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KPI到KBI

上周末在未來商習院講了一堂變革管理的課。

一開始,我讓大家列出各自公司里正在發生的變革,並分組討論:你是如何定義變革成功的?

五個小組巡視下來,各自在案板上寫下的成功變革定義如下:

銷售過億

利潤翻倍

客戶滿意度達到95%

市場份額超越10%

新系統如期上線

這些答案我並不吃驚,也正因如此,我覺得這堂課特別有必要,我的重點就是:不要用錯力,錯把果當因來實施變革。

上面列出的每一項,都是代表結果的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而真正代表變革成功的應當是全新的行為模式,即KBI,Key Behavior Indicator. 如果行為沒有發生改變,變革的成果便難以維持。

沒有完全聽明白,我就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對美國的富豪兄弟,非常喜歡打獵,但所在的州對大型動物的捕獵有數量限制。於是,這對兄弟向北進發,進入鄰國加拿大,因為那裡沒有捕獵限制。淡然,土豪嘛,出國打獵是不作興開車的,他倆開了直升飛機去的。一天下來,成果輝煌,他們射殺了五頭麋鹿。五頭麋鹿,足足有好幾噸重,他們費了好大勁才塞進了機艙。

隨著飛機螺旋槳呼呼地轉悠,飛機艱難地騰空升起,但沒升幾米,哐嘰一聲,飛機摔落在地,顯然,這五頭麋鹿超出了直升機的承載量。這對兄弟倆狼狽地從機艙里爬了出來,哥哥看著一瘸一拐的弟弟,關切地問道:老弟,你沒事吧?弟弟伸出了五個手指說道:去年也是五頭,嗨,又摔壞了一架直升機。

故事講完了,聽明白的都在笑。

要想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必須要有行為上的改變。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講:所謂瘋狂,就是用同樣的方式做著同樣的事,卻要期待不一樣的結果。

下面說說我給大家介紹的KBI組織行為的改變,不同層級的人有各自的行為要改變,我列出了這樣一張圖:

作為高層領導,有「道與術」兩個層面上的改變。

對應與中國職場上的典型作為,在道的層面,要勇於承擔,項目失敗了,領導要站出來擔責,而不是拿下屬頂包,不然,以後沒人會追隨你。順便說一下,我對領導的定義只有一個:擁有追隨者。另一個可以獲得追隨者的方式,就是傾聽下屬的意見

因為台下坐著的都是私人企業主,基本上是一言堂的決策模式。所以,管理行為上從發話到傾聽的行為改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一個不善於傾聽的領導很難激發下屬的積極性,甚至獲得的信息也是被加工過了的各種「猜你喜歡」。

中層的KBI是什麼呢?我覺得有兩條:分別是對事對人的。

的方面,很多中層經理做完了不復盤,以至於下次碰到類似的問題,會在原來的坑裡再掉一次,就如同每年都貪心地要帶走全部5隻麋鹿的土豪兄弟。一次徹底的復盤,不僅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對於做得好的地方,還可以考慮如何進一步推廣。

的層面,反饋很重要。下屬的能力提升,很關鍵的一點是上司的反饋。管理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黑暗球場」效應,你在一個漆黑的球館裡,投籃訓練無論有多刻苦,都是白搭。艾里克森在《刻意練習》里講的刻意訓練,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來自有經驗的教練的反饋。反饋就是那個黑房子里的亮光,讓你通過參照來調整每一次的動作,逐步靠近你的目標。

對於基層員工,也有相應的KBI要刻意操練,也是兩個方面,說和做。

,就是要敢於開口,從澄清工作指令到提出個人意見,都要有敢於表達的勇氣與底氣。當然,上司要營造一個平和的氣氛,除了上面提到的傾聽,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多肯定少打壓。

在做的層面,下屬最可貴的一個品質就是主動。做事主動的人會多問一個為什麼,從了解上司意圖出發,多準備一點資料,多做一點分析,多提供一些參考,爭取想在領導之前。這樣的下屬,要不被提拔都難。會開完了,沒人做會議紀要,那就我來。電梯的門關不緊,拉個椅子在門前做個提醒標識,然後打電話讓設施組來維修,諸如此類。

我對這次住的良渚君瀾酒店很有好感。退房那天,我吃完早餐,領著大包小包走出來,餐廳的服務員二話沒說,取了我的行李幫我拎到三百米外的前台。我不能說這家酒店一定上過變革管理的訓練課,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在經營酒店品牌時,肯定不是以「客戶滿意度」這樣的KPI來教導員工的,而是以「打破崗位限制,看到客人有困難就要立刻給予幫助」的KBI來提升員工服務水準的。

行為是因,績效是果,只有著力於底層的行為改變,才有可能獲得不同尋常的經營績效。是P還是B,是Performance還是Behavior?簡單的道理,很多組織都做反了。讓KPI回歸KBI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華為用單反拍攝照片來刻意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與KPI無關—針對問題的思維格局
沃爾瑪、戴爾、達美航空為什麼要深耕客戶體驗?
設計師的 KPI 應該如何制定
你的KPI,老闆的ROI

TAG:KPI | 績效考核 | 績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