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約會的「台前」與「幕後「,你了解嗎?
網路約會的「台前」與「幕後「,你了解嗎?
2018-04-29 Tiffany&繪馨 fun心生
周末啦周末啦,五一小長假也開始了,fun心生又來陪伴大家了。你加班後疲憊或充滿期待的這一天,讓我們用實用的網戀約會小知識來照亮吧,包你精神振奮。
上一期我們討論了應不應該考慮網上約會,其中包括網戀的社會輿論,網戀的幸福指數,以及網戀較為適合哪類人群。小K與小妮慷慨的為我們貢獻了她們的故事。(還不快回去翻看上一期內容?!)哈哈。
在看了我們上期的推送後,年方二四,貌美如花的小花姑娘,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網戀大軍中。她陸陸續續地註冊了一些國內知名相親網站,打算坐釣Mr.Right。但經過小半個星期的探索,她反而愈加迷茫。
贊!我要給小編買雞腿兒~身高150cm,體重200斤的小編髮出了厚道的,雞腿般的笑聲~
聽了小花的苦惱,小編腦補出了以下圖片:
不得了了嚕!下面趕緊正式進入主題~ 來講一講網約的「台前」與「幕後」。
網上約會可用的平台
都有哪些?為了保證推送質量,小編們勇敢地當了小白鼠,搜索了一大堆不同的網路約會交友平台。上面形形色色的信息,真是讓人眼花繚亂。每種平台的功能也不盡相同。那麼,它們應該怎樣分類呢?
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心理學家Eli Finkel 和他的同事提出,網路約會平台可分為14類(好多!有沒有?!)。它們大概包括:
- 用戶自我搜索類(通用版)(可大規模搜索大批人群)
- 用戶自我搜索類(特定版)(在特定人群里搜索)
- 家人/朋友幫忙搜索類(用戶的家人/朋友可幫其尋找約會對象)
- 視頻約會網站(用戶以視頻互動的方式來尋找約會對象)
- 自我彙報匹配類(網站根據用戶輸入信息自動幫忙匹配)
- 非自我彙報匹配類(網站根據非用戶本人輸入信息來匹配)
還有一些用於尋找婚外伴侶類,尋找性愛伴侶類等等。
下面這張圖片包含詳細信息:
因不斷複製粘貼的原因,此圖片較花,不好意思!請諮詢後台獲取包含此圖的文章。
面對如此多的種類,我該如何選擇?
並沒有一種選擇方式是絕對正確的,這要看你個人的需求是什麼。
注意!大型網路約會平台反而更不容易找到令你心動的ta~
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研究者們(D』An』gelo & Toma)發現, 關於網路約會平台,也有選擇過多的問題(Choice overload effect):這些平台為你提供的選擇項越多,體驗過的用戶對這一平台及約會對象的滿意程度就越低。
研究人員表示,消化潛在約會對象們的海量信息會給大腦造成沉重負擔。與此同時,選擇過多也會讓人們悔不當初。他們會幻想,如果沒和A在一起,而是選擇了B,生活會怎樣?於是,很多人會覺得「抱憾終生」。
因此,小編們認為,比起用戶量眾多的社交平台(臉書facebook,QQ,微信等等),想要認真尋求一段戀情的你們或許更適合一些有特色的平台:比如,如果你有宗教信仰,可以選擇關注宗教信仰的平台;如果你想根據居住地選擇約會對象,有一些也許會更適合你(主創們最近親測了一些北美的小眾網路約會平台,給我們留言,悄悄告訴你我們的推薦)。
網路約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成真?
研究人員發現,在網路平台上,當兩個人看對眼後,通常會離開該平台。
例如,一開始,兩人會選擇自己最熟悉的社交方式(如:微信,QQ,臉書facebook)。這為他們進行對對方更深入的了解打下基礎(Day et al., 2010)。而在這之後,聊得熟絡的二人一般會今兒選擇語音聊天,明兒打個電話,交流不再局限於之前熟悉的平台。這種方式一般會持續到面現那一刻(McKenna et al., 2002)。
研究人員還發現,兩人之間有越多非網路交流(如打電話、寫紙質信等),在未來,他們的關係就會越密切,彼此的信任感(commitment)也會越強(Gavin et al., 2005)。
網路約會能極大程度的滿足想談戀愛,但苦於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認識異性的人。但網路的虛擬性也註定會讓它承載諸多的不確定性,虛假性,甚至危險性。
如果選擇網戀的終極目標是線下見面,確定彼此就是那個命中注定的人,那麼,如何在網戀過程中擁有火眼金睛,辨識虛假或真實信息的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
網路約會—虛假信息&如何辨識?
虛假信息大多出現在外貌特徵上
不同於面對面的約會,在網路約會中,僅僅通過網路上個人所填寫的信息就要去評估一個人。因此,更多人會選擇填寫能吸引眼球的信息。
小夥伴大月亮向我科普了「面現」,「見光死」這些詞。好奇心蓬勃的我,在某知名信息共享網站上翻到了很多網戀「面現」時「見光死」的例子。照片美顏磨皮下的「美女」,嗯,就不詳說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在新聞里,也曾報道過見了面才發現原來心心念念的「帥氣小哥哥」竟然是個危險的大!騙!子!。
看來,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
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學者Toma研究證實了上述現象(2016),在美國,網站上大多數虛假信息都集中在外貌特徵,如顏值,身高,體重方面。
但Toma還發現,如果一個人是認真尋找伴侶或結婚對象,那麼ta會盡量減少這種虛假信息的投放量。
對於玩笑對待網戀的人來說,他們提供的虛假信息不會局限於外貌特徵,還會擴展到學歷,工作,家庭狀況,收入等。
如何避免被這種虛假信息所騙呢?
