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回憶中尋找自己曾經的影子——陶cy事件

作者:鉛華

看客紛紛散去,江水依舊東流,峰巒迭起青山依舊。萬事萬物猶有盡時,世間悲情貧苦之人成千上萬,何必為那些素未謀面之人終日發愁呢。人倘若經歷的多了,由前因而知後果了,也便知道有些事情結局終究是無法改變的了。「惟有沉默便是最大的輕蔑」,留在心裡先由他散去吧,這也這個社會教會我們的成熟。

但是這個社會中也總是不乏那些討厭蟲,就是喜歡把埋進土裡的事情扒出來,自以為是地去嘲笑那些散去的旁觀者,道貌岸然地奚落他們「缺乏公民精神」,「奴才」,「在日復一日的奴隸生活里讚歎撫摸,還自以為是活出美來的」。

日復一日的道德綁架,彷彿他們能格外做出特異似的,百無一用,受人指責了還竟敢自誇「勇敢」,這種人也是很可悲的了。

然而這個社會終於還是有這樣不肯緊跟熱點,卻熱衷於去扒陳年舊事,大行「道德綁架」之風,嘲諷公眾記憶力的流氓寫手的。

比如在下這種喪盡天良,惡貫滿盈,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奸人便是其中之一。

那麼讓我們從哪裡講起呢……

世界從未平等過,慘劇無處不在,即使是善良而富有力量的人也不得不去接受那些在陰暗角落中散發著惡臭的罪孽和不公。從出生到老去,我們都必須學會與外界保持距離,抱著「繁世繚亂,終究與己無關」的恬然心態去觀摩世間百態。

在這種意味上,「陶cy事件」既是個案,也並非個案。

之所以說是「個案」,因為縱覽研究生導師制的實踐史,僅就近兩年的狀況來看,涉及碩博師生紛爭的案例簡直多到令人髮指的境地,但能引起如此反響的卻也僅此一家。如此看來也倒不難理解校方公關的反應神經是如何培養出來的了。

至於為什麼又說不是「個案」,顯然從今天來看,事實雖然有所浮動,倒也不算太偏離原先的軌跡,在多種原因的影響下,事件很快地冷卻了。為此埋葬的不過是一位導師一座學校的聲譽和公眾有限的熱情罷了,又有什麼更好的結局嗎。

悲劇是否在循環,明天後天又會不會有「張崇園」,「方崇圓」,誰在乎呢。中國有兩百萬在校本碩士生,怎麼會缺乏人才呢。

那麼就此打住吧,反正本文的目的就是想粗略地討論下我國的【研究生導師制】及其延伸出的若干問題,死一兩個人的事情,誰在乎呢,中國有十三億人口,何必去稀罕那麼幾個人的生死呢。

———————————————————————————

【寫在前面的話——關於wl大學的處理】

誠然,善後處理確實應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wl大學校方在事件處理中表現出的不專業也應當為事件發酵負責。縱使四季流轉,這份過失也終究是抹不去。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首先我們必須看到,對於wl這樣的大型院校而言,針對陶cy的死,他們不過是走了條「常規」渠道而已。

我國高校學生的自殺率長期以來居高不下,理由可謂豐富多樣,只要不是過分複雜的案情,通常校方出於聲譽考慮都是控制消息渠道冷處理的,這次武工只能說是臉黑碰巧撞在槍口上。

關於如此而為的正當性自然有待商榷,此處考慮主題還是就此打住為好。

在此我們希望與諸位達成共識的是:

(1)校方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了四種類型的責任:

「高等院校」

「科研機構」

「制度實施者」

「社會weiwen環節」(事件發酵後)

(2)校方的決策是其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共同決定的,就其本質而言,【wl大學實際上也是事件的受害者】,因為它承擔了過多非必要的責任,這與它的實際反饋能力是衝突的。

(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唯有從高等教育自身的進步與發展,從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出發,積極推動立法促進研究生導師制的變革,才是當前環境下的唯一解。

—————————————————————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蔡yp時代的bj大學,而近現代的淵源又可以看作是1977年的科教復興。

但在具體導師指導模式和量化監督領域卻是空白的,這就意味著即使行政條例中存在著對導師行為規範的限制,但他的導師資格卻只掌握在研究生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報告上(而類似的選聘工作因為缺乏有效制約力又多是例行公事的)。在資源不對等的現實下,面對某些導師的師德滑坡,研究生作為相對弱勢群體往往連話語權都無法得到保證。

不僅如此,除卻社會廣泛關注的師德問題外,隨著國家在創新創業領域的投入,部分高校的學生還面臨著淪為「廉價科研勞動力」的危險。如果師生在研究領域出現矛盾時更是直接考驗導師的教育理念和容忍力。

近年來國內也有針對導師制改革的聲音和實踐,但這些實踐的結果大多集中在對已有行為準則的細化,試點考核制度,提高導師選聘標準,控制研究生數量和對導師自主招生能力的拓展上。並沒有解決實質性問題的能力,法律責任之外的「非制度部分」慣性仍然很大,有效的反饋系統更是從四十年前一直缺席到今天,毫不在乎那陰暗的角落裡有多少人數著剩下的時日孤獨地過活,是該做出些改變了。

(1)【完善立法反饋環節】

導師制改革需要立法的強力干預,但對立法的主體而言,作為政策執行者的全國各高校,導師和研究生的聲音都應得到有效的反饋,應當敢於把改革制度的權力下放到真正的改革受眾上,充分聽取人民的聲音。

(2)【提高研究生話語權,允許自由更換導師】

為研究生反饋導師行為提供渠道,兼顧改革過程中研究生的需求,尊重學生權利,讓現有制度對導師的監督真正落到實處。

(3)【試行雙導師/多導師制】

通過多導師聯合培養的模式,找到師生關係的平衡點,必要情況下也有必要考慮引入類似「生活導師」的提法。

(4)【應允許學生自主組建學術指導小組】

除導師隊伍之外,研究生自身也是能夠互相學習的,尤其針對那些對科研和真理抱有熱切渴望的同學,應當允許他們自己組織起來圍繞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合作探究,直接對學校負責。

這即是對導師制的補充,也是研究生教育科學化合理化的重要環節。

(5)【公眾和媒體應有介入調查的自由】

針對本次事件校方採取的拖延戰術,至今為止公眾對陶cy的死除了跳樓外一無所知。而事實上,只有公開而獨立的調查才具備令公眾和死者家屬放心的條件,否則在無法分辨消息來源的真偽的情況下,人們總會隨著固有的認知傾向去相信更糟糕的那面,這對校方(尤其是更注重聲譽的二線院校)而言無疑是傷害的放大。從另一角度而言也同樣是背棄社會責任,對公眾的不負責。

總覺得明天會有美好的事情發生,

即使雨水總能洗去台階上風乾的血跡。

一切鮮明如昨日,卻又猝然而逝,

一邊收拾四散的碎片,一邊等待噩夢的終結

茫然錯落中強迫自己去相信黯淡中總有火苗長存,

……啊,還真是苦澀的和平……

對我們的思想和文章有興趣的人,歡迎加入qq群741384427,我們可以一同探討關於自由主義的一切話題。


推薦閱讀:

海的女兒(二)
《天工開物》的作者是誰?
薦書|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閱讀那些書籍,對於學寫古詩詞會有幫助?
《星空》隨想 ——《星空》是一繪本故事,畫自幾米。

TAG:教育 | 文學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