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來」的希臘文明——淺談古希臘文明中的外來因素
作為一個產生時間相對較晚,且發展過程中出現斷層的文明,古希臘在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受到來自周邊較發達地區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的來源又主要可以分為埃及、黎凡特以及兩河等三類。本文整理自我之前的一篇回答,系在自己學習過程中對相關知識點的梳理與總結,也可視作一篇圍繞該主題整理而成的讀書筆記。末學後進,此論題亦非專業方向,而引為參考的書目出版年代也參差不齊,學術成果或同今日有所出入。文章中倘有不足與謬誤,歡迎各位討論指正。
米諾斯-邁錫尼文明
米諾斯-邁錫尼文明時期的希臘世界呈現出顯著的東方色彩。奧斯溫·默里甚至直接將米諾斯剔除出「希臘文明」這一概念之外,認為這個處於克里特島、以克諾索斯為中心的文明是埃及、兩河文明帶的一個邊緣地區,而這一說法亦有其根據。米諾斯文明的宮殿群建立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彼時的埃及文明早已發達成熟,且開始向整個東地中海拓展自己的影響力。在這一前提條件下,米諾斯文明同埃及文明之間勢必有所聯繫。公元前19世紀的埃及法老辛努賽特三世的墳墓中出土了來自克里特的多彩陶皿,而同時期的克諾索斯王宮中則發現了閃綠石制的埃及人物塑像。這清楚的表明,早在這時,兩者之間已開始進行廣泛的交流。
大約在公元前1700年,最早的一批克諾索斯宮殿被毀,可能是由於國內革命或地震。不過,宮殿群很快得到重建,規模形制更勝以往。而克里特同埃及之間的交流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在政治上,埃及底比斯的一副繪畫描繪了前15世紀克里特人向法老圖特摩斯三世進貢的場景;而民間方面,克里特生產的陶器和橄欖油也在這一時期大量銷往埃及。與埃及的國際往來為克里特的藝術風格帶來了重大影響,在克諾索斯王宮的議政廳內,埃及風格的自然風景畫環繞四壁;國王還擁有一台象牙所制的遊戲桌。
而埃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影響則較為複雜。同其他文明一樣,克里特國王身兼神職,負責全國的生產分配。這種由宮殿主導經濟分配的方式同兩河流域的城邦相像。然而所不同的是,米諾斯文明的國王和他的官僚團隊在一個城市中主導全國範圍內的資源配給,展現出了顯著的中央集權化特徵,這又同埃及的情況頗為類似。介於兩者之間的米諾斯究竟更傾向於哪一方?還是說這種政治特色是米諾斯的獨創?目前還尚未有定論。
除埃及之外,米諾斯文明同亞洲也頗有淵源。這一文明的語言同印歐語系的希臘語截然不同,反而與小亞細亞西部的呂底亞、卡里亞地區聯繫密切,因而他的文字(稱為線形文字A)至今尚未解讀。克里特宮殿內將雙面斧作為神聖的象徵,這點也同小亞西部的卡里亞地區相同。除此之外,他們所使用的計量單位是巴比倫輕量制塔蘭特,至於這種單位是如何傳到此處則有待查證。種種跡象表明,米諾斯文明同時受惠於埃及和亞洲文明,其中埃及的影響更加直接,但我們亦不能簡單地忽略其中的亞洲成分。
邁錫尼文明位居希臘本土,在經濟、文化上均受惠於米諾斯文明。他們的語言與後來的希臘人同屬印歐語系,因而從血緣上和地理位置上看,邁錫尼比米諾斯更適合被稱作希臘文明的始祖。這一種族具有顯著的軍事色彩,他們很可能在公元前15世紀滅亡了米諾斯文明,又在前12世紀參加了對黑海入海口附近的特洛伊的圍攻戰。不過在這之後,來自北方的多利亞人、俾奧提亞人和帖撒利人開始南遷,同邁錫尼文明爆發了正面衝突,最終導致了這一文明的覆亡。
