中長線的股票分析如果有金融理論基礎的朋友可以嘗試,但花費的精力可能更大,不過我認為起碼比技術分析靠譜吧...這是我讀CFA而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8、一毛錢的股票很便宜,在香港有許多所謂的仙股(就是股票的價格按分錢來計算),而許多股民都喜歡買便宜的股票。其實一毛錢的股票不一定比100塊錢的股票便宜,我記得極端的例子就是紫金礦業,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下它的來歷。看一隻不僅要看它的發行量,還要看它的盈利能力和成長率等其他指標。吳軍老師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是,用兩張人民幣去換一大堆辛巴威元,其實一點都不值錢(說到這老想起當年國民黨敗退前亂髮貨幣導致的嚴重通貨膨脹,當時人們買菜所用的錢比菜本身的重量還要大...)

三、投資方法(工具)

選擇投資工具需要衡量的幾個指標:1、風險的衡量,吳軍老師用的是比較高大上的夏普比率(欲了解自行百度或google),從標註差的角度看,美國的波動性是回報的2倍,中國更是高達5倍,波動性越大上下回落的幅度就越高,對於做投資的人來說越不利,當然對於投機的人來說就更高興了;2、流動性的問題,流動性就是所投資的資本可以變現的速度,從快到慢的排列:現金>債券>股票>房地產>其他類;3、准入成本,例如買股票需要交手續費,買房產需要交稅費等。

投資的工具,按吳軍老師的分類有六種:上市公司流通股、債券、不動產、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PE、VC等)、金融衍生品(期貨、期權等)和高價值實物(黃金、古董、藝術品等)。一般人其實後三種根本不需要,也沒必要接觸,因為雖然回報可能極高,但標準差(風險波動程度)太高或者可測量的標準不明確(古董、藝術品)。我自己做投資就分四類:固定收益類(貨幣基金、各大平台理財產品、收益型保險)、中等風險中等收益(純債基金、靠譜的P2P)、高風險類(指數基金投資組合、股票基金、股票)、大宗商品(黃金ETF、石油)。投資這麼多種類型的原因都是為了充分分散化風險。

以上是我的讀書心得,下半段持續更新。
推薦閱讀:

教育金動輒幾百萬,孩子未來是否需要加一把鎖?
金融理財最佳入門讀物,為什麼你是個窮屌絲,這本書給你答案!
美聯儲壓力測試完美,背後意義深遠而殘酷……(上篇)
30歲後,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
越好看的人越會賺錢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