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型產品經理與業務型產品經理
從2015年開始,阿里的產品經理招聘分為平台型和業務型,後來很多互金公司逐步學習採納了這種分工方式,那麼什麼是平台型產品經理,什麼是業務型產品經理呢?
先上結論:平台型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對接開發、測試、設計團隊,負責業務邏輯梳理、產品架構、產品設計、功能實現、用戶體驗設計;
業務型產品經理(商業領域),對接商務、市場、運營團隊,負責需求挖掘、商業模式創新、業務規劃與落地、後續運營。
平台型產品經理是跟研發打交道的,業務型產品經理是跟市場打交道的。這樣的劃分,是對產品經理這一崗位的細分,對職責的進一步明確,以便充分發揮各人所長,起到1+1>2的效果。同時這也標誌著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從無到有再走向成熟。
任何一個行業在最初的時候都是混亂的,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就需要從業者不斷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時候更多需要的是能夠走野路子、沒有固定的章法跟套路、能夠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人。這個階段也是行業的紅利期,不僅能夠讓人快速成長進而有機會成為行業內有話語權的人,更有機會讓人創立自己的公司或者成為公司早期合伙人,帶來極大的經濟回報。比如多益網路創始人徐波、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都沒有讀過大學,他們是亂世里打天下的人。一個行業穩定之後,就會有更加專業化的從業人員、更細的分工、更具體的工作流程與方法、更清晰的晉陞渠道。這時候從業者如果不學習借鑒成熟的經驗而是選擇自己從頭摸索,會很容易被「正規軍」吊打。創業的機會也會大大減少,行業成熟時需要能夠坐天下的人。
所以基於這樣的大背景,阿里選擇了將產品經理分為平台型與業務型兩大類,同時電商與互金行業的很多公司開始逐步學習這種分工方式。一、產品經理有哪些類型
上文提到,行業成熟之後,就會有更細的分工,最初一個人做的事情被劃分成幾個具體的職位。那麼產品經理有哪些類型呢?
產品經理的劃分可以按照行業,也可以按照具體所做的事情。行業不同做法千差萬別:互金往往是運營驅動,而社交更多是產品驅動,遊戲行業往往分為數值策劃、劇情策劃、系統策劃等。現在電商跟互金行業開始逐步採用平台型+業務型這種劃分方式,這兩大類產品經理所做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
二、為什麼要劃分成平台型和業務型
對於互金來說基本都是運營驅動,除了技術儲備以外所做的項目幾乎最終都是為了開展業務。所以這時候需要偏業務方向的產品經理來提出業務方向與規劃,偏產品設計方向的產品經理來做需求分析與產品設計。在業務方向上,平台型產品經理廣度不夠;而在互聯網平台產品設計方面,業務型產品經理深度不夠。所以需要劃分成平台型與業務型。
運營驅動與產品驅動有什麼不同呢?
以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為例,支付寶會制定各種支付的kpi:支付交易額、用戶數增長,然後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關鍵目標進行,因此產品就會比較功利。將商業目標放在用戶體驗之上,認為用戶體驗只是達成商業目標的一個手段,這時候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就有不順暢、被引導的生硬感。而在一次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曾經提到過,微信支付沒有這些KPI,微信只逐步優化用戶的支付體驗,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用戶能夠更快更方便使用,當用戶形成了量級與粘性,業務量的增長是順其自然的。這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理念。
但由於互金本身的強運營驅動性不可能純產品導向,微信支付還是由於有微信這樣的大的流量入口才採取這種做法。像微信支付這種太偏產品導向的互金產品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互金產品太偏業務導向忽視了用戶體驗,做好互金產品需要平衡好平台與業務的關係。
三、平台型產品經理具體工作內容?
平台型產品經理具體所做的工作,以下是阿里提供的平台型產品經理的要求:
我們需要你,作為產品的設計師,從底層系統的API,到用戶可見的軟體功能;
我們需要你,作為用戶的代言人,從最不起眼的產品缺陷,到影響用戶業務生命線的系統可用性短板,你敏銳的嗅覺和一切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的初心將是產品持續優化的源動力;我們需要你,作為團隊的中場發動機,你需要協同開發、測試、運維、運營、業務的小夥伴們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我們需要你的技術背景,一起改變產品世界!
