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與具體,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課堂上的老師用著思想正確的語氣告訴我們,中國古代的哲學就是形而上學,就是虛無縹緲的,是不實用的哲學體系。

那種對古代哲學,又喜歡,又擔心自己思想不正確,阻礙了自己很多年。

多年以後,每當看到形而上學,都感覺這是糟粕的學問,不值一提,不值得太多思考。

原來,這是近代歷史以來,科學文化,哲學思辨等學科的不自信造成的結果。但凡,用古代的那些道啊,德啊什麼的表達,天道,神話,通通都是形而上學的東西。

所以,對待形而上的事物呢?要用批判學習的態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判一下再說。

形而上學,原話出自《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古代的道家文化,崇尚無,佛家文化,崇尚空。所以這些空空無無的形而上,不如中庸之道來的有市場。

其實,《道德經》一開篇就講述了有無的關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無相生互根。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建築房子,建的是有形的結構,但是居住的是其中中空的位置,應該沒有人住到牆裡面去吧。

說起我們一脈相承,極度推崇的西方哲學辯證法,其中就有抽象與具體的概念;

形而上者為之道,其實說的就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說精神意識方面的特性;

形而下者為之器,其實說的就算具體的概念,說的就是物質世界的特性;

道和器,就是陰陽的關係,陰陽共生互根,沒有器,無以載道;而無道,則不成器。

道和器都寄託與形而存在,那麼這個形是什麼?

形,就是客觀存在,我們的物種世界研究,無論做了多少器的工作,都沒有完全了解形的全部,所以,物質世界的科學研究都是屬於形而下的工作,有如盲人摸象,永遠看不到邊際,但又無限的接近邊際。

道、器、形,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如下圖一樣,勉強表達一下:

形而上,則得道;形而上,則得術;器是通過術來表現的。

所以研究物質世界的機能,各種各樣的研究,稱之為科學技術,有術才能夠造器。

同時,悟道和學習技術是有區別的,抽象的的概念,需要想像力,需要悟性;而學習科學技術,對具體事物的了解,要依靠勤快鑽研,通過學習,也可以掌握。

這就是道術的不同,入道難,求術易。

現代科學,在研究物質世界,已經逐步走向巔峰了,對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幾乎觸手可及。

但是對於反物質的研究,還是沒有什麼方向感,現在的階段,大家能夠知道的就是,科學家已經發行了反物質的存在。

而研究反物質的道路,任重道遠。

原來,人們了解了物質世界的特徵,發現存在著反物質,他們是一對陰陽共生互根的關係。

哲學,一開始給了人們了解世界的思維武器,具體和抽象。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這是一個道器並進的時代,科技必將有大飛躍,彷彿看到這個前景。


推薦閱讀:

為什麼背誦 π 前1000位的人多,而背誦 e 的人卻幾乎找不到?
中國各地方言中有哪些詞語/句子富含哲理?
剛看到新聞,說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封校只為不讓同學們過聖誕節,你怎麼看?
如何消滅直男癌不知道哪裡來的傲慢自負?
上聯:拆破磊文三石獨。請對下聯?

TAG:抽象 | 文化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