東方化時代
邁錫尼文明滅亡後,希臘進入了長達3個世紀的「黑暗時期」。儘管勒夫坎地等墓葬表明,黑暗時期的希臘仍可能存在有發達的物質文明,但這三百年間希臘文字失落、藝術凋敝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此情況下,希臘文明很容易受到發達的東方文化的影響,而該影響最為集中、最為顯著的時段就是前8-7世紀的「東方化時期」。
「東方化時代」原本是一個藝術史上的概念,單指在這兩個世紀期間希臘藝術呈現出的東方特徵,如東方化的動物圖形取代幾何紋飾,成為陶瓶繪畫的主流題材。不過,後來的進一步發掘表明,這一時期希臘對東方文明的借鑒恐怕不僅限於藝術。德國古典學家瓦爾特·伯克特認為,在歷史上,近東的工匠會不斷遷入希臘,而湯因比在軍事工藝方面的證據則暗示,這一趨勢的產生更在黑暗時代之前。希臘艦船慣例飾以馬頭,希臘士兵的頭盔頂飾也被設計為馬鬃型。據此,湯因比將這一發端於邁錫尼時期的軍事傳統追溯到某個「崇敬馬匹,且具有豐富礦產和冶金天賦」的民族,而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正是小亞細亞的赫梯人。此後,在公元前8世紀,希臘地區的武器形制同亞述和烏拉爾圖的武器淵源頗深。
希臘在醫學和宗教上的發展則更加離不開來自東方的啟蒙。以《荷馬史詩》為代表的早期希臘文獻表明,古希臘人將瘟疫視作神意,是諸神對共同體不敬、褻瀆、道德淪喪等行為的一種懲罰,因而早期的醫師往往兼有預言家、祭司等多重身份。巧合的是,縱觀遺留下來的希臘神話,具備這些形象的傳奇人物大都具有東方背景。傳說中底比斯的建立者卡德摩斯是一位來自腓尼基的王子;協助雅典袱除瘟疫、重建秩序的埃匹門尼德則來自克里特,則提倡一套來自安納托利亞的生活衛生習俗。古典時代著名醫師希波克拉底在《論第七日》中提出人體各部分於世界各部分的關聯理論,這種思想亦見於瑣羅亞斯德教的《大元始經》,其中相關部分更能夠追溯到瑣羅亞斯德教早期的《阿維斯塔》當中。科林斯在公元前6世紀擁有從屬神廟的「神妓」,這一做法源自塞普勒斯,又隱隱同美索不達米亞有所關聯。楔形文字破譯之後,新的文獻發掘將東西方的占卜術聯繫起來:流行於地中海的內臟占卜術,最早是巴比倫的一個學派,經由敘利亞西傳,最終覆蓋了從塞普勒斯到羅馬的整個區域。
一切來自東方的影響中,意義最為深遠的可能就是文字了。繪有紋飾的希臘陶器在各個時代都有出土,但公元前770年之前,沒有任何考古資料能夠證實希臘文字的存在。然而在這之後,從前750年到700年之間的短短几十年,卻產生了幾十份文獻,這種現象說明希臘文字在極快的時間內發展成型,而要做到這點,除了外部傳入之外恐怕沒有別的途徑。希臘字母與腓尼基字母之間的聯繫也是眾所周知的。
最後,還有一個挺有趣的案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相傳公元前7世紀的科林斯僭主庫普塞洛斯自出生時便被拋棄,在搖籃中順水漂流,幸運的為人救起,最終撫養成人,成就霸業。這個故事是不是聽著有點耳熟?沒錯,在從伊朗到希臘的幾千公里土地上,分布著上百個類似的故事情節。這大概是東方文化西漸的一點小小佐證吧。
總的來說,在這一時期里,希臘地區主要還是受亞洲影響較多。不過這並不代表埃及對希臘便沒有作用——事實上,希臘人同埃及之間的交流從未斷絕,前7世紀早期,埃及法老普薩美提克在舉兵反抗亞述時便得到了一支希臘僱傭軍的幫助,這也將一個埃及舶來詞引入到希臘語當中——埃及人將前來助戰的外籍軍團稱作「說外族語言的人」,結果這個詞語被希臘人翻譯到本國文獻當中,便有了希臘人稱自己為「alloglossoi」,「說外族語言的人」的奇事。不過,此時埃及的影響,不論對亞洲還是希臘都已大不如前。