對於互金行業,平台型產品經理要解決的問題可以用用戶體驗五要素來概括:產品定位、產品功能範圍與業務邏輯、信息架構、交互設計、感知設計。總的來說要解決前台中台與後台的產品方案以及產品設計問題,同時確保上線的質量與時間,跟進上線之後的效果並持續優化產品。
平台型產品經理可以按照前台、中台、後台這樣子劃分,不同的角色解決不同的問題。現在大家對於用戶端的重視程度提升了,因為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體驗方面已經變得很挑剔。雖然大家一致認為,只要所銷售的產品足夠有吸引力,哪怕承載這些的用戶端做得再差都沒有關係。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因為用戶會認為如果連用戶端的體驗都做不好,自然就會不信任背後的服務。用戶端是直面用戶的,用戶所感受的所有信息,所進行的所有操作都是在用戶端進行。用戶端直接決定了用戶的第一印象、操作方式、直觀感受與體驗。
互金產品的用戶端大致分為基礎功能、業務相關、營銷相關。基礎能力比如掃碼、支付、充值、提現、轉賬以及賬戶相關,賬單、資產、綁定賬號設置更改等等。這些基礎功能需要不斷完善,形成統一的標準與組件,為所有的業務線服務。基礎功能穿插著所有的業務線,比如用戶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使用支付功能,用戶在理財結束之後需要提現到銀行卡。然而很多產品仍然對於用戶端還是不夠重視,在基礎模塊上下的功夫也太少。左圖為支付寶提現結果,右圖為微信支付提現結果,對比兩者我們會發現支付寶竟然將「完成」按鈕放在右上角,而且竟然沒有展示提現金額與到賬銀行卡號。雖然微信支付與支付寶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對於基礎組件的優化往往產出投入比非常高,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時是完全可以花一定心思做好這樣的基礎組件的。
以下是我設計的資金轉出的基礎組件:做好基礎組件之後,形成統一的標準與規範,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就會形成習慣,方便用戶的操作,提升用戶體驗。
除了基礎組件之外,還有相關業務以及營銷活動的用戶端產品設計。我所接觸的公司里很少有公司在用戶端花很大心思去細細打磨的,其實用戶端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只要花一定的心思就有很好的效果。用戶端產品設計本質是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對使用場景的梳理、對用戶行為的設計,在這方面還是蘋果做得好,iOS 11的App Store的很多交互太讓人驚艷了,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數據分析能力對於平台型產品經理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做到像蘋果那樣子不去刻意迎合用戶,所以很多時候還是需要通過數據分析來驅動產品設計的,具體可以參考我的博文《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再來說說中台,互金的中台大致分為業務中台、風控中台、策略中台。這部分屬於純業務邏輯層面的,連接前台與後台的連接器。由於互金產品極其需要風控同時業務邏輯也是非常複雜,所以說互金產品往往是小前台大中台。業務中台是伴隨著業務誕生的,比如一款貸款產品,在貸前貸中貸後都需要進行從前台獲取用戶設備與操作信息、聯網核查、調用其他系統數據、存入後台數據、接收來自中後台的返回結果等等。在一款互金產品中,中台起到的是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台產品經理會涉及到產品的方方面面,從一個業務方向,到最後用戶可以用到的產品,都需要反覆梳理業務邏輯,才能夠確定最終的產品方案。
我個人在所做的項目中也參與了中台的業務梳理以及產品設計,中台產品設計是非常考驗產品經理的邏輯能力、對於整體的業務理解深度以及所有的系統的了解程度的。
最後說一下後台,互金的後台大致分為內容後台、數據後台、核心業務系統。後台系統這種產品就像是後廚,它不像前台那樣子跟用戶打交道,不像中台那樣子沒有操作界面。內容後台一般用來配置頁面信息,數據後台用來展示、提供各個業務線的各類用戶數據,核心業務系統往往是成熟的產品方案,比如信貸系統、理財系統、保險系統以及相應的代銷系統等等。
在用戶端產品設計過程中,同時需要考慮到後台可配置性,除了基礎組件寫死以外,其餘的很多頁面都要考慮可配置性,比如產品的上下架,樓層、模板的樣式靈活切換,營銷活動、通知公告的靈活上下架等等。
決定用戶體驗的不僅僅是產品設計,還有UI與技術,如果後台的架構不夠強大就不足以支撐一定的並發量,如果前台的混合開發做得不夠好,就會造成載入時間長,延遲卡頓等等。所以平台型產品經理如果能夠懂一點開發與測試的知識並具備一定的美感就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這種問題。同時互金的平台型產品經理因為要與業務以及風控對接,所以平台型產品經理最好是還能夠懂一些業務與風控的知識。
第一篇文章暫時寫到這裡,後續繼續更新第二篇,在第二篇中將會給大家介紹什麼是業務型產品經理,平台型與業務型的劃分有什麼不足之處,如何避免這種不足,以及平台型與業務型產品經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推薦閱讀:
※孤島引路人——為世間萬物取名字
※沒有明星代言,如何讓用戶相信你的產品?
※互聯網簡訊-20180307
※那些曾對我幫助很大的參考資料
※增長黑客是一門科學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