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與反圍剿--發達國家如何絞殺中國製造

這個世界很大,這個地球上人很多。

但是在通向發達國家的道路上,卻是無比的空曠。

在2018年的世界,中國是唯一一個正在大步走向發達國家的國家,除了中國,世界上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現在都看不到能在不遠的將來邁入發達國家的希望。

從中東的沙特,南亞的印度,非洲的南非,東南亞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中亞的哈薩克,還是俄羅斯,不好意思,他們都不行。

成為發達國家,是如此的艱難,以至於雖然我們的前方就是發達國家,但是我們的身後,其實空無一人,並沒有同行者。

是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人顯得有點孤獨。

為什麼成為發達國家如此艱難?

我們的地球,到今天為止,仍然基本是按照不同的種族劃分成了一百多個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更多的是叢林法則,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尤其是大國之前,由於大國的勢力範圍和影響範圍無比的廣闊,在利益邊界處必然會發生強烈的碰撞,從而導致利益和勢力的此消彼長。

在過去的50年,發達國家以外,真正算得上邁入發達經濟體的,也就是亞洲四小龍和以色列。其中只有一個人口大國,那就是韓國。說韓國是人口大國,因為他人口過了五千萬,對發達國家來說,雖然有點不適,但是感覺還好,日本+北美+澳新+西歐也有差不多八九億人。

所以說,韓國的崛起,其實對西方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你想八億人突然多了五千萬人進來,相當於增加了大約6%左右的體量。

中國就有點不一樣了,五千萬人也就是中國一個省的人口,中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平均人口是4484萬人,這是不得了的數字。

十四億人,全部進入發達國家,那是很要命的,這個體量比現有發達國家之和還要大,將會完完全全的改變發達國家的面貌

改變發達國家的什麼面貌呢?

首先在種族上,是黃種人取代白種人獲得優勢地位。

發達國家目前完完全全的是以西方白人國家為核心,

西方以外的兩大發達國家,日本和韓國,日韓為首的黃種人發達經濟體,人口合計才1.8億人,按照經濟總量計算,在發達國家中的佔比更低,因此黃種人在發達國家裡面是邊緣族群。

我們一說發達國家,腦海里首先浮現的是白人的面孔,白人是發達國家的核心族群。

而14億中國人的進入,將會完完全全的改變發達國家的種族力量對比,

發達國家60%的人口將變成黃種人,

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中,黃種人對白人會獲得1.5:1的優勢。

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黃種人不管是人口數量還是在經濟總量方面都會成為發達國家的優勢族群,而白人的地位將會大大相對下降。

我們一說發達國家,腦海里首先浮現的會是黃種人的形象。

其次是在控制權上,西方控制權將大大衰落並向中國轉移。

發達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控制權,也是在西方白人的手裡的,白人是領袖,

他們掌控著黃種人發達國家日本和韓國的軍事指揮權,在日韓領土上駐紮著軍隊,事實上控制著日韓的經濟發展,影響著兩國的政治局勢。

而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是獨立國家,並不受西方人控制,

對西方人來說,以往的日本,四小龍和以色列,都是受控的進入發達國家大門,

而中國是第一個不受控制的發達國家敲門者,是門口的野蠻人。

第三:發達國家的文化和文明內涵將會徹底被改變

中國不僅人多,而且中國人還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的文明比西方優越。

中國以人為核心的「人定勝天,自強不息」文化,和西方以神為核心的拜神宗教文化,可以說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文明內核。

最為典型的是中國和西方歷史傳說上同樣是遭遇大洪水,中國的故事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西方的故事是諾亞方舟。

以至於中國網路上據此流傳著「華夏男兒--亞伯拉罕廢物」的段子,

更進一步衍生出了諸如「太祖男兒—杜魯門廢物」 「共產男兒-資本廢物」各種段子。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發達國家白人顯然是不願意接受從文明,種族和控制權的地位都被奪走。所以絞殺中國製造,阻止中國和中國企業崛起,是發達國家政府和發達國家企業保持自己地位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實力最強的美國和實力第二強的日本,他們最不能接受中國崛起。

最近的中興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

4月25日,國內媒體又援引了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在對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進行調查,看來除了中興以外,美國人似乎又要對華為下手了。

不僅如此,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華為在被司法部調查前,還接到了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的行政傳票。三個美國的部門一致槍口對準華為。

其實對華為的調查,這麼多年一直在進行,不過現在這個時候拿出來,意義又不一樣了,畢竟中國現在的體量,還在以每年接近7%的速度膨脹,實事求是的說,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美國開始全民覺醒把中國當成主要目標,也是正常的事情。

而在此三天前的4月22日,中國商務部在回應記者問題時說,已經收到美方希望來華就經貿問題進行磋商的信息,對此表示歡迎。

同時4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表示未來幾天內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在未來數日率領代表團前往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

事情就是這麼的有趣,美國人一邊說我想來和你談一談解決問題,一邊又開始調查華為。

所以下周的北京會談就非常關鍵了,雙方既然都想坐下來談,說明內心還是想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但是能夠坐下來談,不代表最後就談得攏。

