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入黨」難的深層次原因——從廈門大學田佳良事件說開去
【本文是「新思維」系列的第十五篇文章】
目錄
零、引言
一、革命時代
二、建設時代
三、改革時代
四、崛起時代
五、過渡時代
零、引言
最近幾天田佳良的事情在互聯網上火的很,我今天中午寫了一篇《常凱申:如何看待潔潔良(本名:田佳良)微博辱國及涉嫌學術不端事件?》,但總感覺還有一些東西沒有說完,晚上再作一篇小文補充一下。
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就確立了「思想建黨」的原則,強調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真正入黨。但現實中,環顧周圍,思想上真正入黨的黨員,相比於龐大的黨員數量而言,比例還是比較低的。這當然有很多現實原因,但本文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討論一下它出現的深層次因素。
一、革命時代
在革命戰爭年代,「思想上入黨」的比例非常高。其中一個原因在我上面那篇文章中提到過——殘酷的革命戰爭濾掉了相當一部分比例的投機者和不堅定者。但是還可以繼續作一個更深層面的追問:為什麼他們真的相信黨,甚至願意把生命交給黨的事業?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中國已經跌落到了谷底,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黑暗、愚昧、死亡、貧困、災難、罪惡、殘暴……時時刻刻出現在中國人的身邊,把他們層層包圍。官、匪、兵、洋,沒有一個不是趴著中國身上吸血的怪獸。當中國人從祖上三代到現實中,已經被日日接近死亡的殘酷現實壓榨到麻木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出現了。
在當時官匪無異的社會裡,擁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人民服務」先進理念和組織能力的中共,面對舊式軍閥的腐敗低效,簡直就是「降維打擊」。它向接觸的人民展現了一種完全新式而有力的政權組織,展現了一種舊社會罕有的清新面貌。以至於國民黨把共產黨說成青面獠牙怪物的低劣宣傳,很輕易就面臨破產。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即使是當年那些「真正從思想上入黨」的共產黨員,他們真的理解什麼是共產主義嗎?或者說,他們想像中的共產主義,是馬克思意義上的共產主義,還是僅僅是掃除眼前這些吃人的舊社會,把中國建成國富民強公平正義的國家?
這個問題,在當時的革命戰爭年代幾乎可以說不算什麼問題。因為二者在當時體現在行動上根本沒有太大區別。從我們今天看,這二者差別可能就有點明顯了,但在當時,這就相當於現在問:你這個月入3000的屌絲,未來的奮鬥目標是想當千億富翁呢,還是想當百億富翁呢?
你相信前者,還是相信後者,還是二者都相信,體現在行動上都是打倒軍閥、打倒列強、建設解放區、英勇戰鬥、強化黨組織、掃除文盲、解放農民、發展工業……。即使二者有區別,也非常細微。
所以說,在當時的革命戰爭年代,「思想上入黨」其實不一定需要真的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有多麼深刻的理解(也沒有太大必要),只是到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忠誠熱愛的這個地步,就已經足夠了(當然這也是很高的要求)。而當時中國社會的極端愚昧落後,在共產黨先進體制和現實的映襯下,自然會激發起很多熱血青年、懷有真誠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青年對黨的真心認同,對黨的事業的真心認同。這種解放全中國、讓人民翻身的偉大目標,甚至可以讓他們犧牲生命去保衛。
所以說,革命戰爭年代的「思想上入黨」本來就不是單純的政治教育來完成的,它作為社會意識,是被社會存在所決定的。就像毛主席說的:「蔣介石是中國最大的教員,教育了全國人民,教育了我們全體黨員。他用機關槍上課」「沒有『蔣委員長』,六億人民教育不過來的,單是共產黨正面教育不行的。」
二、建設時代
從建國往前數六七十年,中國這片土地不被外國人侵略,或者不被外國侵略勢頭所威脅的時候,少的很。即使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國內外的環境都是比較惡劣的,帝國主義對新生的人民中國非常敵視,台灣匪軍更是蠢蠢欲動,長期封鎖中國東部沿海,甚至還侵入青海這種極為內陸的省份,搞各種破壞。
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就必然把國家的重心向「活命」靠攏,優先發展能保命的東西,不然,搞再多的經濟發展,如果沒有能力保衛這些經濟成果也是零。新中國剛剛從幾十年的戰爭中解放出來,對與敵人的工業代差有著刻骨銘心的理解。
雖然很多軍事方面的東西是沒有比較優勢的,很多大的項目也是「投產即落後」,但只要這些東西在戰略上有用,有利於發展鞏固國防,提升相關領域科研水平。在被封鎖的年代裡,那就比沒有強。
在這個時代里,雖然戰爭已經在絕大部分國土面積上銷聲匿跡。但是社會上的人口有相當大的比例都經歷過戰爭年代,戰爭的恐懼和壓抑是「強化國防,建設國家」的最大催化劑。再苦再累,總比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強吧?
