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那年,他靠手機攝影做到了薪資翻倍
「要不要把興趣變成工作?」是一個令很多人感到糾結的問題。一方面,很多人高估了自己對興趣的熱愛程度,另一方面,他們又害怕當興趣變成了工作,他們連興趣都會失去。
真相到底是什麼?
上周,我和上班8年後,成功把興趣變成了工作,並且做得還挺不錯的手機攝影師佟海寶聊了聊:普通上班族,如何通過堅持和選擇,把業餘培養的興趣愛好,轉變成可以賺錢養活自己的正式工作。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複製的,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從一個人的成功經歷中獲取百分百行之有效的參考方案,但通過每個人平凡又不凡的經歷,我們也總能收穫些什麼,讓你在迷茫的人生十字路口,短暫地想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一篇是「100個不上班的人」第八期,這篇文章記錄了佟海寶人生中的3次轉折,這3次轉折像他人生章節中的一次次伏筆,經過多次鋪墊,生活終於讓他在30歲這年,成功把興趣變成了工作。
轉折一:家鄉體育老師? 北漂市場人?
「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 不是我想要的」
在社交網路的很多公開平台上,佟海寶的名字後面常常帶著這樣一串標籤:「獨立手機攝影師/中國圖庫簽約攝影師/原新精英市場總監」。
從這些身份標籤中,很難想像他曾經是一名體育師範生,一個和文藝完全搭不上邊的專業。
曾經瘋狂迷戀各種體育運動的佟海寶,從初中開始就是體育生,大學時他報了當時全國最新潮的專業——速度輪滑。
由於體育學院的學業無聊,大三那年,閑不住的佟海寶向家裡借了兩萬五,和室友跑去山東淄博合夥開了家輪滑鞋專賣店。
但由於兩人年紀尚小、經驗不足,這家店開得十分坎坷,最後以店鋪被盜,還差點被騙進傳銷窩點告終。
這是佟海寶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經歷,並不成功,卻給他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
2009年,佟海寶大學畢業,有一份重點高中體育老師的工作機會擺在他面前,卻被他拒絕了。
「我雖然是學師範的,卻非常不想當老師,因為可以一眼看到20年後的自己,我不要一成不變的人生。」佟海寶說,畢業那年,他選擇了北漂。
剛到北京時,住在西北五環外的出租房裡,10平米空間內住著三個人,沒窗戶、沒廁所,一個月房租200塊,領著1300元的月薪,吃著5塊錢一餐的路邊攤,每天花一個半小時上班。
大部分人想像中「北漂」要經歷的艱辛,佟海寶幾乎都經歷了,但他卻並不覺得苦。因為走出小地方,來到大城市的興奮感壓制住了這一切。「我覺得我看見了更大的世界。」他說。
後來進入職業生涯暢銷書作家古典創辦的公司「新精英」從事市場營銷的工作,也完全是歪打正著、意料之外的事情。
「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你會遇見誰,被什麼機會砸中」,這大概是每一個夢想北漂的年輕人當初選擇背井離鄉的原因之一。
2010年,佟海寶被古典在新浪博客上發表的幾篇文章吸引,於是主動發私信諮詢對方是否招人。
那時的新精英還是一家剛剛創立2年左右的公司,團隊一共只有5人,辦公地點在一棟商用兩住樓里,公司主要靠古典講課賺錢。
而即使是一支規模如此小的團隊,佟海寶當初面試也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前後共面了四輪。面試到第二輪的時候,他就認可了這家公司的價值觀和理念,拒絕了其他面試機會,一心只想加入這個團隊。
——雖然,作為一名體育師範生,他之前沒有任何市場營銷相關的工作經驗。
新精英的理念是「幫助30%的中國人成長為自己的樣子」,推崇做自己和自己想做的事,這是當初吸引佟海寶加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們是抱著影響這一代年輕人的心態在做教育行業,我覺得這個做大了以後是長久事業,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佟海寶說。
他最終順利加入了這支團隊。從2010年到2017年,從只有5個人的團隊到50多人的公司,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市場小白到市場總監,佟海寶在這家公司一做就是6年多,幾乎把市場要做的事情全做了一遍。
一邊和一群有趣會玩的人一起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培養興趣愛好,並得到了一定回報。
這是當初那個在「留在東北當體育老師」還是「北漂找工作」兩者之間做出選擇後的佟海寶,迎來的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
轉折二:生活兩點一線? 每周一次旅行?