2003年的9月,同樣是美國財政部長訪華,當時的美國財長斯諾的目的就是想讓中國實現人民幣升值,認為中國長時間從8.28的匯率中獲得了好處。某種意義上,美國人這種要求和讓日本人簽訂廣場協議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當時的中國是果斷的拒絕了美方的要求,所以那一次雙方就是沒有談成的。

當然後面是美方繼續不斷施壓,中國終於在2005年7月主動讓人民幣升值,只不過中國採取了漸進式的緩緩的形式。

這一次的談判,

如果美方的訴求只是要求減少對華逆差還好說,中國可以多買你的天然氣,農產品什麼的平衡一下,就怕美方有更多的其他要求。

什麼是其他要求呢?其實就是想打擊中國製造2025,當然明面上肯定不會這樣說,美國人都是說要保護知識產權,同時指責中國搞貿易保護和政府補貼之類的。

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圍剿,有以下幾個重要的手段:

1:對中國最好的企業進行收購和入股

中國最大的空調企業格力

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徐工

中國最大的果汁企業匯源

中國最大的鹼性電池製造商南孚

中國最大的啤酒公司雪花,金威,青啤,哈啤,重慶啤酒等;

中國最大的廚房小家電企業蘇泊爾電器;

其他還有哇哈哈,中華牙膏,小護士,美加凈,大寶,新飛冰箱等,

都遭遇過外資收購,他們中有的在國內的反收購浪潮中得以保存,最典型的是格力,當年度過收購危機之後如今大放異彩。

有的只是出售了部分股權,有的則徹底被收購變成完全的外資,

甚至有的品牌出售後,就徹底的消失在歷史長河裡面。

詳情請見;

收購與反收購

收購與反收購--聊聊外資對中國製造的併購

我們不是盲目的排斥外資入股中國公司,但是必須要重視對核心資產的保護,美國和日本在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

2015年7月,媒體報道中國紫光以230億美元向美國美光公司提出收購要約,到2016年1月就被美國人斷然拒絕,可以說美國人做出拒絕紫光收購的決定,是非常迅速的。

2016年12月,中國晶元投資基金(GrandChip)在一項聲明中宣布,取消原定併購德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計劃,原因是在美國那裡審批失敗。

2017年4月,日本東芝的存儲器業務想出售,日本人毫不猶豫的把中國公司和中國資本排除在收購者以外;

2017年9月,特朗普簽署執行公告,做FPGA晶元的萊迪思,也不賣給中國企業;

2017年9月,世界三大移動GPU公司之一的Imagination以5.5億英鎊賣給中資凱橋(CanyonBridge Capital Partners),但是其旗下的MIPS CPU業務卻賣給了Tallwood Venure Capital,原因就是MIPS CPU業務包括所有的MIPSIP和專利,美國CFIUS不會審查同意

2.通過知識產權訴訟精確打擊中國高科技企業

發達國家由於擁有技術優勢,同時在長時間發展中形成了完整的專利壁壘和專利保護法律,因此對後來者形成了巨大的障礙。在大公司,往往有專業法律人士數量龐大的法務部,它不僅可以起到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不受侵犯,也同樣可以成為打擊對手的手段。

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中微半導體,

2004年,我國半導體設備技術專家,在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企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擔任副總裁的尹志堯,辭去在應用材料的職務,回國創業。這對當時基本算是一片空白的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來說,是件大好事。

由於研發半導體製造設備需要較長時間,中微半導體在2004年之後,一直處於全力研發新設備的階段,

三年後的2007年10月,中微半導體研發出應用於65納米至45納米高端晶元生產的設備,

大大提升了半導體生產設備國產化水平。

中微的產品才剛剛進入製造廠家試用,還沒有開始正式的批量商業銷售,就被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在美國加州法院起訴,稱中微使用了應用材料的商業機密開發了設備,要求停止侵權並且進行賠償。

當時還沒有正式形成銷售收入的中微,不得不拿出費用聘請美國律師,同時在公司內部調撥人力應對在美國的跨國訴訟。

應用材料公司的指控也非常簡單:

中微申請的兩項專利應該歸應用材料所有,因為這兩項專利是任職中微的4名前僱員發明,

其中包括中微董事長、創始人尹志堯,副總裁陳愛華。

根據訴狀,美國應用材料的理由是這樣的,

尹志堯2004年辭去應用材料副總裁兼CTO前,一直管理蝕刻產品團隊,參閱過公司「大量敏感信息和商業機密」。

而陳愛華之前擔任另一產品總經理,熟悉該領域大量專利技術。

美國應用材料還表示,當初與4人曾簽訂過協議,不僅要求其在任職期間所有專利所有權歸應用材料。而且即使離開應用材料,1年內申請的專利也全部「假定為其受聘於應用材料期間所發明,所有權歸應用材料」。

應用材料的訴訟,當時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商業策略手段,這場訴訟打了兩年多,一直到2010年1月,雙方才在上海和美國加州法院達成和解。這也說明應用材料公司對全球範圍內新崛起的競爭對手,具有高度的警惕性。

