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的人越多,理解你的人越少

文 / 張涔汐

早兩天朋友給我發來一個段子,大概的內容是:

一個年薪30萬的朋友跟你介紹一個生意,兩人一起創業,但是要投資幾萬塊錢,利潤在30萬,未來空間更大。這時你跑回去問了一個月薪2500塊錢的朋友,問這件事兒能不能做。這個朋友想都沒有想說,肯定是騙人的。

後面總結了一句話:

如果你要請教朋友,一定要請教那些層次高認知高的人,月薪就2500塊錢,他能給你有質量的建議?

當然這只是一個段子而已,間接說明:一個人的層次和認知決定了這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一個人的看法。

前兩天一位大姐向我訴苦,主要原因是她跟她妹妹之間的矛盾,妹妹比她小7歲,大學還沒畢業正值叛逆期,一身的毛病。

這位大姐創業多年,妹妹經常指手畫腳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觀點,姐姐脾氣暴躁,一來二去兩人經常打口水戰,為一件事兒掰扯半天掰扯不清楚。

後來鬧到我這裡來了,我就給她們講了一個孔子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正在門外面掃地,走過來一個人問他:你是孔子的學生?「孔子的學生很自豪的回答:是啊。」

那個人接著又說:「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請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的學生回答:「當然是四個季節了。」

那個人言道:「明明一年三個季節,你怎麼能說是四個季節呢?」

於是兩個人爭論起來了,爭來爭去也沒有一個結果,於是兩人打了一個賭,假如一年是四個季節,那個人給孔子學生磕三個頭,假如一年只有三個季節孔子學生給那個人磕三個頭。

剛好這個時候孔子出來了,直言:「是的,一年有三個季節。」

學生一聽,無奈給那人磕了三個響頭 。孔子的學生見那人走了,便回身問孔子:「您以前不是教我一年是四季,現在為什麼說只有三個了呢?」

孔子笑了笑說:「你沒看那個人全身是綠色的嗎?那個人是蚱蜢,冬天就死了,對於一個根本活不到冬天的三季人,他怎麼知道一年當中除了他經歷的三季外,還有一個冬季呢?你跟這樣的人就是爭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

後來,遇到那些掰扯不清楚的人,都叫做「三季人」,在他的認知里只有三季,你跟他掰扯四季沒用,他也沒錯,因為他的認知世界裡只有那麼大。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的層次,一個人層次決定了他的見識。

我們老家在農村,到現在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前更嚴重。

我們祖輩出了4個大學生,解放前的大學生,可以想像那個年代含金量有多高。我屬於隔代教育,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因為爺爺奶奶文化程度比較高,思想比較進步,從來沒有把我當成女孩子養,反而當成男孩子教育。

老爺子喜歡看《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 我就聽他講,老爺子喜歡下棋我就陪他下棋,後來七大姑八大姨就不得了,重男輕女的思想又出來了。

天天在我爺爺耳邊絮叨,生姑娘是賠本買賣,不要讓姑娘上學費錢。後來村裡很多小姑娘被家庭灌輸一種不讀書的思想,但是我爺爺奶奶卻告訴我好好讀書,巾幗也能不讓鬚眉。

如果我爺爺奶奶當初聽信了村裡一幫七大姑,八大姨,沒事兒在樹下張家長李家短的婦人話,估計我現在就不會在這裡寫文章了。

爺爺經常借用莊子的話告訴我:夏蟲不可語於冰,別聽那些沒有見識人說的話。

莊子的原話是這麼說的: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意思的是:不要跟井裡的青蛙,說大海有多大,因為它的眼界狹小,受居處的局限;不要對夏天的蟲子,談論冰雪的事情,因為他認知世界裡根本沒有冬天;對於見識淺陋的人,不要談論太深奧的道理,因為他們受眼界認知的局限,聽不明白。

這就是《歡樂頌》里曲筱綃說的一句話,「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語傻瓜論長短。」

所以不要太在意見識低、層次低、認知低的人的看法和評價,如果你真聽信了,在意了,你這一生都不太可能有作為。

前惠普總裁孫振耀,離職演講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夠遇見得到的未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有錢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是一般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數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

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認為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金融界的朋友,14、15年全民炒股,15年股災,了解金融的都知道,那一年很多股民的日子非常難過。但是她沒有被套牢,而且還大賺了一筆。

當時我問她,為什麼你能夠順利脫手?

她回答:有一天我在菜市場買菜,我發現那幾天菜市場賣菜大媽,天天在討論到底買哪一支股票賺錢,個個說有內幕消息,自己的那支股有前景。

當時我突然感到市場反饋的信號不好,連毫無見識的賣菜大媽,都在說哪只股能賺錢的時候,代表泡沫來了。回去之後我全部賣了,賣了沒多久,股市大震,果然沒有出我所料。

最後一大部分的賣菜大媽被套住了。

這也印證了前惠普總裁孫振耀的觀點:大部分普通人的看法,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因為大部分人的眼界和層次沒有達到那個地步。

當初哥白尼伽利略的思想提出來,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如果他們都那麼在乎別人嘲笑譏諷,人類的科技得倒推多少年啊?

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有人質疑、評論、甚至嘲笑,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平庸到什麼程度啊?

正如尼採的一句經典名言: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越是優秀的人,認知越高,層次越高,越能領略著何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風光,而層次低的人看到的只是山腳下的螻蟻,旁邊的灌木叢林。

你理解的人越多,理解你的人就越少,因為越優秀,越孤獨!!!

weixin.qq.com/r/ajpWTuD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者簡介:張涔汐,用男性視角看職場,以女性視角看人生,既能剖析人性複雜,也能把世間冷暖寫筆下,新書熱銷《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個人公號「涔汐」(ID:zhangcenxi99),微博@張涔汐


推薦閱讀:

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哈爾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上所有的堅持,都是因為熱愛」關於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如何理解陳奕迅的《無條件》?
怎樣理解「生命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句話?隨筆理解
怎樣面對別人的不理解?

TAG:理解 | 孤獨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