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生病?這幾個好辦法讓孩子健康生長
大人經常說,容易生病的孩子是因為免疫力不強,是真的嗎?有什麼增強免疫力的方法,有沒有免疫力太強引起的疾病?
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有的家長從容不迫,小孩長得很健壯;有的家長緊張兮兮,小孩卻三天兩頭生病。為什麼我的孩子就比別的孩子身體差呢?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容易生病呢?這就需要了解一些關於人體免疫的知識。
人體免疫:三大功能形成自我保護
免疫是人在長期進化中獲得的自我保護功能,我們稱其為人體免疫功能,這個功能非常完善和強大,歸納起來,免疫對人體有三大功能:
第一個功能就是保護人體不被細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感染,我們把這稱之為免疫防禦,這一功能是任何藥物都無法替代的,人有免疫防禦,才能在到處都是微生物的環境中生存,有的人平時容易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就是免疫防禦功能低下,那麼醫務工作者就要想辦法把這種人的免疫防禦功能恢復起來,而不是單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要殺細菌或病毒,如果採取後者,你今天把患者的感染治療了,過不了幾天又會感染,如果一個人的免疫防禦功能完全喪失了,任何藥物都救不了。
免疫的第二個功能是清除人體自身衰老死亡的細胞。例如,人血液中的紅細胞,它的壽命只有120天,之後,就會死去變成垃圾,這時,人的免疫系統就會將它們清除出體外,為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提供良好的內在環境,人體的其它細胞也如此。但健康人體的免疫不會排斥和傷害自身正常細胞,也就是說對我們身體里的正常細胞是穩定的。
所有免疫的這一功能也被稱之為免疫穩定,如果一個人的免疫穩定功能出現了問題,免疫就失去了這種區別能力,就會對自身正常細胞發生排斥和破壞作用,導致疾病發生,我們把這一類病稱為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臨床上常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某些腎臟疾病就屬於這類疾病,這些疾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免疫系統破壞自身組織細胞。有些糖尿病也屬於這類病,大家知道,有的糖尿病與胰島素缺乏有關,人體內的胰島素是由胰腺中的β細胞合成分泌的,胰島素能讓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中分解提供能量,胰島素缺乏時,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進入組織細胞,堆積其中,血糖升高,有些人的免疫系統失去了應有的識別和區分能力,對胰腺中的正常β細胞發生排斥和破壞,造成胰島素的缺乏,成為糖尿病發生的免疫原因。
人體中經常發生的組織損傷,往往不是外在因素造成的,而與免疫穩定功能異常有關,免疫穩定功能異常還可能表現為,不能有效地清除體內衰老死亡的細胞,如果發生在血液中,這些沒有被清除的衰老死亡細胞就會聚集形成血栓,或黏附在血管壁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所以有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有免疫的原因。
免疫的第三個功能就是能及時清除人體內出現的癌細胞,防止癌症的發生,我們稱其為免疫監視。在我們人體的血液和淋巴液里活動著一些特殊的免疫細胞,我們稱它們為「遊動哨兵」,它們無論在什麼地方發現了癌細胞,就會及時地消滅它,所以,我們多數人沒有得癌症,不是我們體內沒有出現癌細胞,而是我們有免疫監視能力,能在第一時間消滅它,使得它無法進一步生長繁殖形成腫瘤。
對於孩子而言,主要是免疫防禦發揮作用,當免疫防禦能力下降時,孩子對生活環境中常見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缺乏抵抗力,就容易感染,感染後病程長、治療難、易複發,表現為愛生病。
孩子的免疫能力是個逐漸發育的過程,6個月之後孩子體內抗體水平最低,所以感冒發燒、生些小病不足為奇,畢竟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是少數,如果真的是生病頻率高,可去醫院做個免疫功能檢查,如沒有問題就可能與帶孩子的方式有關係,尤其是生活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夠合理等,不一定是免疫系統有問題。
增強免疫力,你應該這樣做
經常會有家長詢問怎樣做才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一般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注意:
1.營養均衡,不偏食、不挑食
合理完善的營養,是維持孩子正常免疫力的物質基礎,單是一種營養素的缺乏都有可能會影響人體免疫力,造成抵抗力的下降,使孩子容易生病。
談到營養,每一個人對營養的理解是不一樣的。現在有的家長總怕孩子缺營養,每天雞蛋、牛奶和肉類放開吃,如果孩子不吃掉這些東西,家長就著急,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這些東西才是有營養的,多吃就身體好、免疫功能好、抵抗力強。過去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到美味,現在頓頓都在吃。
不可否認這些東西是營養品,適量食用有助於體格發育,但過度高蛋白飲食會危害人的健康,過多的蛋白質在腸道中被分解的中間產物和腐敗產物經腸吸收入血會導致免疫功能的下降。還有為了提高營養,過量服用維生素和強化食品的情況,這些做法都是對營養的誤解。
有些人認為,科學、合理的營養是有錢人才能做到的。一談到營養,人們馬上想到是海參、燕窩、魚翅等,其實這些東西和營養關係不大。一般家長只要懂一些醫學、科學常識,就知道可以多補充益生菌來緩解。
