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來研究鄉村
這兩天賴著性子讀《定縣社會概況調查》,讀到一半後不得不放棄了。
很多人都知道我做鄉村研究,他們不斷地推薦我看一些鄉村題材方面的書籍,其中有很多人提到了《定縣社會概況調查》,說它是中國農村生活的百科全書。這本書我已經借了很久,只是沒有時間看,五一假期終於有時間看了,我滿懷期待地打開了,我以為會像《一個村莊里的中國》一樣,讓我滿口溢香地享受它。結果卻是越讀越灰心,越讀越無味!
不知道是不是我沒有理解,我實在想不通這本書怎麼可能成為研究鄉村的經典作品,整本書除了羅列還是羅列,除了注釋還是注釋,除了材料還是材料,書名提到這本書是「概況調查」,可是「概況」得如此材料也實屬罕見!沒人願意看一堆鄉村數據,沒人願意研究一堆鄉村公告,也沒人願意背誦一堆鄉村名詞解釋,更多人是希望看到這些數據、公告和解釋背後的東西,它們為什麼這樣?它們反映了什麼問題?書中有大量的表格數據,我知道作者一定耗費了很多精力來調查和整理這些材料,我對一些數據顯示也很感興趣,我很想知道為什麼數據是這樣顯示?很想弄懂數據背後的故事,我一直期待在書中能找到作者調查後的觀點或看法,可是沒有!我實在無法理解,如果一個人跑去鄉村調查,他怎麼可能沒有想法,他們既然耗費那麼大的財力物力和精力進入鄉村,那些標準客觀的數據背後一定浸透了很多故事,他們在調查中,一定會有感受,一定會有想法,只要有感受和想法就一定能體現在書中。
我覺得這都不能算一本書,充其量只能稱之為檔案。書是有靈魂的,書是有思想的,書不能單純只是羅列和解釋,書一定有它想表達的內容,一本材料堆砌起來東西只能算是資料,它不是書!既然不是書,為什麼還成為經典作品?我不理解,也很訝異。
後來了解到這些前輩應該算是最早實踐「文化下鄉」的城裡人,他們通過平民教育活動深入鄉村進行調查,他們想通過教育幫助鄉村。我也許能明白這本書的蒼白了,他們抱著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幫助鄉下人,因為他們「幫人」的角色讓他們高傲地活在學術的身份里,他們不懂一份真誠的鄉村之愛,他們的調查就單純只是調查,他們的學術就單純只是學術,所以他們的書只是一堆資料。他們的行為並沒有給村民帶來多大收穫,幾年後隨著他們的離開,他們經營的那些東西也逐漸崩潰,他們只是進行了一場自己感動自己的文化下鄉,所以他們的書才如此冰冷!
鄉村有自己的文化,缺乏的是我們善於發現和引導的目光,而這樣的目光只能建立對鄉村的熱愛上。沒有情感的「文化下鄉」其實就是一種文化侵略,村民不會喜歡的。學術態度需要嚴謹,但更需要一份愛,尤其是鄉村研究,如果你不愛鄉村,你不愛村民,就請不要來打擾他們,如果沒有愛,研究出來的東西要麼充滿自以為是的夸夸其談,要麼冷漠得像一堆在寒夜中飛舞的冥紙,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大家都在痛苦中浪費時間,請用愛來研究鄉村吧,這樣的研究才有生命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