應用材料起訴中微,只是中微半導體成立14年來的訴訟戰之一,

2009年,美國另外一家半導體生產設備廠家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就在台灣起訴中微侵權,中微積極反訴,最終證明對方專利無效

中微在進入LED晶元製造的核心設備MOCVD領域之後,產量不斷上升,2017年中微發貨量甚至突破了100台,這是非常大的數字,2016年全球新增MOCVD數量才136台左右。中國最大的LED晶元製造商三安光電,其MOCVD數量也才不到400台。

中微不僅已經成為和美國Veeco並列的兩家世界最大MOCVD設備製造商,而且在不斷侵蝕Veeco的份額。

2017 年 4 月 12 日,Veeco 在美國紐約東區的聯邦法院對西格里碳素(SGL)(簡稱「SGL」)展開了專利侵權訴訟,而 SGL 是中微半導體的晶圓承載器供應商。同年 11 月初,美國紐約東區地方法院同意了 Veeco 針對 SGL 的一項初步禁令請求,禁止 SGL 出售供採用了 Veeco 專利技術的無基座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統(MOCVD)使用的晶圓承載器,包括專為中微 MOCVD 系統設計的晶圓承載器。

這會導致中微的設備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但是此時的中微已經今非昔比,其在MOCVD領域的體量和佔有率已經不在Veeco之下。2017年 7 月,中微半導體向福建高院正式起訴 「Veeco上海」,指控其 TurboDisk EPIK 700 型號的 MOCVD 設備侵犯了中微的晶圓承載器同步鎖定的中國專利,要求其停止侵權並主張上億元侵權損害賠償。

12 月初,福建高院同意中微半導體針對 Veeco 上海的禁令申請,該禁令禁止 Veeco 上海進口、製造、向任何第三方銷售或許諾銷售侵犯中微專利的石墨盤產品。

2018 年 2 月 9 日,Veeco、中微半導體和 SGL 共同宣布,同意就三方之間的未決訴訟達成和解,並友好地解決所有的未決紛爭,包括中微在福建高院針對 Veeco 的訴訟和 Veeco 在美國紐約東區地方法院針對 SGL 的訴訟。

中微半導體,由於是美國歸國人員創辦,因此極為重視技術積累和專利,公司有專人研究專利和知識產權狀況,保證公司使用技術能夠避開現有專利的封鎖,這其實需要高度的專利相關知識,因為各類專利千千萬萬,沒有專門的技術功底根本無法看懂,同時很多又是只有英文文件,需要具備很強的檢索能力和閱讀能力,不然隨時可能踩到陷阱。

即使是中微這樣極為重視研發和技術能力的技術型公司,在過去的十幾年,也同樣遭到了來自國際巨頭的多次訴訟,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投入訴訟戰。

華為進入美國和思科訴訟案

美國思科一直是全球路由器和交換機領域的全球霸主,在全球數據通信市場佔有率一度接近70%。

而中國華為公司從1999年開始進入該領域,僅僅3年後的2002年,該公司在中國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的佔有率就已經直逼思科。不僅如此,2002年6月,華為還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電信設備展上展出了其全系列的數據通信產品,不僅性能數據和思科相當,而且價格還大大低于思科同類產品,華為甚至還在美國媒體上刊登廣告,廣告語是「他們唯一的不同就是價格」

同時2002年6月,華為成立了美國公司,當年華為在美國的銷售額比2001年大幅增長了70%,思科產品竟然首次出現了份額下滑。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聯邦法庭對華為提起訴訟。

思科提交的訴狀長達77頁,主要內容是指控華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換機中盜用了其源代碼,

指控還包括路由器和交換機命令介面等軟體侵犯了思科擁有的至少5項專利。

指控涉及的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等罪名高達21項。

這是思科17年來首次主動提起訴訟,也是華為成立15年來首次被外國企業起訴。

不僅如此,思科更是進行廣告投放進行大肆宣傳,對媒體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在訴訟開始時,美國輿論幾乎一致認定華為竊取了思科的東西,美國幾家最著名的財經媒體對華為侵權做出了肯定性報道,還有媒體懷疑華為具有軍方背景。

華為向美國方面開放了VRP平台的源代碼用於比對,第三方分析人員沒有一個是中國人,

包括斯坦福大學教授數據通訊專家Dennis Allison在內,對思科IOS和華為的VRP平台新舊兩個版本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是:華為的VRP平台有200萬行源代碼,而思科的IOS則用了2000萬行,其中華為VRP舊平台中僅有1.9%與思科的私有協議有關。

同時在思科提出的8大類21項指控相關的2000多條源代碼中並沒有發現華為對思科的侵權。

2003年3月20日,華為和3Com的合資公司宣告成立,共同經營數據通信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業務。這是思科與華為訴訟案中的轉折點。

時任3Com公司CEO的克拉夫林隨後出庭作證表示,

華為的技術和實力是值得信賴的。事實上,在成立合資公司之前,3Com對華為技術、管理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考察,正因為信任才決定合資合作

