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特教會》——第五章第二節

終於還是利用各種邊邊角角的時間把最後這點攢出來了,全書正文部分至此完結。至於附錄的內容,以後再說吧。

謝謝列位朋友的支持!


革命之後:黑暗歲月,改革之時

因腐敗而臭名昭著,因1948年的戰敗而威信掃地,法魯克王朝於1952年被推翻。很快納賽爾上校成了新的掌權者。不久,他便在全國推行一場社會主義化運動,令基督徒深受其害。許多科普特家族在工業、銀行和公共服務業有著重大的利益,如同其他富有的基督徒或穆斯林一樣,長期以來,他們飽受民族主義者的攻擊。上埃及地區信奉基督教的大地主們感到在這場土地革命中受到了劫掠。那些科普特人於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政黨也被悉數取締。

1955年,科普特人的個人地位問題由地方法院移交至國家法院。科普特「瓦克夫[Nx1] 」也遭到徹底的抄沒。(這也是宗教財產的普遍遭遇)「社群委員會」也遭到解散(後於1972年重建),大量富裕的基督徒與穆斯林移民美國、澳大利亞、歐洲,並使之成為人數越發眾多的海外僑民的聚居地。

然而,儘管頗為混亂,納賽爾時代也成了教會的革新期。這尤其要歸功於精力充沛、銳意改革的宗主教西里爾六世。今日,所有科普特人一致認為,他是現代的一大聖徒。一方面,他重新奪取了社群的領導權,另一方面,這位曾經的隱修士將恢復隱修院制度的生機作為工作重心。著名的星期日學校培養了以Marra el-Mesk?ne為首的一批新世代青年僧侶,他們渴望重拾沙漠神父們的靈修之舉。在其襄助之下,西里爾六世在數年間成功重建了留存至當時的約十二座修道院。

今日的東方式靈修

埃及隱修院制度的復興對整個科普特社群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因為在埃及,一直以來,隱修院哺育了僧侶階層與世俗社區之間持久的對話與成果豐碩的互動。

禮拜儀式是科普特人生活的中心。受隱修院習俗的影響,它過程漫長(至少3個小時),參與人數眾多(教堂里人山人海,彷彿要炸裂開來)。社區性,參與性,這些引人注目的特點極大地強化了信徒之間的聯繫:神甫一直勸告信眾們全身心地投入聖體禮儀之中,並堅定地表達出虔誠的信仰。大量以阿拉伯語而非科普特語寫就的文章賦予了彌撒儀式一種明顯的宗教教育意義。乳香(古埃及稱之為sontjer,意為「敬神之物」)大量地焚燒著,聖像和聖遺物受到了純真、熱烈而虔誠的朝拜,以反覆而又如此獨特的腔調唱出、有時也由瞽目歌手鐃鈸演奏的繼承於法老時代的頌歌,以及那些混雜了科普特語、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些許殘留的文本中對於基督傳說偉大性一以貫之的確認,這一切都使得科普特的禮拜儀式成為了一個密儀般的空間與時間,信徒們於此重拾滿懷敬意的親密。

正是在這禮拜儀式中,尤其是聖體聖事中,我們可以最為深刻地理解到,無形之物確乎存在。它與那真誠於上帝的信仰渾然難分,哺育著科普特人的靈魂。因而,聽見信徒確鑿地說他「看見」了在祭台上的神父四周,天使們唱著頌歌,這一情形並不罕見。

節日繁多的年曆

對科普特人而言,時間是神聖的。關於上帝、聖母、列位聖徒與殉道者的諸多節日一個接著一個,以極高的頻率貫穿全年,一如古埃及時那樣。 它們中有些為埃及所獨有,或是染上了鮮明的本地色彩:1月19日的主顯節或曰主領洗日素來便是尼羅河流域的重要節日,而聖家入埃及的「聖家紀念日」(6月1日)、Sham en-Nessim(復活節周一),它們既是鄉野的節日,也是全國的節日。在這期間,穆斯林與基督徒彼此靠近,濟濟一堂。此外,穆斯林以友好的姿勢加入其基督徒同胞的盛大節慶,這樣的場面並不罕見。這些節日通常在齋戒或小齋之前。它們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時間之長,在一年之中大約佔了250天;此外也是由於以下的事實:儘管有著現代化的生活節奏,但那些世俗之人依然會慶祝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聖母升天節的齋戒(8月7日至22日)甚至還為許多穆斯林女性所遵守,以紀念聖母瑪利亞。

最後,全年的高潮則在於前往各聖徒和殉道者的墓地朝聖,甚至包括那些聖家訪問過的地方:一系列的洗禮、獻祭牲畜、集體的康復(此句原文直譯如此,含義不解)、莊嚴肅穆的遊行、歡樂的舞蹈和野餐。這一切構成了一個真正的「神聖鄉村遊藝會」的盛大活動,將社群的身份意識黏合為一體。許多朝聖活動的源頭都可以追溯至法老時期。而穆斯林也有他們自己頗為流行的朝聖活動:若我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在永恆的埃及中,十字架和新月都在小心謹慎地接納著來自最為遠古的遺產。

伊斯蘭與科普特,處於危機之中的和諧共處?

