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奇官」,一生只出一條計策,屹立四朝不倒
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很多神奇的人物,但知道他們名字的人卻很少,不過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他們的聰明才智。
北宋年間,有一個三朝為官的文官叫馮瓚,在被趙匡胤徵召入仕之前他曾經在三個朝代當過官,他雖然是個文官,但卻有武將的謀略,是個奇才。
此時後蜀孟旭已經投降宋朝,但孟旭手下有很多雜兵卻寧死不降,他們組織一支軍隊,這支軍隊訓練有素,經常到處搶劫擾民,把四川攪得天翻地覆。
此時太祖已經把武將整理得差不多了,國內無可用將才,現在四川告急,他就派文官馮瓚去,希望用他的聰明才智解決這件事。
馮瓚剛到四川,就遇到後蜀軍隊攻城,情況危急,當時守城的才幾百人,而攻城的就上萬人,除了三千士兵還有很多百姓在外面叫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後蜀雜兵怕自己力量不夠,就用武力威脅百姓跟他們一起攻城,壯大他們的聲勢。
辱罵聲、恐嚇聲不絕於耳,城裡的官兵都很害怕,馮瓚讓大家鎮定下來,說:「你們別看城外人多,但這些百姓都是被他們威脅來的,沒什麼戰鬥力,他們現在也害怕我們的援軍到來,所以只要我們堅持守城到天亮,他們必然撤退」。
將士們聽後,按照馮瓚說的布局,他們分別把守在各個城門處,雖然人數少,但馮瓚還是抽出一支小分隊到處巡邏,他們行動速度快,一會去這裡一會去那裡,搞得城外以為城內有很多人馬,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馮瓚的頭腦十分清晰,越是面臨危局,越是臨危不亂,他不但鎮定從容的安排士兵守城事宜,還找來城裡所有的更夫,讓他們按照時間計劃打更,只不過時間要比平時縮短一些。
古代沒有手錶,城外的人也不知道確切是幾點,只根據打更聲音判斷,打更時間大大縮短會讓城外人認為時間過得快,很快就天亮了,援軍就來了,製造緊張氣氛。
安排好後馮瓚親自坐在城樓觀看士兵守城,他如果會彈古琴,肯定會氣定神閑來一曲。
門內門外都是戰場,一場大戰眼看就要開始了。戰場人聲鼎沸,但打更的聲音人人都聽得見,攻城一直在進行,他們唱著號角,噼里啪啦砸著城門,開始熱血滿滿,志在必得,後來越來越萎靡,守城方越戰越勇,攻城方卻鬥志全無。
這時五更的鐘聲敲響,「噹噹」的聲音傳到攻城士兵和攻城的百姓耳朵里,士兵們膽戰心驚,而守城的士兵都開始歡呼。
當時是半夜三點,由於縮短打更的時間,攻城士兵以為到了五點,他們慌了。這些後蜀雜兵跟強盜無異,雖然他們受過正規訓練,可是他們的目的只為了奪取城中物資,他們沒有嚴明的紀律,也沒有馮瓚這樣的人鎮守全軍,很容易一觸即潰。
這時隊伍里一個士兵喊:「天亮了!」
結果人群中有人喊:「快撤!」
這兩句話讓攻城士兵軍心大亂,他們在漆黑的夜裡慌忙逃跑,因為過於著急發生了擁擠踩踏,攻城士兵和百姓陷入瘋狂的自相殘殺,自己人死了不少。
讓敵方沒想到的是,馮瓚竟然還有下一招,他下令打開城門,追擊敵寇。頓時城門大開,馮瓚指揮著士兵衝出城門,快馬加鞭追趕,不僅俘虜了兩千敵軍,還將為首的軍官活捉了。
軍官看到馮瓚一臉懵懂,不明白自己怎麼還能被活捉,他仰頭看看天說:「不是五更了嗎?」
大家都笑了起來,軍官這才明白上當了,羞愧地低下了頭。
其實那個最先叫喚「天亮了」的士兵,並不是敵軍一夥的,而是馮瓚按排的探子,他用繩子將他悄悄放下城門,混跡在攻城的敵軍里,在適當的時候喊出這句話動搖軍心。
沒想到敵人這麼好騙,一下子就上鉤了。
後來馮瓚斬了敵軍軍官,對俘虜先教育再放走,既有了震懾力,又收買了民心。
之後,整個資州城也轉危為安,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動亂,全因馮瓚有奇謀的原因,太祖也將他稱為「奇官」。本期的內容就到這裡,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每日好趣味」,願和你一同交流天地!
推薦閱讀:
※「中國唱詩班」系列短動畫之《元日》講了什麼?涉及哪些中國新年習俗?
※猶太人的歷史(總匯):10000字,看懂2000年猶太史
※歷史上關羽中的是什麼毒箭?
※為什麼總有人拿演義說歷史,而《史記》《三國志》等史書卻無人問津?
※熊黛林演藝經歷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