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的每一把弓就像是藝術品,用心血和時間雕琢而成

在古代戰場上,如果遠距離作戰,哪種兵器最強?

很多人都會回答說:弓箭。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堪稱是最可怕、最致命的武器。后羿射九曜的傳說,向來膾炙人口。雖說現代弓箭不能廣泛用於戰爭、打獵,但依然有人以此為樂,與弓為伍。

1963年,在中國山西朔縣峙峪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鏃。該遺址的年代約為距今2.8萬年。

人勿欺弓,弓勿欺人

李青陽,中國冷兵器製作達人,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理事。十五年來專註於傳統弓箭的製作。

一棟位於黃桷坪電廠附近的舊房子,便是李青陽的工作室,裡面除了琳琅滿目、亂中有序的制弓材料,牆上還懸掛著他收藏的各式各樣耐人品味的弓,頗為壯觀。

「清弓不論磅數的大小,射程都是兩百米以上,重的弓需要力量大的人使用,輕的弓它需要力量小的人使用,可謂是人勿欺弓,弓勿欺人。」弓箭,毫無疑問是李青陽最引以自豪的話題,從中國古時候的歷史講到了世界不同時期弓箭的常識、種類、應用、參加騎射比賽的奇聞趣事,娓娓而談,來到他這裡的人總會收穫頗多。

當人們拉弦、使弓的過程,身體的能量也在儲存與猛烈地釋放,這不由得感覺到和人合二為一的弓是活的。

鶴羽獨舞,至死方休

「劍未出鞘血封喉,彎弓射鵰競風流」。

李青陽清楚的記得在第一次接觸弓箭之後,自己那股熱血沸騰的勁兒,足足三天沒睡著覺,一直上網查看與弓箭有關的視頻。

(自古中國武藝流傳有一句話:「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

弓箭文化斷層以後,恢復不易,挖掘、整理極為艱難。他通過古籍、博物館實物探訪,收藏研究,一點一點粘合歷史的縫隙。

「越了解它的發展歷史,就越會被它的深厚文化所吸引」。祖先幾代人都是從事跟弓箭有關的事業,父母也是現代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從小就擺弄著「十八般兵器」長大的李青陽覺得自身對弓箭的興趣是從靈魂當中就有的。

(騎射、散打、舞刀弄槍,李青陽可謂是手到擒來,多次參加國際比賽、受邀各種演出)

在研習傳統角弓之前,做過其他工作,可是總覺得不對勁兒,一心撲在弓箭上的他索性放棄了之前的事業,專心研究古典弓箭的製作,久而久之,這已經成為他決定奮鬥一生的事業。

「研習弓箭,有一種宗教式的信仰。工匠,其實就是個苦逼行業、勞苦命,在做這行之前要做好心理準備,發家致富就別想了,能維持生活就很不錯」。但這對於李青陽來說,這並不是所謂的埋頭「堅持」,於他,是一種精神享受,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內心的這份堅守是讓他感到滿足和愉悅的。

就如悟道,將中國制弓之法傳承,將中國文化弘揚世界,不讓時光磨滅它的光輝,這就是李青陽堅守的道。

為此他也一直在尋找弓箭蘊藏的武士精神:鶴羽獨舞,至死方休。

(弓箭上面的裝飾紋路,寓意「分水如意福壽萬年綿長」)

做弓就是做人

在古代,弓箭的製作流程都有所分工,在現代,整個製作工序都是一個人完成,耗時也就相對更久一些。

280多道純手工工序,3年時間,一張角弓並非一木一弦的簡單結構,受時節對材料的影響,其繁雜的工藝細節、製作難度、耗時之長,遠超想像。

(工匠總結累積的經驗,經過時間實踐,於是弓箭的每個製作工序都有特定的規定,從材料的選擇到製作的精益求精。)

冬伐木,春取角,夏制筋,秋合之,打亂順序的四季,這才是做弓工藝的一個周期。就如陰陽調和的自然之道,做弓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一個箭客的光芒與生命,往往就在他所馴的弓里。

(冬天砍伐竹子和木材)

(春天採集牛角)

(夏天收集牛筋)

(秋天不冷不熱,濕度適合做弓)

「在製作弓箭的過程中,要不斷地看到自己的問題,如果看不到了,那就是知識邊界到頭了。」彎弓如滿月,李青陽做的每一把弓就像是藝術品,用心血和時間雕琢而成,許多弓箭愛好者、收藏家以及傳統文化的研習者都是他的常客。

傳統角弓多用竹木、動物的角、魚膠和牛筋製作而成。質量上乘的弓一般都由動物角製成。

「因為傳統弓箭製作流程複雜、耗時長,製作成本上萬,要賣到2.5萬元左右的價值才值得回它的尊嚴,但由於市場的小眾,文化還在恢復的過程中,現在的弓箭真的是「賤賣」。」

但在這制弓十幾年的日子裡,李青陽也感覺到了文化在恢復的過程,「以前做好的弓放在門口都沒人要,但前段時間被人盜竊了一把弓箭,偷弓的人很專業,通過他現場的作案痕迹能感覺他的聰明勁兒,但也是最傻的,什麼都沒偷就偷了一把弓箭走」。李青陽搖頭笑笑說道小偷詳細的作案手法,讓人哭笑不得。

錙銖必究,一射一生

商業產品總是尋思著賣個好價值,匠人拿作品說話,好壞讓時間檢驗。「知廉恥,亢名節,錢要掙,但要放在第二位。首先要考慮的是怎麼傳承民族文化,禮射之道更不能丟。」

對李青陽而言,做壞了一張弓,那就是壞了一輩子的名譽。

一般上李青陽那兒定製的,都是老顧客,他也要看對方真喜歡才會做。為此他打趣道,迄今為止都沒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弓,每次製作中在弓上貼好標籤「自己的」,被顧客看到,總是用各種手段尋思著來買,現在貼「報廢」,還是沒能留上一把,每次一做完,馬上就售空。

今年一定給自己留張好弓,說什麼都不賣了!」。

最後在談到傳承這個話題時,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李青陽認為,先要讓孩子內心自發地感受到這份美好與驕傲。於是,最近去阿壩制弓的他每天帶著兒子喂馬、訓馬、體驗做弓,讓孩子親自感受這其中美好。

錙銖必究,一射一生。

弓箭承載著博大的文化,但在傳承的過程中很多知識被人們忽略、遺忘、曲解、誤傳,匠人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護、承接。制弓人的傳奇,還在續寫,「別讓它們斷在這個時代里」。

…………………………………………

部分圖片由李青陽提供/ 手藝網綜合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木家】


推薦閱讀:

只要是用來打打野兔之類的,下面哪把弓更好?
都說反曲弓是手動檔,複合弓是自動檔,那麼直拉弓呢?
弓箭的箭頭大概有哪些種類?分別的優劣是什麼?
如何看待2015年土耳其Biga傳統弓邀請賽中國隊退賽的事件?
現代弓箭與現代弩機對於目前的纖維織物類防彈設備(凱夫拉之類的)及鋼材料頭盔的殺傷能力如何?

TAG:武器 | 弓箭 | 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