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交不到朋友?原因竟然大部分在父母?看看你中招了嗎

我們先對問題的原因做一個分析,再來找方法,會比較有針對性!

一般來說,孩子交不到朋友,有以下幾種原因:

1/有可能孩子本身性格比較內向,平時說話比較少,不是太合群?

2/孩子在家的時候,做父母的是否會太過多的寵溺孩子,孩子自己本身能做的事情,父母也都代勞包辦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差?一般在幼兒園自理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在幼兒園會比較有挫敗感。當同班的小朋友都會自己吃飯、穿衣,而只有他需要老師幫忙的時候,他就會容易變得自卑、少話,不愛和小朋友交流。

3/是否家庭氣氛所導致?家庭父母感情是否融洽?家庭成員關係是否和睦?家庭氣氛是否活躍?如果家裡的成員也都比較少說話,父母也都沉默寡言,和孩子交流少。那麼孩子在家得到的關注度就已經比較少了,在幼兒園也就更無法自發的找朋友玩了。

4/也有可能孩子本身比較好動,愛動手動腳,或許小朋友不喜歡他這樣?(因為我之之前確實遇到過這種孩子)。

5/孩子穿著和衛生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但相信大部分媽媽應該在這方面都是做的比較到位的?

6/幼兒園的老師是否有問題?也值得觀察一下?雖然個例現象是少數,但作為媽媽還是需要注意。

以上幾點原因供你參考,仔細分析看看孩子交不到朋友有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再來說說,如果是孩子自身性格造成的問題,我們要怎麼調整(因為其他的外在因素都比較好解決,我們就不再一 一說明了)。

孩子交不到朋友,大致其實可以分為兩類,來看看這幾種方法應該可以幫到你:

一種,是孩子自身性格就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善於表達。

這種情況,一般有這兩種原因:

1/就是遺傳父母的內向性格,這種就不說了。

2/就是父母感情不和睦,經常當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家庭成員之間經常會有矛盾、語言衝突,家庭氣氛不融洽。這種情況,對孩子的性格培養是非常不利的。孩子也會因為家庭成員吵架的氛圍感到恐懼不安、嚴重缺失安全感,對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加敏感,逐步封閉自己,變得不願與人交流、不想和人交往。因為對他來說,這些關係都存在太多的不安和不確定因素,會讓孩子變得緊張、懼怕。也是導致孩子不願跨進社交圈子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陪伴嚴重不足

都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便是什麼。的確,雖然說孩子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父母性格的遺傳影響,但一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環境影響來培養的。

也就是說,就算是前期父母性格都是沉默寡言、不善於表達,內向又自卑的人。但只要保證父母與孩子有效的良性交流、多一些親子活動,父母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和心態,孩子還是有很大可能變得開朗自信的。

但是,前提得是孩子有這樣的環境。現在的生活節奏都很快、生活壓力也很大。很多父母工作都是非常繁忙的。也許很多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一天的工作之後,也是根本沒時間陪孩子的,媽媽也許會忙完飯,忙家務,忙著洗碗拖地。也許爸爸工作後回到家,躺在沙發上也不想動了,孩子若是上前纏著要爸爸陪著玩遊戲,說不定還會被好一頓訓斥。

不得不說,這種方式每個人都知道是不可取的,但說不定看這篇文章的你,其實平時在家裡也正是這樣做的。

所以,解決問題的答案,就是:請每天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無論是爸爸也好,媽媽也好,留一個人陪孩子做一下遊戲,讀讀書也是好的,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對他足夠的重視,自信心也會倍增的,心情也會好很多。

第三,多帶孩子去熟悉的朋友圈子

每個父母應該也有自己熟悉的圈子,可以多帶孩子去串串門,針對那些有和孩子同齡的小朋友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嘗試著帶一兩個玩具出門,小朋友見面了,總是希望玩對方的玩具的,這樣還可以互相交換。一開始不要急著推孩子去和小朋友玩到一起。可以先帶孩子在旁邊看看其他小朋友怎麼玩的,現在旁邊觀察一會。比如看到小夥伴在拼積木,你們在旁邊看看,小朋友被難住了,你可以對孩子說,這個小朋友被難住了,你要不要和媽媽一起幫幫他?他一定會很開心的。嘗試著讓孩子走出第一步,但是一定不能心急。

第四,多教孩子使用一些初次見面,想要和別人交朋友的語言

比如,平時,你可以多教教孩子,遇到第一次見到的小朋友,如果想和他一起玩,可以對別人說:「你好!我叫***,我很喜歡你,我們可以做好朋友嗎?」很多孩子都是被動的,如果你的孩子主動了,對方大部分時候也不會拒絕!

又或者,當孩子想玩對方的玩具,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可以教他對小朋友說:」你好!你的這個玩具真漂亮,我好喜歡啊,我這裡也有一個很好玩的玩具,我們可以交換玩一會,等下再換回來可以嗎?我還可以請你吃糖,很好吃的糖!」直接教孩子一些打開尷尬局面的方式和語言,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第五,孩子一定要學會分享,但同時也請大人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在一起玩耍,勢必會牽扯到玩具的分配問題,也會經常遇到兩個孩子搶一個玩具玩的尷尬場面。所以,在一起玩的時候,就要先問孩子,如果大家在一起玩,有可能需要分享他的玩具給別人,別人也有可能分享玩具給他,需要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如果不想分享給別人的玩具,最好事先收起來,以免當小朋友看到要玩,你的孩子不願意分享,造成不必要的爭吵。

先讓孩子理解分享的含義,分享不等於失去,只是和別人共同享受美好的東西。分享的東西最後所有權還是在孩子手裡的。只有當孩子明白這一點,他才更願意分享。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語言
新課預告|仰望星空!《創意天文課》來報到!
原來你們是這樣的孩紙!
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2件事!
喪偶式教育 生個孩子只要一顆精子,育兒卻要花精力才行。

TAG:兒童教育 | 幼兒教育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