一個超強組織力的執政黨,再加上數億能夠充分理解國家建設、有切身慘痛體會以至於心甘情願「勒緊褲腰帶」的人民,這種化學反應非常劇烈,新中國在短期內就建立的相對獨立完善的工業體系,雖然水平還不高,但是相對於它成立之前一個世紀里的糟糕局面,簡直是翻天覆地。
這個時候,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層面的「思想上入黨」仍然有較強的支持作用。第一,新中國解決了「挨打」的問題,就這一點,就讓數億飽經超高死亡率的戰亂環境下的國民得到了強大的幸福感,安全是無數0前面的那個1,什麼經濟發展、過好日子的前提,都得是有命、活著才行。
第二,相對於舊中國的停滯和倒退,新中國的工業化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糧食增產養活了更多人、清除了佃農對地主的人身依附、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得病還能有醫院這種東西、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普通人也有上學認字的權利……
相對於舊中國的地獄,新中國讓大多數人有了實實在在的提升感。那麼身處這個社會中的黨員,自然相對而言更心甘情願地「在思想上入黨」,因為他能看到實在的進步和提升。他看到的現實,和他看到的過去對比,讓他在接觸之後,更支持黨的理論,更心甘情願地相信黨的理論是正確的。
另外,這段時間裡,普通中國人對國外信息接觸較少。由於冷戰的意識形態對立,雙方互相在國內輿論上攻擊對方,中國人對西方世界的印象並沒有多麼好,加之上面說的切身利益得到改善(這是根本原因),因此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法則下,「思想上入黨」的比例仍然較高。
大戰略家毛澤東似乎穿透了歷史的迷霧,說了這樣一段話:仗我們是不怕打的,帝國主義要『和平演變』我們這一代人也難;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講了。中國人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英國人講『爵位不傳三代』;到我們的第三·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啊?
這裡細細品味的話,很有意思。
按理說,六億神州盡舜堯,當年黨那麼弱小,都能爭取到人民,最終定鼎江山。建國之後,新的一代都受的是黨的革命教育,從小就教育孩子為人民服務,反對封資修,怎麼反而會越教育越差,以至於三代之後就有被「和平演變」的危險呢?
它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三、改革時代
從極端自信的豪邁,到極端自卑的否定,有的時候,只需要輕輕的一擊後的脆折。
八十年代,中國人看到了國門打開後的景象。
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我之前的文章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就不再用太多筆墨了。
沮喪到什麼程度了呢?有人甚至到了「中國的落後,不是暴君的問題,也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人種的問題」的程度。
這個時候,黨的理論,就處在了一個非常非常尷尬的地位上。
一方面,「資本主義」的西方比「社會主義」的中國強這麼多;更令人尷尬的是,連一直被視為「待解放」的台灣,居然是個台灣人來到大陸,就是被人仰望的大款。
香港的貨車司機,在大陸都能包養個二奶。
重新復盤這段意識形態崩潰史,我覺得,那個時候,對我們理論打擊最大的,還不是西方的發達,畢竟西方在我們的語境中一直就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強一些,也還是可以理解的。
對理論和信仰信念的最大打擊,我認為,是來自於香港和台灣的繁榮。
因為我們黨奮鬥了這麼多年,說了這麼多年的事,不就是中國的解放嗎?現在居然、居然、居然沒解放的地方,他媽的比我們過的好這麼多!
那麼這整個的,整個的,整個的黨的歷史,我所接觸的歷史,我的過去整個人生,豈不全是個騙局和笑話嗎?
當然了,從2018年的今天再回頭看,香港和台灣的繁榮有著較為特殊的時代因素,並不能作為否定新中國成就的例子。
但是,當年在一百倍的個人收入差距下,幾乎不太可能有人還能保持清醒和理性。
如果有人能在上世紀80年代末,在能充分中外差距的情況下,還能堅定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那麼我覺得這人簡直是牛人。至少我把自己試著代入那段歷史(假設不知道未來)去思考一下,我覺得自己在當時很難有太堅定的信念。知道的越多,看的越清楚,就越絕望。
在這樣的社會存在下,你怎麼能指望有超脫社會存在的社會意識呢?
