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平台備案沒含金量了?其實真相是……
無論是對於 P2P 平台還是投資人而言,合規備案這件事就是個達摩克利斯之劍,懸而未決之日,總歸是心中有忐忑。對投資人而言,投平台不敢投長期,對於一些平台而言,不敢輕易擴張業務,萬一備案失敗可能公司都不開了。
平台備案大跌眼鏡?
備案的聲音鬧得越來越大,媒體大肆渲染,雷聲越來越大,雨點終於最近來了。廈門兩個平台已經搶先備案,農金寶互金(不是農金寶)和乾方位。
要不是這兩個平台傳出備案消息,估計很多人和小馮妮兒一樣都沒聽說過這兩個平台。
這兩個平台,小馮妮兒一看感覺好像是 5 年前的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設計水平,按照我之前反覆強調的平台選擇標準,估計這兩個平台分分鐘就被我篩選下去了(現在想想真是打臉)。不過大家可以前去看看,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有沒有。
既然不能「看臉」,咱去看看其他情況。乾方位是做供應鏈金融的,到 2 月總交易額2800 多萬,累計投資人 1535人,最大單一借款人待還比重為 17.42%。在看農金寶互金,到 2月交易額為 1.4 個億,前十大借款人待還金額佔比居然為 39.79%,看到這我已經雙腿瑟瑟發抖,清一色的迷你平台,借款人集中度高,客氣一點說,我真是不敢投。
看網上好多人吐槽,這麼高高在上的備案結果搞到最後就成這樣? WTF!最近看好多人和好多作者都在討論,備案不過如此,沒啥含金量。這兩個三線小平台的上位徹底把平台備案的神聖感撕成一地雞毛,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為什麼廈門搶跑,其他地方難產?
其實大家知道,在 P2P 界真正的戰場在北上廣深,其他城市的平台無論從大平台數量、發展程度和創新能力都遠不及此。所以,越是非主流的地方備案壓力越小,無論是對監管層和平台都是這樣。對監管層而言,地區平台少,知名度和關注度較低,涉及資金量少,監管層壓力小。對於平台而言,越小的平台歷史包袱越小(如現金貸、大標、首付貸等),按照規則整改不是什麼難事,而且競爭壓力較低。
相反,越是 P2P 發展密集的地方,監管層監管壓力越大,因為平台動輒上 10 億的待收餘額稍有不慎就是大的社會問題,維穩始終是監管層的最大顧及。越是這樣,重點地區的驗收越是謹慎越是慢,而那些二三線地區的備案就會進展很快。
平台備案有沒有含金量?
對於目前備案的兩個平台,咱們投資人最大的疑惑莫過於平台備案到底有沒有含金量。我認為還是有的,但是要看地區。這兩天我和 P2P 發展一線地區的業內人士交流,整個行業環境用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形容也不為過。
有背景、有資源、有實力的平台自然是不愁備案的,多少就是個時間問題,而那些可上可下的中小平台就不一定了。目前這類平台正在收縮業務,就怕備案過不了錢白花了,工作白做了。根據我的預測,北上廣深地區的平台備案不會特別容易,也可能延期,尤其是首批備案會更加慎重。而非主流地區平台將不斷出現備案的消息。
至少在浙江而言,由會計師事務所和律所進駐平台一個月進行調查,整個過程還是很嚴格的,所以獲得首批備案資質的平台一定是有品牌效應,這個「牌照」會值錢,甚至已經有人想做備案後公司買賣的生意了。
而對於非主流地區的平台我就不好說了,畢竟備案是下放到各地金融辦,然而各地的監管做法必定是五花八門,所以不可同一而論。對於投資人而言,大部分人投的平台都是一線地區的平台,那麼對於備案還是要持續關注一下。
看了下大家對備案的吐槽,有一點我是認同的,備案是一道基礎的平台篩選門檻,並不是說平台備案就萬事大吉了,畢竟各個公司的實力不同,通過備案不等於不會逾期不會出現壞賬。對於一些合規程度高的平台,小馮妮兒認為備案是早晚的事,不必太過糾結,投長期不影響,凡事讓你糾結的就別投了。
總結一下
1、對於不同地區的平台,首批備案的含金量程度不同。一線地區平台首批備案含金量更高,二三線地區次之。
2、持續關注但不迷信備案,合規程度高的平台可以投長期鎖定收益,沒把握的不投。
3、備案是P2P 平台從業的准入規則,投資決策還要結合平台實力、團隊能力、底層資產、兜底能力做綜合考量。
4、這個時候確實不適合去高返平台擼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