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1歲寶寶對話?

在稍縱即逝的歲月里,寶寶1歲多了,發育時鐘會告訴他該停止做小嬰兒、變成「小大人兒」了。父母也會發現,寶寶不再那麼「聽話」了——他(她)會時不時與你抗爭,也會時不時耍個小聰明,甚至會時不時有一個「嚇死人」的舉動……一系列新情況讓習慣了一年來抱著嬰孩、唱兒歌、念叨著「寶寶乖」的父母突然亂了手腳,不知道該如何與寶寶對話了。

「該教訓嗎」?「還太早吧?」

「講道理?」「聽不懂啊」!

一個新問題就這樣又愁壞了爸爸媽媽們。

首先,父母要清楚地知道,過了1歲,寶寶的表達有著更深的含義了,「爸爸媽媽」是一歲孩子的過渡語言,而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呼喚,要盡量給予有信息量的回答。

現在,絕大多數寶寶都可以清晰而自然的叫出「爸爸」、「媽媽」了。許多父母會沉浸於無比的喜悅中,並更加努力擔當起爸爸、媽媽的角色。那麼,父母們知道孩子每次叫「爸爸」、「媽媽」都有著怎樣的深意嗎?

一歲的孩子是個小科學家,任何他感到新奇的東西,都要用手去摸摸、去研究一下。這時,父母就要特別注意了,他(她)和大人的正式對話也就正式開始了。比如,當他(她)摸著一塊積木習慣性地叫「媽媽」時,如果你只回答「媽媽在」或者「寶寶玩吧」,那麼,孩子的交流就被你粗魯地阻止了。這時,她可能想聽媽媽講「這是積木」「圓的」「紅色的」「像大太陽一樣的圓積木」……你看,兩種不同的回答,為孩子打開的可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其次,與孩子的交流要充滿藝術,而不是硬對硬式的命令。要讓「1歲+」寶寶從父母的語言中想像出快樂的畫面。

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絕對是進入了似懂非懂的階段,因此父母談話的藝術足可以影響孩子的性格乃至一生。許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走,寶寶洗澡去!」而孩子把小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或者從小嘴巴里蹦出一串的「不,不,不」。此時的小寶寶,也許是不愛洗澡,也許正想著干點別的。如果父母強行打斷,「快去,洗澡去!」,會讓孩子感到不講道理甚至恐懼。不妨嘗試另一種交流方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水桶?」,或者「寶寶今天準備帶哪個好朋友(玩具)一起洗澡啊?」這樣一來,孩子的大腦里會立刻出現他(她)和小鴨子、小水桶在水盆里嬉戲的場景,開心前往。

父母最關心的都是寶寶的身心發育,美贊臣藍臻的乳鐵蛋白+乳脂球膜+DHA配方,貼近寶寶天生營養需求,還能增強抵抗力,一起見證寶寶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在美國當一名女童子軍(Girl Scout)是什麼樣的體驗?
還在談屏幕色變?看看谷歌、蘋果等巨頭公司,用什麼方法解決兒童屏幕成癮的問題
佩奇小豬動畫片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啊?
英國孩子學習自然拼讀的6個階段以及中國孩子學習拼讀的4個方面(家長英語不好也可以在家教孩子)
情商提升的方法:戒掉中國式逗小孩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