「把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上,我從來不覺得累」
佟海寶是一個興趣廣泛且閑不住的人,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北京,自然不想把工作外的時間浪費在10平米不見光的出租房裡。
雖然平時上班很忙,每天兩點一線,佟海寶還是儘可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挖掘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在他看來,北漂的生活可以很無趣,也可以很精彩,生活究竟是有趣還是無聊,歸根結底,還是看過日子的那個人選擇以哪種方式度過閑暇時光。
為了避免生活的底色太過蒼白,佟海寶始終對世界抱有探索激情和好奇心。
他寫公眾號,在北京工作後,他發現身邊大多數人生活都很無趣,周末宅在家裡,生活中認識的人除了同事就只有房東和中介。
不想過這種生活的他建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北京沙龍」,利用每天下班後的一小時進行編輯整理,推薦一些北京地區有意思的線下活動,一直堅持做到了今天。
他學攝影,在月薪還只有1300元的時候,就辦了一張信用卡,分期買了一台3200元的單反,每個周末都帶上相機去不同的地方拍照。
從此愛上攝影的他,不論去哪裡都帶著相機,到現在拍了近10萬張照片,電腦里的照片幾乎有150G。
他去旅遊,2011年的某天,古典在辦公室問有沒有人想和他一起去尼泊爾徒步,那時還沒有出過國的佟海寶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
結果那次旅行幾乎花光了他一年的工資,背著30多斤的包爬了七天,第一次登上了海拔4000米的高峰,拍了幾千張照片。
回國後,佟海寶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整理照片,撰寫尼泊爾之行的遊記,最後發表在了旅遊平台馬蜂窩上。沒想到這篇遊記很快就被推薦到了馬蜂窩首頁,閱讀量突破50萬,不少網站、雜誌聯繫他進行合作與約稿。
他的照片和文字第一次變成了鉛字,並且拿到了遠高於工資的3000元稿費。這給了佟海寶很大的鼓舞:「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興趣愛好也可以做得很好,並帶來額外收入。」
從那以後,他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登山與旅遊,開始利用每個周末進行短途旅行,幾乎把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了旅遊和攝影這兩件事上:
他登上過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在南太平洋跳海看過鯊魚,在斐濟3000多米的高空玩過跳傘…
至今為止,他一共走過國內27個省份,國外7、8個國家。
除了旅行和攝影,他的業餘時間還會被其他興趣填滿。
他學畫畫,報名了一個月的素描課,堅持每天一幅畫;他想體驗匠人精神,就去木工學校學習做木勺子;他想學一門樂器,就花1000塊報名參加了非洲鼓培訓班;他想出書,就開了個人公眾號「捲毛佟」,並堅持更新到了今天…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我好奇他如何在工作之餘抽出這麼多時間去培養興趣愛好,並且能長期堅持下來而不感到厭倦。
得到的答案是:「一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是不會感到累的,最多是身體上的疲勞,精神上卻很滿足。」
和許多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後只想「葛優躺」的人不同,佟海寶幾乎很少刷劇、打遊戲,工作的這些年,他把下班後的時間全部獻給了興趣。
我想起之前在工作中採訪過的一個程序員大牛,當我問他「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時,得到的答案是:
「只有把工作當成公司的事時,才需要去平衡。如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並且做的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完全不需要平衡的。」
當時這段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很多人看來「下班後還要寫文章、學畫畫、學攝影一定很累」這件事情,對佟海寶來說卻是一種享受,因為他發自內心地喜歡著他做的每一件事。
如果說當初北漂的決定,使佟海寶看見了更大的世界,那麼出國旅行,又使他看見了北京以外更大的世界。
「旅行給我帶來的最大幫助,是發現人有很多種不同的活法。所以我不想安穩地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老,或者一種生活狀態過一生。」佟海寶說。
轉折三:繼續上班? 自由職業?
「我更喜歡另一種成功,嘗遍世間精彩」
2016年是佟海寶工作的第八年,在新精英工作的第六年,也是他即將邁入30歲的而立之年。
那一年,他發現自己在熟悉的工作崗位上已經找不到激情了,市場部的每一塊工作都是他從0到1做起來的,已經沒有什麼挑戰,他也非常不喜歡那種停滯不前的狀態。
「我總覺得30歲的人生應該更豐富一些,趁著那時還沒有結婚,沒有太多負擔,我想在組建家庭前再挑戰自己一次。」
於是他去考察了一段時間餐飲類的創業項目,考察的結果是:這個行業並不適合自己,但還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一家想轉型互聯網的餐飲公司,擔任市場負責人的職位。
但這份工作僅僅堅持了10個月,他就意識到自己做得並不開心,因為做得並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那個階段,他利用業餘時間運營的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粉絲,平時他會PO一些自己的攝影作品在這些平台上,時間久了,開始陸續有粉絲向他請教一些手機攝影技巧。
一開始,佟海寶只是一對一地解答,直到有粉絲提到「你手機的照片拍得這麼好,能不能開課教教我們呢?」,他才意識到手機攝影培訓這一塊的市場需求。
正巧2016年是知識付費元年,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對生活美學的追求也在逐漸提升。那時國內一二線城市已經有了在線學習的環境,人們可以在網上學習很多東西,比如插花、做甜品、服裝搭配等等,而手機攝影也是生活美學的一部分。
佟海寶觀察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已經開始放棄單反,用手機拍照。一些手機廠商也開始紛紛推出像素更高、拍照功能更強大的產品。
但大部分人對於手機能拍出怎樣的照片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即使手裡拿著攝影功能最強大的手機也拍不出好照片,於是就有了學習的需求。
看好手機攝影這一垂直細分領域的佟海寶,開始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整理自學攝影這些年積攢的經驗和技巧,將它們開發成線上培訓課程,前前後後共花了近半年的時間。
「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第一期課程招生超過100人,收入可以和現有工資持平,我就辭職自己干。」
結果第一期課程佟海寶就從自己的公眾號和朋友圈招到了200多名學員,收入是在公司上班時的兩倍多。
於是在第一期課程結束,第二期依舊順利招到了200多名學員的情況下,佟海寶向公司提出了離職,正式成為了一名做手機攝影培訓的自由職業者。
到今天,他已經獨立開發了多門手機攝影課程,與中移動、微軟等企業達成了培訓合作,培訓付費學員超過10000名,收入也比上班時高出了很多倍。
但這並不是他自由職業的終點,「我希望我的人生必須精彩,可以不用功成名就,但是一定不能太蒼白。」採訪的最後,佟海寶說。
就像2年前在新精英的「做自己」論壇上,他說的那句「我更喜歡另一種成功,嘗遍世間精彩」一樣,生活仍會繼續,精彩也會一直繼續。
林安&佟海寶 快問快答
林:把興趣變成工作,前提是什麼?
