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打破」,2018年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完賽總結

「終於,結束了。」

4月22日早8點23分,當頂著烈日衝過終點線時,儘管心中有一絲不甘,但也要接受現實,因為一切都塵埃落定了。

完賽簡訊

完賽成績的簡訊如約而至,和賽前制定的目標「跑進1:20:00」差了3分44秒。

現在回溯這場比賽,從準備到比賽,真的有很多東西值得總結和提高。

一切從備戰開始

結束了2017年上海馬拉松的征途,成功實現「破三」的目標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偷懶」,從 2018年1月1號開始,正式開啟為期4個月的上海半程馬拉松備戰。

1月和2月正值寒冷的冬天,再加上短期內並沒有比賽目標,整個跑步的基調被定位在「輕鬆」上,經常是下了班後,一個人回家默默換上跑步的裝備,然後去家附近的公園刷個一到兩小時的5分左右配速。

由於天冷不易出汗,甚至可以跑兩個小時也不用補水,回家再喝點水、草草拉伸,便「輕鬆」結束了。

沒有接近比賽配速的節奏跑訓練,也沒有「累死個人」的間歇跑訓練,就這樣維持著「有氧健康跑」兩個月,盡量維持體重在春節假期中不過分「發福」,渾渾噩噩的度過了兩個月的「舒適悠閑時光」。

一次典型的公園刷圈有氧跑

進入三月後,上海 Nike Elite Team 也恢復訓練,雖然一周之中還是會維持2-3次較為舒服的「有氧健康跑」,但已逐步在訓練中加入了「混氧跑」的強度課,虐人的「間歇跑」和「法特萊克跑」又回來了。

這樣的訓練強度讓自己的心肺和春天一起蘇醒,慢慢又找到了2017年夏天那種「心跳加速」、「揮汗如雨」的感覺。

比賽前兩周的一次模擬比賽配速跑

經過不到兩個月的準備,終於要站在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的起跑線上。

賽前一周看天氣預報以為會是一場雨戰,結果當天迎來了初夏般熱情的陽光,原以為是「波士頓馬拉松」的重演,卻變成了「倫敦馬拉松」的預演。

雖然與一年前相比,完賽時間縮短了7分鐘,但是制定的目標還是落了空。

2017年

2018年

「天太熱?」

「賽前一晚沒睡好?」

「突如其來的小感冒?」

不不不,失敗就是失敗,沒有任何借口。

賽後總結

第一條:「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準備好了」

「以為自己準備好了」真是一種可怕的想法啊。

作為一個樂觀主義者,經常會犯一個叫做「太過自信」的錯誤。

情況真的和自己想像的那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嗎?

並不是。

年初兩個月的「有氧健康跑」蒙蔽了自己的感知,冬訓的效果因為心肺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而大打折扣,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提高期;

雖然3月和4月漸漸找回一些狀態,但離比賽的時間較近,6-8周的訓練周期,最終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

所以,不要以為自己真的準備好了,其實還有很多的工作還沒做好甚至沒去做。

第二條:「要做到張弛有度,不要迷戀速度」

強度課確實可以很好的刺激心肺,激活運動神經,但是如果身體機能一直維持在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得不到恢復和休息,那就無法在恢復中修復那些小的問題,疲勞也會漸漸累積,最終在比賽中並不會發揮出預期的水平,甚至演化成傷病,這就是典型的「欲速則不達」。

第三條:「光跑還遠遠不夠」

除了跑步,這幾個月幾乎沒有任何的核心力量訓練和交叉訓練,「弱雞一般」的身體無法保證高配速下的穩定性,跑步的經濟性也沒有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並不重視拉伸,導致肌肉的緊張和關節的活動度越來越差,這也是阻礙進一步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四條:「走出舒適區」

跑步和工作、生活有相似之處。

跑步也許不能改變你的命運,卻有可能塑造你的性格。

有的人喜歡維持在一個舒服的配速,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樂;

有的人卻選擇不斷慢慢的邁出自己的舒服配速,通過日積月累的訓練,把一個個曾經遙不可及的目標變成了自己的新「舒適區」,然後又邁向一個新的目標。

問問自己,你跑步的目標是什麼?

「減肥?為了健康?」

「打發時間?」

「超越自己?變得更強?」

目標決定了你會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跑步,甚至是對待工作和生活。

第五條:「選擇一個好的團隊」

人,都是有惰性的。

這麼多年的進化,造就了人類「能偷懶就偷懶」,「能躺著就絕不坐著」的天性。

然而,團隊卻是最好的一種督促。

當你身邊都是一群不斷向前的人,你會停下腳步嗎?

當你看到別人在揮汗如雨的訓練,你還坐得住嗎?

當教練對你大喊「向前頂一頂」、「頂一頂」,你還會輕易放棄嗎?

好的團隊,會讓你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激發你的潛能,不斷的擴大你的「舒適區」。

相信你的教練,相信你的小夥伴,相信團隊的力量,這才是「team work」,這才是 「Win As A Team」。

上海 Nike Run Club Elite Team

這麼多的雞湯,希望你現在還沒有喝吐。

最後一碗獻上:

兩周前日本「最強公務員」川內優輝以業餘跑者的身份,在波士頓拿到冠軍,激勵著我們這群在別人眼裡看起來「不太正常」的業餘跑者去「打破現狀」,把別人眼裡的「不可能」變成自己的「無限可能」,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作為一個業餘跑步愛好者,真的有必要把自己搞的這麼累嗎?」

「是的,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我真的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變成什麼樣子,因為我不想熄滅心中的那一團火。」

「There is no finish line.」

最後的最後,立個Flag:

今年全程馬拉松「跑進2:45:00」

下半年,上馬見。

推薦閱讀:

變數決定了什麼?間隔篇(一)
日新筆錄: 2018/04第14周 #updated 04/08
初跑者的5個訓練階段(5)
蹲的30種變化,豐富你的動作庫
我對力量訓練的簡單區域性劃分

TAG:跑步 | 訓練 | 耐克N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