既然黨的整個理論都成了笑話和「騙人的東西」,那為什麼還要在「思想上入黨」呢?而且黨的理論自己也在快速變化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入黨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自然只剩下了和平年代的「升官發財」需要。
「共產主義」的理念是遙遙無期了,而且「國富民強」的理念甚至都變得模糊,因為西方那麼強大,又和我們的路子那麼不一樣,所以我們的理論很可能從根子上就是錯的,越堅持就越難以做到國富民強。
除了理念之外,現實同樣殘酷。
這個時候,曾經經歷過舊社會的人已經逐漸開始退出歷史舞台。新的一代從出生就在和平環境下,根本就沒有對殘酷戰爭的切身體會,因此對「憶苦思甜」那一套根本不感冒。尤其是他們親身感知到了中國社會相對西方甚至港台的各種落後之後。
這是很多人很現實的考慮。甚至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在私人社交場合有對黨和政府的贊成態度,在社會上甚至會被嘲笑和輕蔑,甚至會被當做是傻瓜和愚民。
這種理念的崩潰是雙重的,共產主義崩潰了,國富民強也崩潰了。黨的理論在黨員中間的認可度,下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
但從更深的層面來講,這個過程又是幾乎無可避免的:
1、建國前的一代人必然會退出歷史舞台,必然會死
2、他們退出社會主流舞台的時候,距離建國也只有約30年的時間
3、中國落後西方百年,這樣的大國,30年不可能追趕到一個多近的程度
4、新生一代沒經歷過建國前,他們不會去比較新舊中國,只會去比較眼前的中外、陸台、陸港。
5、除非你30年就能追上西方,或者繼續封閉信息,否則這種落差必然出現,理論的崩潰是擋不住的。
6、這一段時間將會是建國之後最兇險階段,頂的過去就有可能贏來新的輝煌,頂不過去就成阿拉伯之春那樣了。
7、頂過去的方式是:在政治上壓制理論崩潰帶來的社會震蕩,在經濟上拼時間,快速繼續發展,慢慢撫平中外之間的差距。通過經濟上的縮小差距,改變社會存在,進而迂迴改變社會意識,把輿論上的場子慢慢找回來。最終實現不需要政治壓制,僅靠現實就能維護理論。
改革時代從1978年開始,到今天已經是40年了。而田佳良事件告訴我們,這個時代還會繼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就是落後於西方的階段,還會繼續較長一段時間。
只要一天落後於西方,黨的理論就一天不可能獲得根本的優勢,田佳良這種人就還會大量存在。這一點,應該很清醒的意識到。
當然,前面也說了,台灣的繁榮對大陸理論的衝擊是最大的,因此,當在半導體領域壓倒了台灣的時候,黨的理論在大陸這邊應該就比較鞏固了。
所以說,從社會存在角度說,如果想讓田佳良這種人更少,想讓共產黨的基礎建設更牢靠,想讓黨的理論更深入人心,就要儘快發展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緩解「缺芯少魂」的現狀,打垮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台灣經濟。用台灣這個「未解放」地區在經濟衰落之後的社會亂象,來為過去幾十年的革命和建設理論背書。
晶元問題,不止關係到中興,還關係到黨建。
四、崛起時代
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這是十九大的目標。因此,我把本文改革時代的尾聲,划到了2035年。
2035年的中國是個什麼樣子呢?