此後,在雙方反覆舉證,並進行過兩次聽證會後,

2003年6月7日,法庭駁回了思科申請下令禁售華為產品等請求,拒絕了思科提出的禁止華為使用與思科操作軟體類似的命令行程序。但又頒布了有限禁令:即華為停止使用有爭議的路由器軟體源代碼、操作界面及在線幫助文件等。

2003年10月1日,雙方律師對源代碼的比對工作結束,事實證明,華為並沒有侵權。2004年7月末,思科與華為達成最終和解協議。華為並沒有侵犯思科的知識產權,但華為已經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戶手冊、幫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碼,以消除思科公司的疑慮。

華為、思科、3Com公司向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法院馬歇爾分院提交終止訴訟的申請,法院據此簽發法令,終止思科對華為的訴訟,最終全部解決了該起知識產權案件的爭議。

同時思科今後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訴訟或者就相同事由提起訴訟

兩年的訴訟戰役,讓華為進軍美國的進程明顯受阻,很多客戶的合同就此擱置。

不只是市場方面的延緩,訴訟的代價還可以從幾個例子看出來:

華為在美國聘請的HellerEhrman律師事務所,其負責華為應訴的律師RobertHaslam是知識產權訴訟方面的頂尖律師之一,僅僅是該律師一個人,其收費標準就是每小時630美元,一個小時就相當於當時一個華為人一個月的工資。

另外一個是華為和美國3com的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的成立,意味著和思科同樣在美國的3com公司認為華為在知識產權方面沒有問題,實際上3com的CEO甚至還出庭為華為站台作證。

當然這樣不是沒有代價的,3Com僅僅投入了1.6億美元,就取得了華為3com合資公司49%的股份,而且有權在兩年後再收購2%的股份從而取得控股地位;而華為則將自己多年來在企業級數據通信產品方面的資源悉數投入。3com也從這場訴訟中獲取了利益。

任正非當時任命華為高級副總裁郭平為應訴總負責人,並迅速組成了由公司知識產權部、法律部、公關部以及數據通信產品團隊參加的應訴團隊。大量人力被投入到這場訴訟戰役。

華為和思科訴訟案,在2003年的中國是最具影響力的財經新聞之一,不亞於今天的中美貿易戰和美國制裁中興案,在思科宣布起訴華為之後,短短几天內中國互聯網上各種關於此案件的評論文章就有數千篇。

實際上,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這類訴訟不勝枚舉,即使你完全沒有侵犯知識產權,也不得不為之付出巨大代價。

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可以保護創新,另一方面也成為了先進者打壓後來者的工具。

3:運用國家形式,直接禁止中國進入美國和投資美國高科技企業

華為無法進入美國已經盡人皆知了,

2018年4月18日,在深圳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輪值CEO徐直軍是這樣回答關於美國的問題的,

分析師問:

我很關心最近在美國發生的貿易壁壘,之前華為和AT&T的合作也流產了。您如何看待和評價美國現在商業環境包括今天中興再次遭遇美國禁令的事件?

徐直軍:

中美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中美之間問題不是我在這裡能說清楚,可以解決的

關於華為在美國定位,歷年來大家都會關注這個問題,我每次說的很清楚。公司在各種場合也表達了我們的態度和定位。這一次我也沒有更多新的信息。

作為華為,還是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遇到啥困難,更加服務好客戶,才能長期生存和發展。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意志為轉移的,與其你無法左右,還不如不去理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服務好自己的客戶,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打造更好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

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市場之一,華為只做美國以外的市場,就在2017年做到了900億美元,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不僅如此,美國不只是禁止中國在美國銷售高科技產品,同時還準備限制中國在美國進行高科技投資,據彭博社和《金融時報》報道,當地時間2018年4月19日,

負責監管國際市場與投資策略的美國助理財長希思·塔博特(Heath Tarbert)在2018國際金融協會華盛頓政策峰會上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來限制中國在美國涉及敏感科技行業的投資。

其中包括半導體以及5G無線通信技術。

4:動用國家力量,直接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

除了1996年的《瓦森納協定》限制出口軍用以及軍民兩用物資以外,

以2015年為例,美國就禁止向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出口晶元。

2015年4月,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決定禁止向中國4家國家超級計算機機構出售「至強」(XEON)晶元。

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在2月18日發表的公告稱,使用了兩款英特爾微處理器晶元的天河二號系統和早先的天河一號A系統,「被認為是用於核爆炸活動。」

此次被禁運的4家機構分別是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和國防科技大學,它們被美國列入「堅持違背美國國家安全或者外交利益的實體名單」

不過到2017年底,中國已經使用國產晶元對英特爾的晶元進行替換。

以運算速度全球第二的「天河二號」為例,到2017年美國已經禁止對中國出售的Xeon Phi加速器,但到2017年底,「天河二號」就使用全新的國產Matrix 2000加速器,替換原有的Intel加速器。

