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四本書的譯名建議

其實之前在論壇和其他地方也陸續聊過,關於俄羅斯「舊教徒革命論」的事情。該理論的發起人最新一本書昨天開始銷售了,之後一段時間可能會花時間摘錄其中的重要內容進行翻譯發表,這樣比論壇回帖的形式更加有效,當然每個章節也歡迎討論。

亞歷山大*貝日科夫,歷史學博士(註:俄羅斯學位體系當中博士相當於國內院士),社會與政治活動家。1965年生人,1989年莫斯科州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1999年完成博士論文答辯,此時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赫魯曉夫時代。從90年代初期開始兩次參加地方議會選舉,沒有當選,長期擔任各種青少年組織和機構的負責人。2000-2003年擔任時任政府總理卡西揚諾夫的助手,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擔任教育部副部長,負責審查學術機構論文答辯和教育質量。2004年離職後回歸學術界,常年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各大圖書館,檔案館辛勤耕耘,查看原始資料,國家公文,回憶錄,報刊,雜誌等。十年磨一劍,2013年再次進入公眾視線,以每年出版一本新書的速度,依靠大量豐富的歷史資料作為依據,針對俄羅斯和蘇聯歷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相當程度上填補了大量歷史細節的缺失和解答了相當多的歷史疑問。

亞歷山大*貝日科夫博士

第一本書簡介:很少有人知道,在19世紀中葉俄羅斯在事實上已經一分為二。在1840年代末政府派往全國各地的數個調查團,發現了讓人恐怖的畫面:數以百萬計的俄羅斯人,既不認為自己是官方教會的信徒,又對現政權充滿仇恨。

整個州整個州的地盤被「分裂者戰線」所佔領。舊教徒運動控制著數不盡的鄉村,甚至住宅都布滿暗牆和暗格,用來隱藏逃亡的分裂者們。而在善於經營的舊教徒商人手裡集中了難以計數的金融和工廠資源。實際上,已經存在一個被嵌套進來的,第二個(影子)俄羅斯。

年輕的斯拉夫份子伊萬*阿克薩科夫,作為調查團的一員,當時憂慮的寫下了下面這段話。

「俄羅斯很快就會分裂為兩個部分:東正教徒們會站在政府的一方........而剩下的所有人都會投入分裂者的旗下....我覺得,命運安排我們只能理解這一疾病並只能靜靜的觀察,他是怎麼樣逐漸的吞噬其他沒有被感染的成員」。

(這種預測)最終以兩次俄國革命的形式爆發出來,而正是舊信徒們為其準備好了廣闊的土壤。

本書第一次完整的呈現了俄國社會信仰分裂造成的後果以及舊禮儀派在俄羅斯歷史上的真正角色。

注1:分裂者,舊教徒和舊禮儀派,都是17世紀中期俄羅斯東正教會改革的產物,當時在羅曼諾夫王朝第二任沙皇阿列克謝的支持下,大牧首尼康(人名,別蹦出來一幫人問索尼哪裡去了)主持了宗教改革,歷史上稱為「尼康改革」,在記述當中主要是更改了教會的儀式,畫十字的方式等等。但是遭到部分信眾激烈抵抗,這批反對派被稱為舊教徒,舊禮儀派,而分裂者是尼康教會對其的蔑稱,而在多數情況下,被稱/自稱東正教徒的支持改革的一派,雖然舊教徒也認為自己是東正教的。所以為了區分現在回加上尼康教會,莫斯科教會這樣的前綴。

注2:現在看來,當初的教會分裂遠遠不是儀式方面的糾紛,而是有更加深層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矛盾。在教會鬥爭失敗後舊教徒們開始四處流浪甚至躲進山林,官方也宣布了宗教改革的勝利,信仰舊教徒的人數為人口的2%,這個話題已經沒有多大討論意義了,而就像本書展示的那樣,可能事實並非如此。

俄文書名: ГРАНИ РУССКОГО РАСКОЛА ТАЙНАЯ РОЛЬ СТАРООБРЯДЧЕСТВА ОТ 17 ВЕКА ДО 17 ГОДА

中文書名(暫定):俄國大分裂的邊際,舊禮儀派的秘密角色,從17世紀到1917年。

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翻譯方式,恐怕絕大多數中國讀者不看解釋光看書名會莫名其妙吧,或是增加一些副標題?

該書的封面,傳統上認為兩派動刀動槍的,爭論議題就是畫十字的時候用兩根指頭還是三根.......

第二本書:長期以來,差不多一直到1917年的十月,彼得堡人和莫斯科人對俄羅斯(如何)現代化有著非常不同的理解。彼得堡走著自己的道路,這是政府精英(官僚)和首都企業家們的選擇,而莫斯科商人集團和立憲民主黨則以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作為指導思想,扮演著這一路線反對者的角色。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俄羅斯的這兩個偉大城市,他們之間對立的根源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歷史上兩者之間總是充滿了矛盾,對抗和競爭?本書的作者,歷史學博士亞歷山大*貝日科夫,給讀者們提供用新的觀點和角度去看待俄羅斯歷史的細節。

俄文書名:ПИТЕР-МОСКВА СХВАТКА ЗА РОССИЮ

中文書名(暫定):彼得堡VS莫斯科 俄羅斯(主導權)爭奪戰

同樣的問題,單看書名和簡介能否讓中國讀者了解內容或是引起興趣。

其實彼得堡人和莫斯科人之間的關係,和北京人與上海人之間差不多,那是相當的互相......