隨著薩達特總統登上權力的寶座,納賽爾式的社會主義計劃迅速遭到廢棄,對外向西方更為全面地敞開國門,對內則施行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科普特人的經濟狀況也隨著總體的經濟形勢一併向好。為了實現其與以色列和解的願望,薩達特總統頗為倚重其科普特裔部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而後者為戴維營談判這一積極事件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薩達特的政策也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溫床。伊斯蘭主義者要求徹底實行沙里亞法。根據這一源自《古蘭經》的法律,基督徒不過區區二等公民。薩達特對此態度曖昧。1981年5月至6月,基督徒與穆斯林在開羅爆發了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促使總統對穆斯林和科普特社區各打五十大板:個性強硬以致令總統感到不適的宗主教欣諾達三世被正式罷黜。不久之後的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總統遭到穆斯林極端分子的炸彈襲擊,不幸身亡。

他的繼任者穆巴拉克則採取行動,試圖緩和局面。1985年1月,接受了不再明面干政的交換條件後,欣諾達三世重登宗主教之位。儘管其範圍仍屬小眾,但藉由埃及所遭受的嚴重的經濟危機,伊斯蘭極端言論得到了良好的溫床。在其中,科普特人往往成為了國家一切問題的替罪羔羊。兩大社群衝突的影響被壓到了最小,這不僅是政府部門活動的結果,甚至教會自身也參與打壓——後者鼓吹著全國和解,惦記著向國家政權大表忠心。這一境況解釋了科普特移民的增多。大量的科普特人僑居美國、加拿大、西歐、澳洲,他們冒著激怒或妨害國內基督教徒的風險,毫不猶豫地在國際媒體上發聲,揭露後者所遭遇的問題。

無論人數多寡,科普特人並不以少數族裔自居

近年來,關於科普特人的數量,人們爭論不休。官方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科普特人約佔埃及總人口的6%,約450萬人。他們的分布極不均勻:20%居住於Assiout地區,但在德爾塔三角洲的部分地區則僅分布有略多於1%的科普特人。教會的信徒則通常要多得多,已經超過千萬。

然而,無論他們有三百萬、六百萬、七百萬或是一千萬人,科普特人都不是可以忽視的少數族裔。在如今的埃及,他們舉足輕重,並成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他們為這個國家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自本世紀初以來,他們便不斷出現在埃及文化的各個領域——後者正憑藉其熱情,影響著整個阿拉伯世界。科普特人重又回到了那些最有利可圖的行業的中心:製藥業、汽車製造業、紡織業、時尚、商業、醫院、建築業和旅遊業(掌控了一半的旅行社),並擁有大量自由職業者,如醫生、藥劑師、公證人等。但我們也不能忘記,也有許多科普特人在上埃及地區的農村世代務農,而開羅那些不幸的無家可歸者多數為科普特人。

這便是為何許多科普特知識分子拒絕將其社群視作少數族裔的原因。他們與埃及的歷史密不可分,是這一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事實上,埃及的科普特人和穆斯林分享著同樣的多元的身份認同,這種認同塑造了埃及民族如今的特點,這也是埃及數千年來文化與宗教長期積澱的成果。誠然,在隱修院復甦的激勵與欣諾達三世的強力掌控之下,已然成為了「科普特民族」的先聲。正是這種宗教復興主義讓許多擔憂著在埃及強制推行伊斯蘭主義模式的科普特人找到了對此合適的回應。但是,這樣一種宗教狂熱與宗教身份認同的回潮固然有其無可置辯的積極影響,卻又將遲滯族群的現代化進程,將世俗人士在社群演變中的角色邊緣化,並抑制科普特族群的政治參與。


[Nx1]一種宗教的不動產基金

推薦閱讀:

TAUS翻譯行業報告解讀
0755翻譯: 我的早年生活(溫斯頓·丘吉爾)
乾貨| 擁有4年翻譯經驗人的5點深刻體會
SH36翻譯:說木葉 (林庚)
繼劉燁後,翟天臨也發博懟《演員的誕生》剪輯,這要組團炒話題?

TAG:翻譯 | 宗教 | 埃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