實際上,美國人的對華出口管制清單遠遠不只是超算晶元,目前的中美貿易戰,我國很多網友說,光看雙方互相徵收關稅的貨物清單,感覺中國是工業國,美國是農業國,其實不然,美國自我設置限制不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而已。

5:運用技術優勢收取不合理專利費用和獲取不合理權益。

其實給專利付費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利用技術優勢地位獲取不正當利益,就會極大的打擊後來者的進步,典型的就是高通稅。

我國是世界手機設計和生產大國,2017年高通2017財年產生的223億美元收入中,65%來自中國,而在2016年財年這個數字還是57%

因此僅僅2017年高通從我國獲取了145億美元的銷售額,相當於超過970億人民幣。

2015年2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宣布對高通處以人民幣60.88億元罰款,相當於高通2013年度我國市場銷售額8%的罰款,我們看下理由是什麼:

  經調查取證和分析論證,高通公司在CDMA、WCDMA、LTE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和基帶晶元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了以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一是收取不公平的高價專利許可費。高通公司對我國企業進行專利許可時拒絕提供專利清單,過期專利一直包含在專利組合中並收取許可費。

同時,高通公司要求我國被許可人將持有的相關專利向其進行免費反向許可,拒絕在許可費中抵扣反向許可的專利價值或提供其他對價。此外,對於曾被迫接受非標準必要專利一攬子許可的我國被許可人,高通公司在堅持較高許可費率的同時,按整機批發凈售價收取專利許可費。這些因素的結合導致許可費過高。」

這個第一條,就有三個條款,

一個是就是搞專利捆綁銷售,過期的專利也捆綁在專利中一起銷售,而這種過期專利應該是免費的,高通卻拿來收費。

一個是更為惡劣的是反向許可條款,也就是說,華為,中興,聯想,小米等手機廠家的無線通信專利,免費的無償的許可給高通使用,並且拒絕抵扣專利價值,這完全漠視和侵犯了手機公司的知識產權。

另外一個是按照整機批發凈售價收取專利許可,什麼意思呢?一部小米手機,售價1000元,高通按照5%的比例收取50元,如果小米通過自己的營銷手段和技術進步,賣到了1200元,儘管高通授權的專利沒有變化,對小米手機售價的提高沒有貢獻,高通依然是按照5%的比例收取60元。

另外就是,高通的專利只是涉及到部分零部件,卻按照整機的售價收費,這也是非常不合理的,這等於攫取了其他零部件廠家的創新成果。

二是沒有正當理由搭售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在專利許可中,高通公司不將性質不同的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與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進行區分並分別對外許可,而是利用在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的支配地位,沒有正當理由將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進行搭售,我國部分被許可人被迫從高通公司獲得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

--這一條也是同樣,並不是無線專利,卻強迫手機廠家搭售購買,而這些專利對手機廠家毫無意義。

三是在基帶晶元銷售中附加不合理條件。高通公司將簽訂和不挑戰專利許可協議作為我國被許可人獲得其基帶晶元供應的條件。如果潛在被許可人未簽訂包含了以上不合理條款的專利許可協議,或者被許可人就專利許可協議產生爭議並提起訴訟,高通公司均拒絕供應基帶晶元。由於高通公司在基帶晶元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我國被許可人對其基帶晶元高度依賴,高通公司在基帶晶元銷售時附加不合理條件,使我國被許可人被迫接受不公平、不合理的專利許可條件。

----簡單的說就是,你如果不簽署我的專利霸王條款,那我就基帶晶元都不賣給你了,而高通的基帶晶元在市場上佔有統治地位。

中國發改委的整改措施,除了罰款,以及消除高通以上的霸王條款之外,最大的進步是高通在中國只能按照整機批發凈售價的65%收取專利許可費,這大大的降低了我國手機企業的負擔,這也是高通在全球首次改變其收費規則。

高通的收費有多貴,大家可能感受不到,2015年高通和發改委達成協議的收費規則是這樣的:

3G設備(包括3G/4G多模設備)收取5%的許可費,對包括3模LTE-TDD在內的4G設備如不實施CDMA或WCDMA則收取3.5%的許可費,在上述每種情況中許可費基數為設備凈售價的65%。

簡單的說,3G手機1000元,按照650元收取5%,也即是32.5元。4G手機,只要不支持3G的CDMA和WCDMA(一般都不實施)收取3.5%,2000元的手機按照1300元收取3.5%,就是45.5元。

大家可以算下,你買了一部3000元的OPPO或者小米手機,支付了多少錢給高通。

當然,總的來說,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中國手機公司在無線專利方面不斷進步,高通稅是在不斷退坡,3G手機按照5%,4G手機按照3.5%徵收,總體的稅率在降低。

另外隨著中國手機廠家的實力上升,對現有專利費率也還是不滿意,

2017年11月就傳出消息,華為暫停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

2018年4月4日騰訊科技的報道,華為和高通正在談判,準備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專利授權費的爭端,有望在近期內簽署協議,這背後就是華為在2017年底暫停支付專利費用,希望高通降低專利許可費率,體現了華為技術實力的上升。