第三本書:您手中的並非是簡單的關於革命,關於蘇聯社會,關於導致變革未知原因的新書。您眼前的是對已經眾所周知現象,嘗試著以新的觀點新的方式進行解讀。但是首先,本書應該被視為解決一個重要任務走出的一小步,這一任務由蘇聯領袖尤里*安德羅波夫明確的提出來。1983年,他指出來,我們對生活在其中的這個國家,是多麼的不了解,並且號召竭盡全力反省我們的歷史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尤里*安德羅波夫留給我們的遺囑。數十年來,看到我們國家發生的一切,更加清晰的感覺到:沒有對歷史的正確理解就不能治療好俄羅斯被感染的文明疾病。

俄文書名:КОРНИ СТАЛИНСКОГО БОЛЬШЕВИЗМА

中文書名(暫定):斯大林式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根源

這個書名的翻譯應該問題不大,畢竟斯大林的金字招牌擺在那裡,怎麼都會理解是哪個方面的內容。不過如果有好的建議也可以提出來。

就像不久前俄羅斯有個節目主持人說,斯大林不是歷史人物,而是現實政治人物。大選中你自稱是支持斯大林的,可以增加上百萬的選票,說其他任何歷史人物,都只能博得哈哈一笑了之。

第四本書:亞歷山大*貝日科夫,歷史學博士,莫斯科師範大學教授的新書《飛躍懸崖--1890-1917》,講述了俄羅斯帝國最後三十年的歷史。在這個歷史片段當中濃縮了一起:數個世紀來沒有解決的問題;嘗試為新的工業化躍進創造條件;不想放棄既得利益的舊世界代表---寡頭,商人,寄生蟲般的貴族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同盟國盟友們的貪婪與真面目---對他們來說,俄羅斯只是一塊肥美的獵物。這是一個選擇道路的時代,而放慢腳步則意味著死亡的危險。

感覺到國家正在滑向經濟(危機)的懸崖,尼古拉二世提拔新的管理精英們進入國家權力頂層,而他們對待國家的態度(與其前任們)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在各個重要領域制定並且實施真正偉大的改革,終於為一個偉大帝國闖出來配得上其地位的獨特道路。誰是進步變革的源動力?難道俄羅斯真的有過機會成為真正的「世界工廠」嗎?這是一個驚艷飛躍經濟懸崖的時代。新型經濟模式的啟動引發了同盟國盟友們前所未有的警惕,那之後開始了一次世界大戰,緊接著是二月革命.....

過去差不多一百年多一點的時間了,擺在我們面前是俄羅斯社會面臨同樣的尖銳挑戰與未解矛盾。當下最重要的議題是---為國家路線提供必要的歷史合法性根源。而這一路線,將會把俄羅斯帶回他自己(固有)的文明領域。希望本書是在這一方向走出的一小步。

俄文書名:Взлёт над пропастью. 1890-1917 годы

中文書名(暫定):飛躍懸崖 1890-1917年

這個書名可能最不好翻譯,推敲了很長時間沒有結論。看書簡介的大意,基本上是本來滑向懸崖,但是卻有振作精神奔向懸崖努力飛了起來,本來飛的挺好結果卻是又摔下懸崖去了。怎麼能把這一過程傳神的描述出來,就要拜託大家多多想辦法了。

結語:其實作為差不多教育背景的中國人,對蘇聯的最早認知都是差不多的。列寧,紅十月,炮轟冬宮,衛國戰爭.......但是從小學初中開始,就對教科書上的蘇聯歷史感覺不對勁,覺得就像一部裁剪了大量篇幅不斷跳躍的黑白電影,缺了很多關鍵性細節。之後在俄羅斯也經常關注和研究歷史問題,這一過程漫長而曲折。蘇聯解體後很長一段時間歷史學家們的主要任務是反蘇,各種不知真假來源不明的「史料」充斥。到了2000年後,解體帶來的震動逐漸減弱,反蘇已經不在時髦了。這時開始了各種比較深入的歷史研究,這可能和普京本人的傾向有關,他做很多決策的時候經常喜歡調撥相關的歷史檔案去克宮,自己關起門來研究,給自己的決策做依據。正是因為如此,他比較重視專門研究檔案的歷史學家,也因此俄羅斯形成了新的「檔案學派」。凡是任何的歷史觀點辯論不先報幾個檔案號簡直別開口,開口也是惹人笑話。

就像有一次有人問貝日科夫博士:某某寫了一篇文章批判您的觀點,對此您有什麼可說的?他回答我常年進出國家歷史檔案博物館,我的資料來源都是裡面存放著,而這個批判文的作者我一次都沒有見到他在那裡出入,他的文章有什麼討論的價值?