到那時,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本文「崛起時代」的時間跨度,是從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到可控核聚變初步普及的時間之間。
我們上面曾經說過,在「思想上入黨」,其實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相信共產主義,為實現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這是黨的最高綱領;另一個是為「國富民強」而奮鬥,換個詞就是常說的星辰大海+生活幸福+公平公正(當然這裡只是借用,實際上真正意義的星辰大海所需的技術水平等級比共產主義社會所需的技術等級還要高),後者是一個相對較低的層次。
在崛起時代,至少在後者意義上,黨的理論開始重新變得真正具有吸引力了。
因為「國富民強」在很大意義上能真正被親身感知了。不再只是txt或者ppt了,而是exe了。
而只要中國實現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那基本上也就沒有西方國家什麼事了。
因為2035年距離現在很近,不太可能有顛覆性的技術出現並深刻改變人類社會,來不及。
也就是說,整個世界的生產力總的盤子,不會比現在有飛躍性的增長,而只能是普通的線性的增長。
那麼,總的生產力盤子變化不大,中國又「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那這也就意味著,西方國家和台灣等賴以維持高福利和高生活水平的經濟基礎,將變得比現在要弱。而經濟基礎弱下去之後,沒有那麼多錢可分了,社會也必然變得粗俗野蠻。
美國的精英對此也有充分的認知,比如班農說過:「對美國來說,與中國之間的經濟戰爭是重中之重,美國必須集中一切資源打贏這一仗。如果我們輸了,5年以後,最多10年,我們就會到達一個無法挽回的臨界點。過了那個臨界點,美國就一點翻盤的機會也沒有了」。
這一仗對中美兩國都是重要的戰役,贏了的和輸了的,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歸宿。
如果中國能贏下來,並且能在2035年真正實現十九大的上述目標,那麼,屆時社會存在層面就會站在黨的理論一邊,年輕人耳濡目染中國相對於外國的文明和強大,自然會更願意相信黨的理論是正確的,就像他們的前輩看到西方發達而相信「自由民主」一樣。
那個時候,在「思想上入黨」的黨員比例,就會比現在高不少。
五、過渡時代
本文所指的過渡時代,是可控核聚變初步普及之後,到共產主義社會徹底實現之前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共產主義所需的物質技術水平已經初步具備,但充分發展完善尚需時間,另外,從生產力飛躍到上層建築跟上適應,需要較長的調整時間。這兩個時間加起來,就是過渡時代所需的時間。
過渡時代的黨建特點是,繼「國富民強」之後,共產主義這個黨真正的最終目標,也開始重新被人認真重視。換句話說,這個階段,會有相當數量「從思想上入黨」的黨員,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從國富民強的層面去考慮黨的理論的問題,而是真正把共產主義理念作為一個「近未來」的東西去認真看待,而不是像我們這個時代那樣,對共產主義沒什麼感覺。
一旦可控核聚變技術初步普及,比如在中國大地上有那麼三五個運轉較為成熟的發電站之後。即使是平時不關心政治的普通人,也會意識到共產主義社會不再僅僅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它真的要落地了。因為:
1、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那麼能源問題這個制約人類發展的最大瓶頸將徹底解決。能源將變得無限豐富。
2、聚變能量是否能夠小型化,用於航天?如果可以,那麼就存在這種可能,聚變航天技術可能把人類的活動空間從小小的地球擴寬到整個太陽系(當然,暫時還出不去)。
3、整個太陽系內的各種可開採礦產資源,可能萬倍於地球表面。這意味著資源問題也徹底解決。
4、整個太陽系內的活動空間,不知道多少倍於地球表面,生活生產的空間問題也徹底解決。
5、既然都這麼富了?眼前一大堆金山,地球上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還狗撕貓咬搶幾個金元寶有什麼意思?
當然 ,有的知友可能覺得,就算生產力達到這一步,但人類社會也不可能搞按需分配,因為人性自私,我就守著金山非要搶金元寶,還有人覺得,我就想要林志玲,你能拿我怎麼著?
關於共產主義社會的社會細節和形態,以及它如何維持自身,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另外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之前寫過20多篇文章探討(幾乎涵蓋了目前網路上所有對共產主義社會的疑惑,比如分配、性、工作、法律等等),可以詳見這裡,本文就不展開了:
共產主義真的能夠實現嗎?「按需分配」從人性上來講是不是個笑話?這個時代,黨的理論將會獲得最後的優勢。「從思想上入黨」將真正成為因為現實中思考後的認同而產生的自然結果。
但這個「美好」的時間不會太久。
因為過渡時間也會過去。生產力突變之後,上層建築會逐漸調整到位,雖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兩三代人(比如家庭自然消亡這種事,一代人之內思想轉不過彎來)。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是「思想上入黨」的最高峰,也是最後的高峰了。
因為那之後,黨本身也不存在了。共產主義社會沒有中國了,也沒有共產黨了。它歷經幾個世紀的努力,終於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初心,最後,和家庭、國家這些人類文明幼年期的概念一樣,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而在它身後,一個全新的、生產活動範圍終於達到自己所在恆星系的人類社會,會徐徐展開更精彩的畫卷。而這幅畫卷是1922年中共二大時,在最高綱領部分中許下的奮鬥目標,當時黨員人數是195名。跨越幾個世紀的歷史,他們中可能很少有人能真正能理解到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部含義和細節,但不妨礙他們可以為改變貧弱的中國而貢獻生命。
人類文明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推薦閱讀:
※台灣年輕人仇視大陸有什麼理由么?
※為什麼中國攜帶毒品定罪那麼重,幾乎都是死刑?
※《印度對華戰爭》風捲殘雲的戰爭(一)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一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日本殺人案件比中國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