不只是華為,全球手機研發實力最強的蘋果和三星,也在和高通重新談判專利許可費率。

6:通過合資控制中國企業發展

合資並不意味著就是吃虧,但是合資往往只有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才會有雙贏

作為最大工業產業的汽車產業就是個典型,

當年我國共和國汽車工業的次子二汽,堅定走合資的路,甚至解散了自己的研發中心,結果該研發中心不少工程師被當時還在艱苦創業的奇瑞公司招致麾下,結果短短几年時間就開發出了東方之子,QQ等奇瑞旗下的著名車型。

一直到2018年,我國幾大國有汽車集團,其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合資企業。

設立合資企業,是發達國家企業通過利益分享的方式,和中國主要企業進行利益捆綁,

同時讓對方將資源投入到合資企業,將骨幹人才調入合資公司以獲取利潤,減弱其自主開發技術和自主發展的動力和能力,控制對方在自己的框架內發展,可以有效地掌握其發展節奏。

合資公司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場婚姻,看合資公司會不會成功,一定要看雙方是不是勢均力敵。我國汽車工業集團當年在技術和管理處於絕對弱勢的情況下和外方合資,

理論上說是市場換技術,但是就單個國有汽車集團而言,根本無法實現對市場的控制,也就是市場這張牌並沒有在自己手裡,而同時自己在技術,管理水平和質量管控上又大大弱於外方合資對象,直接導致在合資企業失去話語權。

相反我國高鐵為什麼搞合資,就是成功案例?

當年長春客車和阿爾斯通,川崎和南車,龐巴迪和青島四方,西門子和唐山機車合作,

單看我國四大機車廠任何一家,都是沒有對市場的掌控能力的。

但是就是因為有鐵道部進行統一統籌,整個中國市場被中方牢牢掌控,我國高速列車技術能力當時遠遠弱於外方的情況下,卻掌握了主動權,成為了強者,結果外方不得不進行了技術和製造工藝的轉讓。

再強調一次,和外方建立合資公司,一定要看雙方是不是近似於勢均力敵,這就跟國與國,人與人的交往是一樣,如果雙方是強者和弱者的關係,那麼弱者的利益能不能保證,基本上就是看強者的態度了。

合資公司裡面,強者一定會佔據主導權,同時也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除此之外,合資公司甚至還成了發達國家阻礙中國自主產業發展的一種手段

2005年下半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受進口面板制約之痛的創維、TCL、康佳、長虹等四家彩電巨頭,計劃合資在深圳建設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但在向外國企業尋求技術支持時,或者乾脆被拒絕,或者被索要巨額技術轉讓費。

於是他們主動找到了京東方,雙方各佔40%的股份,再加上深超公司(代表深圳市政府)占股20%,組建了深圳聚龍光電公司(註冊資本800萬元)。深圳市政府也表示願意提供77億元的資金支持。

為了支持聚龍計劃,京東方立刻就組建了數百人的技術團隊。但是就在聚龍計劃的消息傳出來後,日本夏普於2006年6月主動向深圳方面提出建設一條7.5代線的計劃,深圳市政府和四大彩電巨頭都產生了動搖。而長虹乾脆撤出去做等離子(PDP)了,京東方則被晾在一邊。而之後夏普又違背了承諾,要求在控股的情況下轉讓技術,導致談判到2007年9月終止。這直接導致深圳的顯示面板生產工廠計劃向後推遲了兩年。

7:高價設備和原材料銷售

典型的就是光伏產業。

光伏產業,目前中國已經佔據了世界的壓倒性份額,

201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24.2萬噸,同比增長24.7%;矽片產量87GW,同比增長34.3%;電池片產量68GW,同比增長33.3%;組件產量76GW,同比增長31.7%。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佔比均超過50%,繼續保持全球首位。

生產光伏組件的生產設備,曾經長期把持在歐美髮達國家企業當中,在2006年,中國企業要想搭建完整的一條100MW光伏產品生產線,只能向發達國家企業購買,費用高達1.6億元-2億元。

不僅是生產設備,發達國家還通過高昂的原材料,零部件價格,從中國製造業攫取大量利潤,同時也抬高了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中國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要打破這個局面,中國只能搞自主研發,到了2016年,光伏生產設備行業十種主要的生產設備,已經有七種實現了國產化,而這時,2016年,一條100MW生產線的工藝設備的投資,僅需要6000萬元左右。由此可見,國外設備商從中國公司身上攫取了多少利潤。

我們當年說,中國光伏產業崛起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曾經經歷過兩頭在外,什麼是兩頭在外呢?一邊是關鍵的昂貴的原材料和設備需要從國外採購,另一方面主要的市場又在以歐洲為主的國家,導致我國一邊要進口昂貴的進口設備和原材料零部件,同時為了進入歐洲市場,還要花費大量資金進行相關的測試,認證。

