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萬步到底有什麼用?

  這周回到蘇北老家,一方面是權當低成本旅遊,另一方面也有通過重新體驗過往的情緒來進行自我治療的意思。

  回家碰巧大哥也到家,他幾天前從北京出發自駕游,與我們類似,沒有明確計劃的旅行,走走停停,讀書、思考。兄妹在並無甚交流的情況下幾乎同一個時間做出「離開熟悉的生活地點出去看世界」這個事情,這個巧合倒是很有意思。另一個巧合是,在所有或精或粗的規則中,我與哥哥都差不多實現了的是「日行萬步」。相似的結果,但心路歷程與執行細節、情緒感受等各有差異。

  哥哥是「為了養身而不得不走」但內心充滿抗拒。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個痛苦的任務,他與一個朋友立了個規則是「約定某幾個月的時間內各自都向第三方打卡提交自己的走路數據,只要某天有人未完成任務,就向第三方的賬戶打5000軟妹幣,用於未來哥們兒聚會時的開銷」。雖然他們都是有錢人,5000塊也不至於完全不心疼(這是個剛好讓他們有一點點心疼的金額),結果就是幾個月下來,我哥的錢包毫髮無損,對方損失5000元後痛定思痛,寧願犧牲睡眠時間也堅決完成走路任務(我腦中出現一個攤手的表情,然後又是一個「手動滑稽」)。

  我與男友完全沒有他們完成的那麼好。我們只是想走就走走,不想走就睡他一整天。但結果是多數時候都會走上一萬多步,而且走得很開心。(這讓我想到在高中生中,真正因為把知識理解透所以穩拿高分的學霸們往往並沒那麼痛苦,而用各種方法懸樑刺股硬擠進中上游的人,往往很難讓自己的分數保持穩定。)

  哥哥的日行萬步是耳中插著耳機聽企管或是情緒管理方面的音頻教程,手裡偶爾還拿一本書,不管怎樣,他覺得「只走路的時間」是「被浪費的時間」,所以總要讓自己向腦中塞一些東西才覺得好。

  我與男友的日行萬步是兩人手牽手走路,有時兩人一直沉默,各自想各自的事情,有時一個人想到什麼,便開始分享,隨時展開一場完全不可預測的頭腦風暴,那種頭腦風暴很像是單個的人頭腦裡面的兩個小人對話的外化,經常會在對話中產生「這怎麼像是一個人自言自語啊」的感覺,或者說,如果某天某人對我說「你的男友是假的,你精神分裂了,一切都是你自己腦袋裡面的事情」,我也會覺得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我們兩人在核心的三觀上相似程度太高了(當然,還是有足夠多的證據表明他確實是外在於我的一個真實人類的)。

  古今中外有許多人會去談「日行萬步」的價值,中國人主要強調養生方面的價值,強調通過可以散步可以讓「每個人的身體都變成模具所規定的那個樣子」,但西方的哲人們強調的無一不是散步的精神價值——在放鬆的條件下獨自行進,暫時隔絕他者對自己的影響,全然面對自我,每一次散步都是一次自我探索之旅,都是為了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異,為了自己在「與眾不同」的路上越走越遠。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在於對世界的預設,以及對「人」的定義。

  似乎是很多年前起,我與哥哥就對於這世界的「真實」有過非常不一樣的思考。他的經典台詞是「吃到肚子里的才是真實的(另一句是:花出去的錢才是我的錢)」,我的台詞則是「成為我的思想的、完全無法被剝奪的東西才是真實的。」進而在行為上的差異則是,哥哥在掙錢上花了許多的時間,在美食上花了許多的時間與金錢,而我則儘力迴避複雜社交,將盡量多的時間用在吸收及整合新信息、不斷進行自我觀察上。

  哥哥對「人」的定義是「人即人的身體,比普通動物略為聰明,但與普通動物並沒有本質差別」。我對「人」的定義則是「人是意識體,『我』即我的『自我意識』,每位人類個體的核心都在於思想而非外在的任何錶面現象」。

  對於曾在同一屋檐下長大的兩個人的這個開始時間相似、結束時間未知、有過一段在老家的交集的兩段旅程來說,哥哥對旅程的期許大概是最終修成我們父親期待的那種「中國式君子」,早睡早起,精緻飲食,生活作息規律,關注養生,待人溫順(這是他一直求而不得但又從未實現過的事情,因為在真正實現自我和解之前,人們幾乎不可能實現與世界的和解)。我對旅程的期許則是「回溯歷史,更多的挖掘關於『我』的真實,重新走曾經的那些路,與曾經交流過的那些人再交流,重新感受當時的情緒,並在此基礎上為舊線索染上新的情緒」。

  在家裡共處了四天的時間,我與男友對我哥的感嘆是「人竟然可以每天為吃飯花掉這麼多時間」,我哥哥對我與男友的感嘆是「人竟然可以如此懶散、如此每天虛度時光」。

  不斷深刻融入傳統文化的哥哥在追求「每年精緻進餐超過800次」,他甚至為此花錢專門學習廚藝,不為賺錢,只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質;與之相反,我與男友的一貫飲食方式則是極度粗放,一般餓了就隨便吃一些,平均每天認真做飯一次,偶爾幾天都不開火,出門也只是吃一些簡單食物而已,幾乎三個月都難有一次「一頓吃幾樣精緻小菜」的經歷。

  整體上來說,哥哥追求的是努力將自己嵌進古代聖賢所設定的「君子」的模子中去,為了嵌得更好,不惜削足適履,只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尊重」;我與男友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不斷解構所有的規則,直到最後讓「無窮的自我否定」成為唯一的規則,結果是將自己放到外人看來是全然的不確定性中,但內在唯一的確定是:【我思故我在】。

  .

  日行萬步到底有什麼用?

  人活著有什麼用呢?

  為什麼要「有用」呢?

  人是什麼?

  .

  許多時候,回答一個疑問句的最好方式或許並不是尋找一個陳述句。


李慧敏,2018.4.27,於灌河口


推薦閱讀:

感情如何保鮮? | 人性的「喜新厭舊」
如何增加兩人的感情濃度,讓甜蜜更上一層樓?
談關係裡的「情緒勒索」 17年10月5日三部曲之二
漂亮女生最終會嫁給直男的5個理由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後會有多辛苦?

TAG:養生 | 自我提升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