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曾聽一人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毀滅性的。我現在在人際交往中的敏感、不自信,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原來她父母從小對她進行打壓式教育,無論何時都會給自己挑剔出一大堆的缺點,讓她自小說話就做事小心翼翼。《歡樂頌》里樊勝美有句名言:「一個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於是,不知從何時起,「原生家庭欠你的」等類似話語逐漸流行起來。

自卑,是因為打壓式教育;

焦慮,是因為高要求教育;

內向,是因為強勢教育......

類似的言論比比皆是,彷彿我們的錯誤和扭曲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誠然,世界上有極少數父母並沒有資格稱得上父母,但絕大部分父母終其一生,都在為孩子更好的未來而奮鬥。

2

《奇葩大會》上,富二代戚帥控訴老爸的「窮養」教育,打工留學,刷盤子端菜,「富二代身份帶給我最大的困擾就是沒有幸福感」,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必須要聽老爸的話。

1964年,英國Granada電視公司對14名七歲的英國孩子進行長達49年的跟拍,以揭示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最終發現原生家庭、婚姻、性格與社會的締結等都對人將會成為怎樣的人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原生家庭雖是人生的基石,卻不是全部決定性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不可否認,他們對我們的言行有深遠的影響,但我們最終成為什麼樣更多在於我們的選擇和行為。好比路上有塊石頭,直接走過去很有可能會被絆倒,但你還是毫不猶豫地走過去了,果不其然摔倒了,這時,卻又反過來責怪石頭。

3

知乎上一朋友,有一較為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但父母都是極為普通的工人,家中無錢,買不起房買不起車,而自己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過得比自己好。看著朋友們有滋有味的生活和能為他們提供更好條件的父母,他總是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努力,對父母不能為他提供更好的條件而不滿。

一阿姨的女兒剛生了寶寶,當她看到女兒連給寶寶換尿褲都不會的時候,毅然決定去照顧女兒和小孫女。她不僅每天要為女兒一日三餐而忙活,還要照料小孫女的日常。一天,阿姨比較累,就將小孫女的外套扔進洗衣機里洗。

女兒看到後,立馬大吼:「媽,你在做什麼?你不知道網上說孩子的衣服必須手洗嗎?」

阿姨說道:「這是外套,不直接接觸皮膚,沒事的。」

女兒依然不依不饒:「那至少也不能和大人的衣服一起洗呀!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你不要發火,你媽也知道累。」阿姨弱弱地回了句。

女兒不甘示弱:「你就是矯情。別人的媽照顧自己的女兒,她們都不喊累,就你喊累。」

且不說「父母欠我的」「父母應該為我付出」這種巨嬰心態,我們從小就習慣了仰視父母,總認為他們能夠而且應該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們發現父母不能盡如我們意的時候,我們開始認定父母的不完美,且總習慣找出父母各種不完美的行為來支撐我們的觀點。然而,我們卻很少去想想不完美的父母在討好我們的同時,還要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4

幾年前,一鄰居家的老奶奶每次趕集都特喜歡扎堆,看到街上哪裡人多就往哪裡走,尤愛圍觀那些所謂公司出來推廣的活動。一次,老奶奶背了好幾袋花生回去,據說該花生不僅營養比普通花生更高,而且存活率和產量都極高,是廠家為了樹口碑,才來特價推廣的。老奶奶回去就被孩子們數落:「別人騙你的,被別人坑了還以為自己賺了大便宜......」

在孩子們輪番的說教後,老奶奶似乎意識到自己真的被騙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趕集,也不再購買任何東西,自己所需的必需品都全權由兒女們負責。

父母有時又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事父母幾諫」,當他們做得不對時,我們要很委婉地勸阻,別忙著說教。有時,在父母面前裝裝傻,也是一種孝。

5

《增廣賢文》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原意是啟迪子女回報父母之恩,要學會包容父母的過錯和不完美,並非說父母是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的父母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愉快,但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他們用一切儘可能的方式來愛我們,我們視而不見;而他們的一次過失、錯誤,我們卻刻骨銘心。父母子女一場,是用來相親相愛,而不是相恨相殺的。寬容父母的小錯誤、不完美,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德行。


推薦閱讀:

看完這4本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師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成年的靈感和少年的天籟
一般家裡有三個孩子的話,中間的孩子就會比較敏感吧?
家庭情商教育入門(7):背叛之傷
該怎樣擺脫父母,改變在親戚或外人中的弱勢形象?

TAG:與父母相處 | 教養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