做過海外客戶出口的都知道,國外客戶很多都有自己的「個性認證」和「測試」要求,這養活了一大批海外的測試和認證機構。

我曾經接待過的一個英國老頭,就來自一個英國的認證機構,到了深圳和上海我陪著好吃好喝招待,之後他就帶著一個二十多歲的中國女孩子去海南島度假了。

中國製造,真的是無數人通過艱苦奮鬥才做起來的。

8:生態的控制封鎖

最為典型的就是IT領域的windows+Intel體系和ARM+安卓/IOS體系,發達國家企業通過先發技術優勢,形成了強大的生態系統,讓後來者的自主研發喪失了市場需求,變得無利可圖。

當然在這裡,一定要讚揚下胡偉武博士和他的龍芯團隊,多年堅持自主研發,光是龍芯團隊出來的陳氏兄弟創立的寒武紀AI晶元,目前估值已經超過20億美元,就已經足以成為龍芯團隊驕傲的理由了。

另外龍芯還開發了大量用於航天設備等的自主CPU晶元,目前銷售額過億元人民幣,雖然在營收方面是家規模極小的公司,要知道2017年中國營收過億元的晶元設計公司都已經差不多200家了,但是龍芯十餘年的堅持,非常了不起。

雖然在我看來,華為和阿里的道路更為合理,華為通過獲取ARM授權,融入現有生態體系賺取利潤,同時利用賺取的利潤投入自主研發,逐步的實現國產替代,華為海思晶元不只是在手機領域,在電視,安防攝像頭,機頂盒等領域都實現了大規模商用和自主化。

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環,通過把自己做大之後,逐步擺脫被控制的生態體系。

阿里巴巴同樣,通過在西方生態體系中賺取了利潤,投入自主研發,今天阿里雲計算的資料庫Oceanbase,雲操作系統飛天,以及2017年整合發布的物聯網操作系統AliOS(前身是YunOS),都在逐漸擺脫西方生態體系開始實現自主化。

上汽榮威和雪鐵龍發布的電動汽車,都使用的是阿里的端操作系統AliOS。

華為也同樣發布了自己的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

操作系統,在桌面很難挑戰windows,在移動端很難挑戰安卓和iOS,但是在新興的物聯網領域,華為和阿里都發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統,並且已經形成了銷售額

以下為華為LiteOS官網

huawei.com/minisite/lit

阿里巴巴在汽車行業布局最早,2016年7月發布的榮威RX5上搭載的互聯網智能系統1.0,是由阿里和上汽組建的合資公司斑馬智行提供,底層系統基於AliOS。

直到2018年3月,榮威RX5月銷量仍然高達22065輛

2018年4月19日,澎湃新聞對AliOS 輪值總經理謝炎訪談中問了這麼幾個問題,我覺得非常有趣,在這裡分享:

澎湃新聞:國內的汽車操作系統的市場格局是怎樣的?

謝炎:目前,國內車企主要有三種選擇:一,採用像AliOS這種完全自主的汽車操作系統,已經應用於上汽、東風雪鐵龍的新車;二,基於安卓手機版自我改良的操作系統,主要由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新入局的造車商自行研發;三,基於QNX、WinCE等上一代操作系統研發。

澎湃新聞:美國的禁售門,對於汽車操作系統產業有什麼具體影響?

謝炎:目前來看直接影響不大。但是,安卓是美國企業谷歌研發的,若中國車企遭遇被封殺的窘境,那相關的汽車操作系統將遭重創:其一,若採用安卓官方操作系統,則將面臨斷供;其二,基於安卓開源版本研發的操作系統,會面臨中止定製化服務,後續迭代困難的情況。

澎湃新聞:有分析稱,安卓將被禁止為中興手機提供操作系統,AliOS是否有可能為中興手機提供操作系統支持?

謝炎:從技術上來說,這沒問題。

澎湃新聞:AliOS操作系統與安卓相比有什麼特點?

謝炎:以AliOS操作系統在物聯網輕型設備上的應用為例,我們從底層到上層重新設計架構,和安卓沒有任何交集,代碼差不多有6000萬行。在應用程序框架、多媒體、藍牙、無線設計、雲端服務等領域設計理念與安卓全然不同,我們更強調雲端一體,更加註重雲和端的能力結合,而不是安卓的APP模式。

具體來說,面對操作的需求,安卓系統需要即時下載應用實現功能;AliOS操作系統是Web化的模式,無需安裝、響應更快。我們還把安全、AI等功能集中於操作系統上。

在安全領域,AliOS不但做了許可權隔離、敏感數據保護,還通過優化通訊渠道,強化安全加固,嚴格監管敏感許可權的訪問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安卓自稱是開放系統,但它是美國人打造的系統,應用者對其難以全面掌握。畢竟,技術是無國界的,但創造者是有國別的。

澎湃新聞:在汽車操作系統領域,AliOS操作系統最大的對手是誰?

