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物聯網野心背後的男人
小米的快速崛起,是近年來中國商業圈的一大現象級事件。
據說最近,還要以1000億美金的市值風光上市了,不得不令人震驚!!!
就連扳倒過藍田,吊打過樂視,正在怒懟寶能的「上市公司在野紀委書記」,目光挑剔的劉姝威女士,都對勞模雷軍讚歎有加。
你以為雷軍就會賣賣手機,唱唱《Are you OK》?
人家可是拒絕過馬雲,能把寫程序升華為寫詩,中國最早一批教父級程序員吶。
腿毛拔下來,也比你胳膊粗。
實際上,隨著小米商業帝國的輪廓漸成,吃瓜群眾們才恍然大悟,小米宣稱的「黑科技」產品,並不是要做什麼「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雷軍的真正所圖,是通過海量硬體,成就小米的物聯網霸業。
(小米IoT平台啟動開發者計劃,使其生態鏈企業的智能硬體產品組成完整閉環)
是的,BAT三座大山,騰訊把持了人與人的連接、阿里巴巴壟斷了人與商品的連接、百度統治了人與信息的連接。
互聯網雖大,還剩下什麼給雷軍?
只剩物聯網了。
你看,除了車聯網、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這樣的行業應用,物聯網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開始扮演新的角色,物聯網養殖、智慧路燈、小米的「米家」APP等接地氣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這麼看來,雷總選的這個賽道,又濕又滑還挺長。
那麼,作為最關心中國賣鏟事業的君臨,肯定在思考:
誰賣點鏟子給雷總呢?
A股做物聯網的,君臨之前分析過高新興,金卡智能,移為通信。
但他們,還沒進入小米的朋友圈呢。
今天的主角,是位曾經陷入經營困境的A股老兵。
但經過調整,不僅在在物聯網領域動作頻頻,還順利挺進了小米的供應鏈。
沒錯,今天的主角正是小米4G模組戰略合作夥伴,龍尚科技他爹——
日海通訊(002313)。
1
日海通訊1994年成立,早期是做配線產品的。
那時候,國內配線設備大多依靠進口,日海由於對本土客戶的需求更為了解,更注重研發,很快就找到了發家致富的機會。
發展到今天,這個行業已經完全沒有進口產品了,任你特朗普再牛,將上游所有零部件禁售也不怕。
Who 怕 who?!
日海上市以後,有錢了,四面擴張燒錢不止。
上游,切入光器件領域,一舉掌控了配線網全產業鏈產品的生產能力;
下游,切入各類無線、有線工程服務領域,逐步向配線網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
行業繁榮的時候嘛,一切都好說話,扔出去的錢怎樣也能濺出些浪花,於是過去十多年,3G/4G、FTX 等帶來的大量基礎設施需求讓日海得以躺著賺錢。
但是,一旦浪潮褪去,競爭加劇,每一塊領域都有業務,但也每一塊都不算強的日海,就開始頭痛了。
從歷年財務走勢圖可以看出,日海2013年歸母凈利暴跌,2015年首度出現虧損,2016年營收出現萎縮。
再不扳舵,日海的頹勢,就要無法挽回了。
2
危急時刻,俠之大者出現。
2016年7月,原實際控制人海若公司(王文生持股 70%,配偶陳一丹持股 30%)將佔總股本19.6875%的6142.5 萬股,以16.7億對價協議轉讓給潤達泰。
潤達泰的一致行動人潤良泰,此前已有公司4.768%的股份,轉讓後擁有公司24.561%的股份,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接著,再通過協議轉讓、二級市場買入等形式,潤達泰及潤良泰合計持有日海 29.8843%的股份。
本來只是一起普通的股權轉讓事件,但這接盤俠拿下股權的價格卻值得玩味。
因為協議轉讓的溢價,是100%。
出那麼大價錢,這土豪是什麼來頭?
信息顯示,上海潤良泰物聯網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目前國內實繳募集資金規模最大的產業基金之一,總規模100億人民幣。
由前平安證券董事長楊宇翔聯合知名投行專家發起成立,基金管理團隊組成包含了國內知名的商業銀行家,投資銀行家,產業專家。
這群資本玩家將目光聚焦在物聯網領域,可不是玩玩而已。
潤良泰一接手日海,改革便雷厲風行。
首先,請來了中國電信市場部總經理劉平,出任日海的董事長。
劉平可不是阿貓阿狗,這是一員猛將。
劉平任職中國電信市場部總經理期間,正值中國電信移動業務大力發展時期,移動用戶份額從2008年的4.4%增長到2016年5月的15.8%。
全是從中國移動這個號稱「我能」的壟斷者身上硬生生搶過來的啊。
如此猛將,竟願意從兩千多億市值的老牌大國企跳槽到一個市值幾十億的小公司,他圖啥?
圖的正是物聯網這個賽道的偉大錢景。
公司的掌舵人有了,緊接著便是整頓內務,先把持續虧損的日海設備賣掉,接著再賣掉經營不善的孫公司安徽國維。
甩賣了破爛,第二步就是聚焦主業了。
拿著賣崽的錢,日海收購了日海通服37.666%的股權、持股比例增至 94.98%;接著增資佰才邦3000萬,持股2%。
日海通服的主要業務是通信工程,佰才邦則是做5G小基站。一通加減法做下來,日海夯實了傳統業務,同時也增加了產品線。
第三步,精兵簡政。
2016年下半年,日海開始精簡大批員工,員工人數由2016年初的4588人,銳減至年底的2936人。
緊接著,又發布一期二期員工持股計劃,深度綁定骨幹員工。
三板斧下來,當年日海的各項經營指標就翻紅。
2015-2016日海各項財務指標對比
3
內部整頓妥當,就要考慮在主營業務上的拓展了。
大方向,自然是物聯網,前景不用說,君臨分析過好幾家公司,想必讀者們也不陌生。
但具體如何干呢?