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東征使希臘文明的傳播範圍遠達印度,但同時也開啟了一個希臘「亞洲化」的進程。這一進程首先體現在政治上。亞歷山大在東征期間曾致書,要求希臘城邦將他本人敬奉為神。活人封神,希臘文明中向來無此傳統,但類似的做法在亞洲卻屢見不鮮。亞歷山大本人曾在埃及被尊為法老,他的繼承者之一托勒密也延續了這一做法。實際上,除了安條克二世的馬其頓之外,剩餘兩大希臘化王國塞琉古、托勒密,乃至後來的本都和埃及,在行政體制上都很大程度上延續了亞歷山大之前當地的既有制度。而亞洲的管理體制,將在羅馬時代對歐洲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
亞洲的科技成果、哲學思想也為希臘的精神文化領域帶來了革新,隨之帶動了希臘化時代的一系列科研成果,領域涵蓋從數學、天文學到文學、史學等各個領域。保存在巴比倫的占星資料、幾何數據在阿基米德、阿波羅尼烏斯手中得到了傳承和發揚,而希臘化時代新興的哲學學派,如犬儒學派、伊壁鳩魯學派等對於東方的思想和傳說也展現了相當的了解。大量東方的神祇被引入到希臘人的信仰體系當中,或是在原有的希臘神譜里找到替代物,如伊西絲、德墨忒爾便被簡單粗暴的統合起來。
坦白的說,在希臘化時代,各地資源大都集中到國王手中,而這些國王為了獲得僱傭兵、建立城市,均選擇不遺餘力的拉攏希臘人,故而造成了國家資源集中於希臘人之手的情況。因此,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史中較為閃耀的名字也大都是希臘人,從中我們很難確知,亞洲或埃及對他們產生了怎樣的、又是何種程度的影響。不過,至少在政治上,埃及、亞洲的政治遺產對希臘的影響是可以確證的,甚至建立在當地的「希臘化」王國,總體看來也不過是在原有國家基礎上,加蓋了一個由極少數希臘移民組成的尖頂。而對於亞洲物質財富對希臘社會的影響,筆者學歷所限,力有未逮,在此就不獻拙啦。
就我個人觀點來看,希臘文明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還是受亞洲影響更大一些。埃及文明在希臘文明發端時期曾對其產生過非常直接的作用,然而隨著多利安人的入侵,這種影響也因為邁錫尼文明的滅亡而出現了斷絕。在黑暗中重生的希臘文明,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均同亞洲往來更密,而希臘世界鼎盛期的一系列舉措,從大殖民運動、愛奧尼亞文藝復興、希波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大王和約,最終到亞歷山大東征,無不同亞洲有著直接的關聯。所以總的來看,古希臘文明還是受亞洲影響更深。
參考書目:
《早期希臘》奧斯溫·默里
《東方化革命》瓦爾特·伯克特
《希臘世界》西蒙·霍恩布洛爾
《古希臘的勞作》G.格羅茲
《希臘文明中的亞洲因素》威廉·雷姆塞
《希臘史》J.B.伯里
推薦閱讀:
※菲律賓總統首次發表春節賀詞,中菲關係是否會更進一步?
※觀看《六扇門》有何感想?
※如何看待馬拉拉獲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博克圖 | 有鹿的地方
※講述歐洲歷史比較好的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