那麼如何避免被這種虛假信息所騙,即怎樣分辨一個人是否在認真地尋找愛情呢?下面有幾點小貼士:
- 查看此人是否填寫了完整的資料信息,照片等等。研究人員發現,資料信息越多,該人的虛假可能性就越低(Toma, 2014)
- 在填寫的資料中,此人提供的內容是否清晰明確。(Larrimore et al.,2011)
- 在各個網路平台上核實ta提供的資料信息(例如:學校網站,linkedin 等),以此來檢驗資料真實性
當然,這些小貼士僅能只供參考。每種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還需朋友們多多留意,認真分析。也希望大家不要被騙。
網路約會的匹配演算法
關於網路約會的匹配演算法,因為涉及商業機密,大多數網路平台都不予公示。但Frinkel 和他的同事們根據調查做出了以下這個約會配對簡易模型圖。
圖片摘自Finkel et al., 2012
黑色箭頭連接的是實際上會發生的事情,例如A,B兩人分別提供的信息,他們初次的聊天互動,聊帶感後的彼此吸引,進一步了解彼此,確定長期關係,維持長期關係。而虛線連接的是潛在決定性因素,即A,B兩人分別提供的信息以及兩人長期關係的質量。
也就是說,兩人是否最終能走到一起,A與B在該網站上體現或提供的興趣愛好等信息,確實會起到決定性因素。(這感覺就像是說:黑色箭頭連接的整個過程都不重要,你們本身的資料是否匹配,才會決定這段關係能否發展長久。)
這讓小編想到了英國電視連續劇《黑鏡》中「絞死DJ」一集。它講的就是網路約會的「完美」演算法。
在未來世界,AI等高科技把每個進入網路約會系統的人都做成一個個系統中真實的「副本」(也就是說,在虛擬世界裡還有無數個真人版的你)。網路約會系統只需要將這些「真人版副本」在虛擬世界裡相互匹配,然後測算他們成功牽手並「逃離」虛擬世界的幾率,達到99.8%即為「完美配對」。
舉個栗子,當A進入系統後,就會有A1,A2,A3 ... An 產生。他們都是A的「副本」。進入了系統的B,C, D, E也會如此。系統會把A1與B1, A2與C1, A3與D1相配,B1與C1, B2與D1相配,以此類推。而最後根據兩人的資料在模擬場景里的表現,即可確定他們是否能夠配對成功。
這是小編非常喜歡的一集。這個新穎浪漫的腦洞講述著未來人類通過科技找到完美戀人的可能。只是,這個「完美配對」也並非完美,《黑鏡》里這個網路演算法平台提供給「副本」的場景里只有談戀愛這一件事情。
但生活中有太多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都會影響戀愛的結果,而生活也很難被模擬。因此,網路龐大的備選群體與資料庫只能提供給我們多種選擇,但再完美的演算法,也無法保證現實生活中的結果。
好了,本期的fun心生就到這裡了。我們關於網路約會的討論也先到這。
關於「生」:不管通過什麼方式,該來的緣分總會來。在ta落到你的身邊之前,要好好地充實自己的頭腦和靈魂,並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樣,當那閃光的一天開啟時,你是最好的你,會遇到最好的ta。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屬於你的獨特的故事。
同時,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希望我們能給你帶來更多有意義的故事與泛心理科普,見證最真實的生命。
http://weixin.qq.com/r/DTm5oXvEjSbyrT-C92wf (二維碼自動識別)
References
Day, M., Hamilton, A., Hutchins, J., Maher, J., & Vance, N. (2010). Making the leap: Tracking the online dating process from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to face-to-face interac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Pratt Institute, Brooklyn, New York.
Finkel, Eli J., et al. 「Online Dat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vol. 13, no. 1, 2012, pp. 3–66., doi:10.1177/1529100612436522.
Gavin, J., Duffield, J., & Scott, A. J. (2005).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online dating relationships.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13(2), 209.
Jonathan D. D』Angelo & Catalina L. Toma (2016): 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 The Effects of Choice Overload and Reversibility on Online Daters』 Satisfaction With Selected Partner, Media Psychology
Larrimore L, Jiang L, Larrimore J, et al. (2011) Peer to peer le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features, trustworthiness, and persuasion success. 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9: 19–37.
McKenna, K. Y. A., Green, A. S., & Gleason, E. J. (2002). Relationship 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What』s the big attr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8, 9–31.
Toma CL (2014) Developing online deception literacy while looking for love.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17, Vol. 39(3) 423–428 ? The Author(s) 2016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http://sagepub.co.uk/journalsPermissions.nav DOI: https://doi.org/10.1177/0163443716681660 http://journals.sagepub.com/home/mcs
Vrij A (2008) Detecting Lies and Deceit: The Psychology of Ly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Ltd.
推薦閱讀:
※渣男最擅長冷暴力
※你在大學期間為什麼沒有談戀愛?
※不能享受孤獨的人,也不會談戀愛
※感愛教育:女人不能嫁什麼樣的男人
※套路滿滿之撩妹情話,和女生說哪些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