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是「直升機型父母」嗎?丨親子

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拆書幫(ID:chaishubang)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拉吉與太太米塔為了女兒皮婭得到更好的教育裝貧窮騙取入學資格發生的一系列鬧劇。而是女主人公對孩子的教養方式。

外出之前,米塔在皮婭身上噴防蚊液,塗防晒霜。明明室外溫度很高,皮婭還是被穿上了薄羽絨服,帶著尷尬的頭盔。好不容易看見喜歡玩的滑滑梯,米塔又衝過去拿著抹布各種擦拭。就算不在皮婭身邊,她也會嚴格的交代傭人諸如幾點吃東西,幾點洗澡,看電視不能超過30分鐘等事項。

米塔怕女兒被蚊子叮咬,怕女兒被晒黑,怕女兒感冒,怕女兒摔跤,怕女兒沾染細菌……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這樣的家長,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方,隨時準備俯衝下來,解救孩子於「水深火熱」之中,有人給這類家長取了個形象的綽號——「直升機型父母」。

上面一小段話來自《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這本書將家長過分干涉孩子成長的行為稱為「過度養育」。習慣「過多養育」的家長經常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她們眼裡只有孩子,她們總是擔心孩子會出事、會犯錯,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就首當其衝為孩子遮風擋雨保駕護航。

「過度養育」中的孩子也不好過。長期在直升機家長保護下,他們漸漸失去了豐滿的羽翼。這類孩子通常容易情緒化,一遇到問題就退縮,沒有責任心。

自我診斷:你過度養育了嗎?

癥狀一:被孩子的困難綁架

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他們有足夠的力量成長。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時刻準備著將他們解救於水火之中。而是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起初,家長們很有耐心。從孩子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他們一次次重複、一次次鼓勵見證著寶貝們每一個解決困難的時刻。

慢慢的孩子長大了,家長們煩躁不安的次數增多。他們再也無法理解孩子怎麼可以把一道簡單的數學題算錯,他們忍不住不在孩子不小心打翻杯子那一刻大發雷霆。

為了讓自己不那麼焦慮,家長們選擇「代勞」這種省事的應對方式。「你看,這道題應該這麼做…」「寶貝,杯子會摔破的。還是媽媽幫你倒水吧」。

藥方: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生活中鼓勵孩子多嘗試解決不同的問題。孩子只有不斷嘗試才能收穫各種各樣的經驗。這些經驗慢慢積累轉換成能力。

當孩子成功解決一個問題時、家長應當及時給予正面反饋,也就是肯定。這樣便能培養出足夠的自信。今後就算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退縮。

癥狀二:被孩子的情緒綁架

上周帶女兒逛超市,看到這樣的一幕。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拉著媽媽的衣角大聲哭喊「我就要買奇趣蛋…」。媽媽勸說到「上個星期給你買了一箱,你才玩了兩天。今天不買,乖」。顯然小女孩不買賬,繼續歇斯底里在地上打滾。周圍人都把目光投向她們,媽媽的表情略顯無奈。「好吧,好吧,買。」小女孩破涕為笑。拿著奇趣蛋歡歡喜喜走向收銀台。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家長,一看見孩子情緒失控就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就算一開始很有原則,到了最後也可能為了換取片刻寧靜而選擇答應孩子的無理要求。

有些長輩在這方面更為嚴重,幾乎見不得孩子哭鬧。一見孩子流眼淚就開始萬分心疼,百依百順。孩子從此多了一項新技能,用自己的負面情緒操控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以及不合理要求。

家長們這樣做剝奪了孩子感受負面情緒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和它們和平相處。

藥方:認識情緒—分析背後原因—安撫情緒—設定界限

從孩子開始發展語言能力開始,孩子有情緒產生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你現在的感受是……,是因為……?」設定界限是指家長可以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緒但不包括破壞性的行為。家長必須明確的擺出界限,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會因為他們的負面情緒而妥協。

上文中,媽媽在超市遇到孩子非要買玩具耍賴不走的情景應該怎麼處理。首先媽媽要教孩子認識自己情緒。「寶貝,你現在看起來很傷心,是因為媽媽沒有答應給你買玩具,對嗎?媽媽可以抱抱你嗎?今天不能買玩具,如果你還是覺得很難過,可以大聲的哭,但不能在地上打滾。」

癥狀三:被孩子的人生綁架。

你有你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你無法代孩子過一生。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是最重要的,這樣對孩子也更好。

有些家長一有了孩子後,就會把孩子視為全部。畢生的目標就是將孩子培養的很優秀,其他一切都可以犧牲,其中包括自己的愛好、娛樂休閑、理想。假如你是一個媽媽,你有多久沒有出去旅行?你有多久沒有去看一場自己想看的電影?你有多久沒有和閨蜜享受慵懶的下午茶?

我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養育孩子上,密切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白天忙得像個時刻不停轉的陀螺,只有晚上那個疲憊身軀才完全屬於自己。

漸漸地我們越來越脆弱,只要孩子稍有不適就會牽動我們每一根神經末梢。「哎呀,怎麼又發燒了?」「怎麼又不開心?」「別怕,我來幫你。」連我們自己都沒有發覺已經悄無聲息地被孩子「綁架」。

我們不再是自己,我們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人生。

藥方:單純變換頻道—重塑人際關係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周末單純的陪孩子玩我們不覺得放鬆反而更累。那是因為我們在陪孩子的過程中精力並沒有得到恢復,而是消耗。這種看似玩的休閑娛樂實則是被動的休息。

要改變這一現象我們需要變換頻道。每一周找出幾個時間段和自己獨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讓自己全身心放鬆產生愉悅情緒的事情。

例如,我會在周一晚上老公和孩子都睡著後畫一個小時的禪繞畫。早晨六點至七點一個人安靜的閱讀。這些不被打擾的時光和讓自己快樂的事讓每一天的我都覺得精力充沛。

有了孩子後,和朋友約會的次數越來越少。偶爾見面也會以匆匆忙忙一句「下次有空再約」結束。而那個「下次」遙遙無期。一段深入的人際關係可以讓人長期保持正面情感。更不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漩渦無法自拔,想要改變這個狀況,不妨和閨蜜約定好時間一起喝杯下午茶或者出遊。

每一個家長都竭盡所能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未來。每一個孩子都想讓孩子在自己的庇護下健康、快樂成長。而太多的給予和庇護恰恰會讓孩子失去豐滿羽翼的機會。儘早從孩子的「綁架」中解脫出來意味著我們和孩子都能更好的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願每一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不曾遺忘自己!

淡定,淡定!

推薦閱讀:

011.與喵共舞5~喵的幼兒急疹護理問題總結
201.與喵共舞~周末藍色港灣
新生兒的運動玩具,沒你想的那麼複雜!
漸行漸遠的親情
329.與喵共舞175~元旦去買鞋

TAG: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