因為檔案的數量巨大,從沙俄時代的政府公文,報刊,一直到蘇聯時代的相關文檔現在都被陸續開放,目前除了斯大林時代的一些檔案繼續被封閉外,其他的檔案是比較容易接觸到的,問題在於沒有那麼多人手有耐心坐在檔案館裡面去整理。

所以形成的一個局面是一旦某人或是某些人提出某些觀點,大家都圍繞這些觀點去針對性的找檔案,形成了一種被動反應的模式。所以對很多歷史問題的認識也是一種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

以最有爭議的,影響最大的話題「沙俄帝國時代工人們的生活到底怎麼樣」來做例子:

第一階段:布黨簡史的傳統說法,工人們備受壓迫生活苦不堪言階級矛盾尖銳在列寧的領導下推翻了沙俄政府和臨時政府,打贏了內戰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

第二階段:其實在蘇聯時代,關於布黨的論述是不是站得住腳就一直時不時的有爭議,從赫魯曉夫也說總書記赫魯曉夫的生活水平還不如沙俄時代的技工尼基塔(大意吧,這話有很多版本),甚至歷史教科書上關於沙俄時代生活水平的描述也改了最少三四次,從慘如地獄到猶如天堂,這麼一百八十度的大彎轉了好幾次,這事對蘇共威望打擊極大;

第三階段:蘇聯末期和九十年代,這是一個高唱「我們丟掉了一個怎麼樣的俄羅斯」的時代,當然主要是配合反蘇大潮;

第四階段:2000年後很多研究相對完整的還原了沙俄時代工人的生活面貌,大致是分為兩個部分:百分之十的高素質工人和百分之九十的「黑工人」,低等工人。兩者之間的待遇是天差地別,前者是貨真價實的藍領貴族,一個畢業後不久的工程師,其薪水足夠租用一個5間房子有熱水通電的大套間,上下班雇車,可以撫養四五個孩子上學;後者則就只能是冬天沒房子睡在窩棚裡面了。這是很多「蘇派」就宣布自己勝利了,說布黨簡史沒有說謊,這些佔據多數工人飽受壓迫,是個革命的主要動力;

第五階段:進一步研究發現的結果把爭論的雙方都嚇到了,在歷史上堅決鬧工運鬧革命的其實都是那批高素質工人們,而黑工人並不是很願意參與乃至是被前者動員才勉強參與。黑工人不願意參加革命這事實際上在全世界的工運當中都有體現,這是普遍現象,正是在資本主義最血腥的時候反抗相對少而且不成規模,但是藍領貴族們激烈的對抗資方和政府,就絕無僅有了,要不西方國家也不會把建立中產社會視為抵禦工運蔓延的良方。

第六階段:前面一個現象被發掘後各方其實都陷入了理論困境當中,沒法解釋俄國工人階級這種獨有的特徵,這之後差不多十年的時間裡都陷入了陰謀論的方向,都在深挖各種外部因素影響如共濟會華爾街英法大使館給了多少錢云云,成了俄羅斯近代史研究的一大顯學,一直到2017年年末才開始逐漸退潮。說實話這些事情即沒法驗證也沒法否認,所以我的態度是漠視,既不討論也不介紹更不宣傳;

第七個階段:也就是包括貝日科夫博士等一系列堅持俄羅斯本位的學者們在興起,逐漸的開始尋找俄羅斯歷史自身的特徵而不是根據外來理論和概念解釋近現代史,應該說出現了很多可能更加合情合理的解釋。比如說近代沙俄工人們的表現更多的是傳統教派矛盾以階級鬥爭的形式得到了體現,因為兩者的相似性導致被觀察者和宣傳者混為一談。而這一歷史矛盾在內戰前後和日後的建設當中被釋放掉後,俄國工人階級的各種表現也就和其他國家的沒有什麼區別了。

最後一點,之前有人問我貝日科夫博士的觀點是不是代表一些俄國當下政治力量的觀點,即傳說中的「背後有人」。應該說有極大可能,多年來一直傳說他收取過大量捐贈和獎金,最大的一筆金額達到150萬美元。當然這都是未經確認的傳言,姑且聽之。不過看他最後一本書的簡介,以及近期俄羅斯學界輿論界的種種動議,還有克里姆林宮意識形態主要掌盤人,大傀儡師蘇爾科夫最近的文章,期間都有很多契合之處。有可能是一場有組織的行動,有可能是英雄所見略同,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應該給予必要的關注和了解。


推薦閱讀:

開設這個日語專欄的內容簡介和目的
SH36翻譯:說木葉 (林庚)
譯海點滴-什麼是正確的翻譯理念?
翻譯質檢書:葉渭渠譯《雪國》(146)
草根譯者的高光時刻 | Our finest year

TAG:翻譯 | 近現代史 | 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