謝炎:安卓自主研發的汽車操作系統。上一個時代的操作系統,將在網聯化時代被淘汰,它們的市場積累並沒有技術壁壘。因此,我們一開始就將安卓列為目標,著力超越安卓。

事實上,我們勝率很大,國內的互聯網服務、理念都比美國先進,我們大概率會做一個比美國人更好、更符合市場的操作系統。

AliOS的前身YunOS,可以說被網友黑出了翔,也曾經在魅族手機上搭載,被阿里宣傳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由於兼容安卓手機應用,仍被普遍認為還是基於安卓修改,

但是隨著阿里操作系統事業部的逐漸進步,如今阿里已經可以自稱為完全獨立自主的操作系統,不僅如此還獲得了國內和國際廠家的認可,如東風雪鐵龍,福特汽車等等,均搭載AliOS

9:貿易戰關稅打壓

美國人2018年3月23日簽署的備忘錄,直接就是面向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進行徵稅,稅率預計為25%,這其實是非常嚴重的事件。

為什麼呢,以前美國只是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華為的主力產品是通信設備,因此美國封鎖華為,其實只是封鎖了中國的一項高科技產品不能進入美國市場。

而貿易戰對準的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意味著中國公司被封鎖的範圍從華為開始遠遠的被擴大,這大大超過了對華為封鎖對中國的影響。

中興被制裁,在國內被認為是蠢,沒有誠信,不守規矩,

其實以美國人發動貿易戰對中國500億美元的高科技產品徵稅為例,中國這些領域的公司,總沒有違反美國法律吧,照樣被毫無理由的進行精確打擊,所以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想找借口找理由真的很容易,即使沒有理由沒有借口,也照樣可以打擊你。

10:直接精確制裁

這次的中興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同時美國也在調查華為。

為什麼美國老是對準華為和中興不放,因為在通信設備領域,華為和中興已經取得了徹底的勝利,目前處於窮追猛打的階段。全球四強,華為和中興在不斷上升,而愛立信和諾西則處於節節敗退的境地。

華為就不說了,

從2014-2017年,如果沒有美國的罰款,中興處於發展良好的狀態,凈利潤連年上升,股價也從2014年的11元左右上漲到現在的30元左右,4年時間不到股價漲到了三倍啊。

  就凈利潤而言,2014年為26.3億元,2015年為32.1億元,2016年虧損23.6億元,但是如果不計算給美國的罰款,凈利潤為38.3億元,2017年凈利潤進一步上漲到45.7億元。

4月27日晚間,中興通訊(000063,SZ)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為288.80億元,同比增長12.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6.87億元,同比增39.01%。中興宣布該財報沒有考慮拒絕令的影響,將會發布基於拒絕令影響的財報。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的制裁,中興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現非常好。

我們再看看西方競爭對手的情況怎麼樣,

瑞典電信設備製造商愛立信發布的該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凈營收為434億瑞典克朗(約合31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478億瑞典克朗下滑9%;凈虧損為7.25億瑞典克朗(約合5.29億元人民幣)。

此外,愛立信在今年第一季度還裁員超過3000人,事實上,自去年7月宣布重組以來,愛立信累計的裁員總數已接近1.8萬人。

根據4月26日諾基亞發布的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凈銷售額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為49.2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53.8億歐元;凈虧損1.88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4.88億歐元收窄61%。

華為和中興按照這個趨勢下去,正在走向逐漸壟斷全球通信設備市場,這成為中國第一個也是優勢最大的一個電子高科技產業,因此美國人選擇中國的這兩家主力企業針對性下手,是做了精心選擇的。

以上是總結的是西方打壓中國產業發展的十個手段,其實在這以外還有很多,比如商業間諜,高薪挖走核心人才,對華裔科學家判刑,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是全球遭受此類調查最多的國家)等等。

我們稱之為發達國家對中國製造的圍剿,而我們針對西方的收購,合資,訴訟,專利費,禁運,禁止投資,禁止進口,生態封鎖,高價設備,貿易戰關稅,制裁等手段的反制就是反圍剿。

這些圍剿手段,可以說每一項都可能置中國企業於死地,也確實有大量中國企業在這中間倒下了。

隨便可以舉出一大堆例子,

在收購中大量民族品牌消失的日化產業,活力28,新飛冰箱,小護士…

在合資中一蹶不振的汽車自主品牌,就不說名字了…

在IT生態封鎖中消失的方舟晶元,永中office…

手機品牌裡面經營情況不好,卻還要向高通繳納高額專利費的魅族等…..

中國製造的崛起,是在荊棘鄰域殺出的一條血路,能有今天的成績,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反圍剿過程中,最大的共同經驗,也是最有效手段,就是要獨立自主,不管合資,收購股權,被制裁,生態封鎖,關稅,禁運還是其他,獨立自主的擁有自己的技術永遠都是最好的反擊手段。

這也說明,手段是附著於基礎力量之上才能發揮作用,不管對手的圍剿手段如何千變萬化,只需要加強技術,人才和資本三大基礎力量,基礎上去了,自主力量夠強了,不管對方用什麼手段,都可以化解。


推薦閱讀:

當今時代,為何我們不願乖乖上班?
中國古代錢幣里哪些古錢幣收藏價值高?
風捲殘雲的戰爭(二)
中國成「過勞死」第一大國,你怎麼看?
中國酒店客房未來發展趨勢?

TAG:發達國家 | 中國 | 中國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