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京劇

今天第一次用知乎,平時呢混跡在微博、貼吧裡面,本人自小學習京劇,對京劇、傳統武術這類的傳統藝術極具好感,因我自小學習京劇,除了會唱兩段京劇,對於歷史、哲學什麼的一點也不懂。如有言語不通,但能明其意的請諒解。

我自九歲起學習京劇,2014年畢業考大學,才發現自己除了會唱兩段京劇此外一無所知,曾經抱怨過消極過,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學京劇?若是不學京劇我可能會的更多,我會物理數學也可能是政治哲學。

第一年沒有考上大學,第二年也沒有考上大學,是實力是社會?無論是什麼誰的問題,一概不論,我們討論(本來想寫 這篇文章 但是一想有點自大 請見諒)的是京劇。

有人問我,學京劇後悔否。第一年的回答是肯定,然而第二年,一定是不後悔。因為我會京劇。第二年高考失敗以後,心慢慢的平靜,偶然的一天讓我用靜下來的心去捋順自己多年所學的知識,也就在過後,我對京劇改變了看法。

京劇是國粹,這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共識,可願意去了解這門藝術的人,少之又少。究竟是京劇缺少創新,還是因為接受洋人的東西太多,呵呵。 我們不究根。

京劇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全國各地大小戲曲進京與乾隆爺賀壽,自此因為各個劇種看到了京城的繁華,看到了前景,不少戲班子選擇留在京城發展,也就在這個時候四大徽班相互糅合,吸收崑曲,道光年間,平劇這門新劇種就此誕生。後來有位清畫家,根據十三位奠基人的舞台形象,因這十三位奠基人輝煌在同治,道光年間故此畫得名為《同光十三絕》。

京劇自創立以來就是血跡斑斑,煙火氣十足,與高雅藝術四個字簡直是一點都搭不上邊,但是它是低俗的嗎?並不是。有適合文人雅士的戲,也有適合販夫走卒的戲。所以,雅俗共賞才是準確給京劇準確的定義。郭德綱先生說的對,俗不是低俗,是通俗。

血跡斑斑從何說起?淺顯來講,自京劇形成起,學戲就兩種途徑,一為坐科,二位拜師。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學戲,基本的不會變,那就是師父養著你,教你本事,演出的錢交於師父。如果你沒出來,上不了台,那師父的錢就打了水漂。在此之下,「打戲」就這樣產生了。不過,這是其一。其二就是京劇發展到了今天,是跟著政治相互依附起來的。

有人說「古人的生活是奢侈的」我想這句話是沒錯的,知乎上有位網友說,「我小時候用蒲扇扇涼,用井水冰西瓜」。還有位網友說」如今走路都成了奢侈「。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有沒有問過自己是好還是壞?正因為時代如此,所以京劇這門」綜合藝術「並沒有很多人願意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京劇身上,然而這並不是重點京劇發展如何,重點不在於有沒有新戲,在於技法能不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上一段我把綜合藝術四個字著重提起,綜合在哪裡?綜合在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每一個字都代表一種大概括和小細節,四功就不用說了,大概念一看就明白,而五法呢?例如手,單手指、雙手指、掌型、手型等,與眼(眼神)、身(舞台方位、身體造型等)、步(台步等)都一樣,在不同的戲不同的環境、心情下變換不同的表現方式,這是有著嚴格規定,不能亂來的。至於「法」我確實沒有準確的定義,也不是很懂,我理解的法,應該是舞台法度,例如:上場門、下場門、九龍口、大邊、小邊、台中、以及舞檯布置例如:大坐、小坐。不一定準確,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這就是綜合藝術,唱念做打全都有,古人的生活是奢侈的,因為都是真的,京劇和所有戲曲的舞台呈現都是這樣。

不止如此,例如扮相好不好看,有沒有嗓子,身高問題,都會直接的影響到你能否上台。俗話說:台山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計寒暑的苦練,為的就是讓人關注,當然最一開始,是因為多數人吃不上飯。但是發展到了今天,更多的還是表現自己,然而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未知,京劇這條人生裡面的道路自然無法避免各種未知,比如說倒倉。

女孩有變聲,男孩也有變聲。而倒倉指的就是男孩的變聲期,正常的生理變化。而嗓子一旦倒不回來,龍套不能跑,也就只能改行了。生死攸關。

寫到了這裡,大概也了解了京劇是怎麼一回事了。

接下來回答網路上的幾個常見問題、質疑、否定。有人說「京劇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應該摒棄掉」。我不想引起罵戰,明智的人應該看得明白如今多數中國人的樣子。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京劇是舊時代的產物,應該摒棄掉。而晚年的時候說,京劇原來是門藝術。

京劇猶如明珠埋土,待有識之士去挖掘洗滌。

—焦菊隱

可見京劇其實與榴槤一樣。榴槤,聞起來是臭的,吃起來是香的。京劇更是如此,看起來是貌似與現在社會格格不入,仔細聽卻是婉轉動聽。美其實是共通的,不在於外表的形式。

還有人說「京劇,沒有新戲,全都是些陳年的老戲,根本沒有創新。」其實對於這樣的話我想回復的太多了,但是覺得說多了也沒用。簡短地說就是 藝術需要深究。

我覺得京劇已經走過了他的青壯年時代,它已經是相對完整的。我覺得我們對於它這樣的一種藝術形式,應該有必須的尊重才好。

—顏長河

對於自小學習京劇的我,對傳統的文化、藝術形式,有著莫名的好感。我看過一個名叫《京劇》的紀錄片,講述了京劇的起源傳承及文革以後的重生。剛開頭鋪墊那部分有一句話 「當國粹寫入遺產,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我們無從回答」。講完後莫名的觸碰到淚點。這部紀錄片彷彿是催淚彈,我自出生到今日18年馬上19年了,當最後一集結尾處一段譚元壽先生講到「今天我想對京劇說,京劇萬歲」時,潸然淚下。

也許就是這樣一種感情的存在,催動我寫到了這裡。我明白我並沒有表達清楚中心,但是我堅持寫了下來。對於我們來說,不需要所有人都會京劇,但求現代的人們能給予傳統文化發自心底的敬重。

我對京劇最想說的一句話是;貴在傳承。

—張永和

要尊重傳統,要敬畏傳統。

—鈕鏢

要相信它,它能夠跟上時代

—郭漢城

今天我想說:京劇萬歲!

—譚元壽

當屬於京劇的兩百年,已經成為永遠的歷史。

2016.4.29

姜潤培


推薦閱讀:

70歲老藝術家怒懟工作人員?從細節看《傳承中國》的良心之處
膾炙人口的《三家店》「將身兒」到底是哪派的?
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
大夢三生,正乙祠戲樓的百年往事
哪家日本汽車品牌曾被諷刺為「騎搖籃的日本人」?

TAG:京劇 | 藝術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