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孟子魚我所欲也》有感,「捨生而取義者也」與「識時務者為俊傑」孰對?

前幾天讀《初中生必背61首詩詞》,再重讀到《魚我所欲也》,第一反應是「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太正常了吧。熊掌多貴啊,傻子才會選魚,除非給我一條可以出售的大鯊魚,這個價值可能會比熊掌貴吧。為什麼會把這麼沒有價值可比性的東西放在一起比較,搞不懂古人的金錢觀。

但《魚我所欲也》重點不是講經濟價值,而是思想價值,不糾結「魚」和「熊掌」那個貴了。本文的重點價值是告誡人們,「氣節」比什麼都重要,氣節不僅高於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高於不可缺失的生理需求;高於舒適美輪美奐的住宅……學生只把文章背誦,一字不差,應付考試即可。但成人的世界裡,怎麼去理解這篇文章,又如何實踐它,就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了。

清末,儒家思想被冠以「封建」「愚民」。個人覺得簡單粗暴了,儒家思想確實由愚民的成分,但不全是。這篇文章是不是「愚民」,要看觀者的理解了。「識時務者為俊傑」正確還是「捨生而取義者也」正確。個人傾向於,世上沒有完全的真理,包括這句。這兩句極端的價值觀需要度的把握。

大凡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大多是能屈能伸,能站在高位,也能屈於人下。韓信受得了胯下之辱;劉備更是半生漂泊,數次寄人籬下;袁世凱也曾在慈禧手下曲意逢迎……相反許由洗耳;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屈原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常常被認為迂腐,甚至虛偽。

但如果是完完全全的「二狗子」,我們大多是不會贊成的。洪承疇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但清朝的皇帝還是把他列到「貳臣傳」里。沒有氣節的人,別人會用你,但內心不會瞧得起你,過河拆橋的不要太快。對這種人,甚至發明了「吮癰舐痔」這麼噁心的成語。後世的評價不會太好,「識時務者為俊傑」顧全了他的生前身,但顧不上他的身後名。當然,如果抱著「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心態,自然無所謂了。

「三觀」是個很神奇的東西,「識時務者為俊傑」與「捨生而取義者也」 孰對孰錯。只能個人的「三觀」去判斷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推薦閱讀:

如何解讀「天將降大任」一段?
如何理解孟子「富貴不能癮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論?
孟子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如何理解?
十五、梁惠王的疑問
為什麼孟子喜歡說一些空話,推導出一些不現實的結論?

TAG:文化 | 孟子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