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下中國岩土工程行業的當下
作為一名工作了四年的岩土工程畢業生,今天想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自己對中國岩土工程行業的看法。
我畢業後進入一家設計院,主要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與設計,是一名註冊岩土工程師,四年間做過超高層、地鐵、大型高速公路,包括中國援外的一些項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從最初一無所知,到現在的熟練,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認識到了岩土工程在中國土木工程行業的尷尬處境,認識到了中國岩土工程與世界相比的落後,也堅定了自己未來一定要走出國門去看看的決心。
第一個問題:岩土工程畢業生,畢業了你做什麼工作?
以我的觀察,交大的岩土工程畢業生,真正去做岩土工程的可能不到二十分之一,大部分去做了結構,去做了地鐵,真正選擇去跟岩土打交道的少之又少,一方面與我們學校的專長有關,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專門做岩土的設計院真的是太少了,岩土工程在市場上,被強制的瓜分成了勘察專業、基坑設計、地基處理設計、基坑施工等等很多細小的門類,畢業了我們去一個地方工作,或許只能參與到其中一個小門類當中(即使你所在的設計院各個門類都有),一個工程被人為地割裂,這是前蘇聯時期的遺留。而在西方國家,一個項目的岩土工程從前期到結束,只需要一位註冊岩土工程師負責,這位工程師需要進行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場地的評價,勘察、設計、後期諮詢等一系列工作,這樣的岩土工程師是真正的岩土工程師,而我們國家的岩土工程師卻很少有這樣的全才,究其原因,是體制的惡果,也是局限我國未來岩土工程發展的最大的障礙。
第二個問題:勘察設計行業的現狀。
想做好岩土工程,第一步你需要去了解土性,這是岩土工程師全面發展的第一步,這是一門實踐學科,靠書本上的知識去了解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去現場:望、聞、問、切,將現場實踐與實驗室數據聯繫起來,深入了解每一種土性的特點,做到現場通過一些小的方法,比如踩、按就可以確定其物理力學指標,知道它能承擔多大的壓力,能開挖多深的基坑,需要做什麼樣的處理,經驗的建立,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但很多一上來就搞岩土工程設計的人沒有過這一步,設計的時候緊靠一些數據就進行設計工作,懶得去現場,閉門造車,很多現場的臨時工況改變沒有應對措施,甚至出現大的事故,這是現代設計人員的通病。說到底岩土設計人員普遍缺乏對土性的認識,空中起樓閣,總感覺晃晃悠悠。
數據的來源----中國現在的勘察現狀,更是讓人痛心,
我們勘察使用的器具仍然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甚至和非洲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都不如,在東非一些國家,他們最起碼的設備都是雙管單動的鑽機,而在中國,普遍都是最低級的岩心管,而且幾乎全是破破爛爛還在用。另外入行的門檻太低,高中畢業生來了都能幹,很多幹了十年,不知道附加應力是何物,不知道滲透係數是啥單位,不知道壓縮模量的物理含義,從實驗室來的數拿來就用,不問三七二十一。更不要談投機取巧,一片住宅干一個孔就跑的情況屢見不鮮。規範要求軟土地區做實驗需要一級土樣,現在中國能取二級的我想都沒有,這就是現狀,靠個人的能力根本無法扭轉。市場低端的准入門檻,是個人就可以去干導致惡劣的競爭環境,實驗室的數據,外業的單子,你一看就知道有問題,但你只能去用它,形成了一條欺騙的鏈條。中國註冊制度實施了十年,依然沒有任何起色,說到底是假的註冊制度,現在中國的註冊岩土工程師有兩萬人,從業人員一百萬,資源的稀缺導致很多都是在掛靠騙錢,沒辦法,畸形的市場導致畸形的制度,諸如此類,樁樁件件,亂象叢生,未來的發展真真是不知道何去何從。
第三個問題:實踐的巨人、理論的矮子
實踐和理論的關係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通過理論規律去引導實踐,實踐可以更加可靠,通過實踐去發展理論,理論能更加完善,但在現在行業內,實踐的發展要遠遠超過理論發展,四十米的基坑也敢挖,卻沒有人去從這麼深的基坑中總結理論知識,升華我們的知識系統,完全去照搬規範。我們深基坑挖了十幾年了,到現在仍沒有卸載應力路徑下土的抗剪指標如何確定,沒有在去關心,who care?土壓力的計算還是18世紀的朗肯、庫倫,承載力理論還停留在固體力學時代,我們本來已經是夕陽產業,卻還在夕陽中沉睡,結構工程的BIM已如火如荼,岩土工程的卻到現在還幾乎沒有開始。通過我們實踐提煉出的理論,規範數值一個小數點的修改,就會節省數百萬元,但我們不去提煉,拿著本規範就去干,幹了再說。在理論方面,我們和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很多實驗室連最基本的三軸試驗都做不了,能做的也僅是CU、UU,殊不知在國外,各種應力路徑下的三軸試驗有很多種,能模擬各種工況,得出的指標更有針對性。日本人靠二戰殺人提煉出那麼多的東方人種的醫學指標,而我過進行了這麼多實踐活動,卻沒有一項新的科學理論,真真是大的悲哀。
說了這麼多,很多從業人員可能會說,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特別想套用《茶館》里得一句話說:我愛它,我怕它完了,我怕它沒有發展。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每一個行業內的個體都在行業的天空下,這個行業健康發展,我們每個個體才可以大顯身手,反之,我們被不斷地塑造成畸形的模樣,行業也不會向前進步。
祝岩土工程越來越好,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們也能走出國門,自豪的說,我是一位中國的岩土工程師。
推薦閱讀:
※從二十五層跌落生還,可能嗎?
※橋樑中的應用基礎數學之梁的彎曲問題(8)
※道路工程所用的瀝青英文到底是bitumin還是asphalt?
※結構力學中,如何判斷一個結構的超靜定次數?如何避免經常性的算錯?
※如何看待多名考生因涉嫌 2017 年一級建造師考試作弊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