佟:首先需要確定這件事情真的是你的興趣。
有的人三分鐘熱度,很多事情入門很簡單,但想把技能升級,就要投入很多時間、精力、金錢進去。於是很多人就卡在那裡了,對興趣的投入浮於表面,還沒有到可以給別人傳授技能的地步,也就沒有辦法把興趣變成可以變現的技能。
其次,要先看看你的興趣愛好能不能養活自己,能不能掙到錢,如果掙不到錢,就不適合做自由職業。
前幾年斜杠青年很火,但很多人對這個詞的理解不到位,認為自己對畫畫、唱歌、跳舞感興趣就是斜杠。
真正的斜杠青年指的是一個人的技能在社會上有兌換價值,可以兌換錢或者名聲。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並不是你的斜杠,沒有辦法養活自己。
我做自由職業前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職業外收入與職業內收入持平,就辭職。結果第一個月職業外收入就翻倍了,我是在第二個月依舊完成了招生,收入很高的情況下才辭職的。
林:成為自由職業後,有過哪些焦慮時刻?
佟:我都是階段性焦慮,剛開始有一個階段,招生量上不來,收入變少了,就每天想怎麼擴大招生量和影響力。這種焦慮會直觀推動你去想辦法,去行動。
因為在北京有生活壓力在那裡放著,所以自由職業者的焦慮可以馬上變成一個人的動力,你如果不想解決或逃避焦慮,馬上就沒錢賺了。
我現在的階段比剛開始平穩些了,流程和運營都很穩定,也知道做哪些事情有收入來源,如何分配精力去做一些新的嘗試。
但人的慾望會不斷增長,原來1個月賺2-3萬可能覺得不錯,現在接觸了一些每個月賺10-20萬的人後,對自己的要求和目標也會不斷增長。
我覺得這是個好事,給自己一個向上和前進的動力,如果總覺得一個月賺2-3萬還不錯,就會慢慢變得很平,而平的結果就是開始走下坡路。
林:如何看待「當興趣變成了工作,就會失去興趣」的觀點?
佟:有些人把興趣變成職業後,會受職業的拖累。比如我喜歡攝影,但現在我要每天給學生上課反覆講一些東西,其實很枯燥,這個無法避免。
因為原本「興趣」只是你生活的調劑品,如果你把它變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就會多出很多雜七雜八的事來。所以我在面臨這樣的問題時,會去尋找新的刺激點。
比如我現在做在線手機攝影課,時間久了也枯燥,就不斷去嘗試開發新課程。比如一開始的課程定位是0基礎,教一些小白攝影,教得很熟練後,再去研發進階課程,這對我的要求也增加了,需要我去學習新的東西,實現技能上的提升。
當你覺得重複做一件事情很枯燥,就給自己找一些新的目標,尋找新的能讓你產生興趣的點,讓自己不斷去調整進步就可以了。
興趣其實是有階段的。很多人說自己「對一件事情有興趣」可能只停留在「感興趣」階段。比如很多人對唱歌感興趣,但是並不會唱。
興趣再往上是樂趣,因為對這個事情感興趣而去學了相應的課程,並感到很快樂。比如喜歡彈吉他,就去學習了吉他,每次彈吉他都很開心。
樂趣再往上是志趣——志願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這件事情上,因為它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滿足。
這就像一個金字塔,在興趣里找出你願意花時間去做的5-6個,而能培養成樂趣的一個人一生中可能也就1-2個左右。
看看還有誰在「不上班」 :
離開BAT後3個月,他賺了100萬 | 100個不上班的人與人聊天也能賺錢,是怎樣一種體驗?|100個不上班的人他們賣了上海婚房,去日本買了一棟樓 | 100個不上班的人首發於公眾號:土土土槽(xtutux6),都市青年生活記錄,給你100種不上班的理想人生。
推薦閱讀:
※低質量的陪伴會帶給孩子哪些影響?
※18歲高二輟學,目前在打工?
※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溫、良、恭、儉、讓是什麼?,能同時做到上述兩者嗎?
※悟空為什麼不把金箍棒放在鼻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