2017年9月,日海全資子公司日海物聯以人民幣1.2億元收購龍尚科技4位股東合計68.0918%的股權。
並於11月對龍尚科技增資4500萬,持股比例上升至73.84%。
10月,日海子公司香港日海出資2,500萬美元認購美國艾拉D輪優先股份9,684,29股,持有其9.70%的股權。
同時,與美國艾拉共同出資在中國設立日海艾拉物聯網路有限公司,日海持股70%,合資公司成立後,美國艾拉將與合資公司簽署技術許可協議,將雲平台部分技術獨家許可給合資公司。
10月,與慧與(中國)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就物聯網應用、NFV 網路等開展合作。
12月,日海公告,擬以5.18億現金收購芯訊通(包含芯通電子)10%的股權。
一年時間,馬不停蹄,日海相繼收購了龍尚科技、參股芯訊通、入股艾拉物聯、與慧與(中國)開展合作。
日海的物聯網事業版圖,就這樣迅速拼接起來。
接下來,讓君臨為你深入詳解,分析這些版圖背後的用意與機會。
(2016年全球無線通信模塊收入排行)
中國無線通信模塊收入排行榜上,芯訊通,龍尚科技分別排第一名,第七名。
(芯訊通營收以及凈利潤情況)
2016年,芯訊通的業績相比去年是快速增長的,營收7.02億元,凈利潤5423萬元。
而2016年龍尚科技營收為1.99億元,凈利潤-933萬元。
A股另一家通信模塊公司,廣和通的營收5.63億元,凈利潤4385萬元,A股對應市值32億元。
而日海這兩筆收購,才花了6.83億元,非常划算。
4
芯訊通,國內最大的無線通信模塊廠商,並不是沒有人覬覦。
移為通信也曾發起收購,乾耗幾個月,鎩羽而歸。
而這邊,日海通訊,2017年12月21日公告收購,2018年2月26號就完成了股權轉讓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站隊是門技術活,就賣身這事,芯訊通顯然知道誰的大腿更粗。
另一家龍尚科技,別看業績不咋的,但技術積累是有獨到之處的,能不能發光發熱就看你怎麼用了。
該公司現有研發人員150多人,碩士以上學歷佔30%,主要研發人員擁有平均超過5年的專業經驗。
曾獲得過 2G 模塊出貨量國內第一、3G模塊出貨量全國前三、LTE模塊出貨量國內第一的優異成績,並且是國內第一個在高通平台上量產NB-IOT模塊的廠商。
根據泰爾實驗室對市場上NB-IOT模組的最新評測,龍尚的A950模塊排在所有32家廠商的第一名。
你看,兩家在無線通信模塊業務上頗有造詣的公司,一家強於規模與渠道,一家強於技術與人才,均被日海收入了囊中。
物聯網星辰大海,終於邁出了堅定的第一步。
但君臨也曾在其他文章中分析過,模組市場競爭激烈,大部分產品同質化嚴重,掙的其實是辛苦錢。
日海自然也清楚這點,單靠模組是沒法吃到物聯網蛋糕里最美味的那一塊的。
於是乎,他邁出了第二步,與艾拉物聯的股權合作。
艾拉物聯的來頭,業外人或許不清楚,但圈內人都曉得其含金量。
據IDC提供的一份報告,艾拉物聯與微軟、亞馬遜、IBM、甲骨文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一道被評為全球物聯網平台軟體提供商的領袖,也是唯一入選的非上市公司。
艾拉物聯是一家企業級物聯網雲平台服務商,通過在設備晶元中植入自己的軟體,實現設備與終端的連接互通,建立物聯網的最終解決方案。
具體產品在冷鏈運輸 、智能家居、智慧酒店等細分行業有著強大競爭力,合作夥伴包括亞馬遜、微軟、博通、中興、中國聯通等一系列業界巨頭。
能與微軟,亞馬遜,IBM等大佬並肩,艾拉物聯已經證明了他的實力。
還有一個,是與慧與(中國)的合作。
慧與是惠普在2015年1月剝離出來的公司,專註於雲解決方案。
日海、慧與,中國三大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曾經簽訂過一份合作協議,涉及物聯網領域的深度合作。
合作協議如下:
物聯網體系結構一般分為:支撐層、感知層、傳輸層、平台層、應用層。
感知層,日海拿下了芯訊通、龍尚科技。
傳輸層,日海、慧與,三大運營商成功合作。
平台層,入股艾拉物聯,成立了合資公司。
如今,五層物聯網體系,最核心的三層都已被日海打通,在整個業界具有如此廣泛布局的屈指可數。
你再回想一下:
日海的新任董事長,早在大國企里功成名就,向前一步就是副總了,人家不做,偏偏來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圖的究竟是什麼?
推薦閱讀:
※未來物聯網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未來無人駕駛汽車暢想
※最優秀的開源智能家居平台-homeassistant介紹
※物聯網平台的生態化趨勢
※從智能冰箱看YunOS野心:人、物、服務三網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