在兒童營養方面還要注意垃圾食品。小孩子一般都喜歡吃零食,尤其是薯條、可樂等一些高熱量、高脂肪、多糖食品,這些食品有的還添加了色素、防腐劑等添加劑,對小朋友的身體是不利的,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遠離這類食品。
2.注意精神因素對孩子健康的影響
有些家長有意或無意地給孩子驚嚇,孩子需要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但在孩子睡覺的時候,父母經常高聲說話,把電視音量開得很大,往往對孩子產生驚嚇;有些父母高興的時候愛把孩子高高舉起、拋下,左右搖晃,小孩看上去玩得很開心,但隨後睡眠表現出受驚嚇癥狀,如啼哭、易醒、不能熟睡;有些父母心情不好時,當著小孩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家長喜歡在孩子吃飯時訓斥孩子,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進食和消化,這些做法都會嚴重損害小孩的心靈,還可能造成一生的精神陰影,還會降低孩子對疾病的抵抗力。
3.不要過度溺愛孩子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大人就別代替,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他們想到的和想做的都是身心發育所需要的,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的過程中鍛煉體格增強免疫力,這也是現在的孩子非常缺乏的方面,但凡體質差、愛生病的孩子,很多都有被過度溺愛的家庭背景。
過度溺愛孩子的另一個方面還表現在穿衣戴帽上,有些家長總覺得小孩愛感冒是穿衣少了,於是常年給孩子穿得嚴嚴實實。但孩子活潑好動,容易出汗,若沒有及時換衣服或抹汗,風一吹,更容易受涼感冒。而且,這樣做會降低孩子對環境氣候的適應能力,出現所謂的弱不禁風。正確的做法是,小孩的衣著應隨天氣變化而及時增減,適當地讓孩子經受一點耐寒鍛煉,以增加抗感冒的能力。
4.多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是以陽光和新鮮空氣為伴,以個體或群體的方式,動用全身感官共同參與的活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好處的。
如與小朋友一起拍皮球、溜旱冰、「造房子」、跳皮筋、玩水玩沙,既滿足了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又增加了他們與大自然的親近感。戶外活動讓孩子親近了陽光和新鮮空氣,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骨骼發育和骨量的增加,還可以促進肺的發育,從而增加肺活量,有利於樂觀人生態度的培養。戶外活動能明顯地增強孩子的免疫力,而且是任何藥物都無法替代的。
5.正確看待孩子生病
在孩子「生病」以後,做家長的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感冒、發燒、拉肚子、咳嗽,是每個孩子成長都必須要經歷的。
有時候孩子「生病」並不是真正的生病,只是他們「成長的信號」。大人太過緊張,反而會加劇孩子對疾病的恐懼,家長要學會尊重疾病發展的規律,家長們太過心急無濟於事,甚至適得其反害了寶寶,這裡要提醒家長對於兒童而言別過於依賴藥物,特別是抗生素,有時藥物帶來的危害甚至超過疾病本身。
其實,孩子發燒不一定是病,也不一定是壞事。發燒本身只是一種癥狀,而非一種疾病,它代表著身體對抗外來病原體侵襲所出現的正常反應,有時候也不一定是由感染引起。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發燒,為什麼?這是因為兒童的免疫系統比成人活躍,兒童的後天免疫還沒有完善和穩定,對環境中的抗原異物非常敏感,常常以發燒的方式表現出來,正是因為這一次一次的感染、發燒才讓孩子的免疫力一天一天增強,對常見病的抵抗力越來越強,慢慢地感染、發燒的現象會越來越少。
對於一般的感冒、發燒,家長最好不要隨意用藥,因為藥物尤其是抗生素會干擾免疫應答的自然過程,人體不能獲得好的免疫效果。當然,如果孩子生了病,家長要照顧好他們,讓孩子得到充分地休息、並補充益生菌來緩和所缺失的部分加強身體免疫力,同時要注意保暖防寒,這樣做有利於疾病的恢復並獲得好的免疫。
此外,兒童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一些外在因素也常常可以引起孩子的體溫上升,比如剛洗完澡、剛喝完奶、剛運動後、穿得太多等。
就算真的是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家長也別和它過不去。從醫學的角度講,家長大可不必對退燒太心急,其實發燒不是「敵人」,而是幫助寶寶恢復的「戰友」。發燒是寶寶體內的免疫細胞活性會增強,而不利於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有助於寶寶戰勝疾病,恢復健康。
甚至還有觀點認為,發燒還有利於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不少孩子經過一場發燒後,好像長大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有提高,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發燒加快了腦細胞的代謝和新生。就像異物吸入氣管後會引起咳嗽一樣,咳嗽是人體清除異物、自我保護的表現。
6.講衛生不可過度
雖然衛生條件的落後會滋生各種疾病,然而最近卻有研究人員發現,過度講衛生也不一定是件好事。科學研究還發現,如果一個動物出生後生活在一個無菌環境中,它的免疫功能會退化。
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微生物,而且這些微生物經常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在某些微生物少量進入人體後會被人體免疫系統迅速消滅,並且在體內形成相關抗體等免疫物質,就算下次大量該微生物再次進入人體,因為體內已經有了針對這種微生物的抗體等免疫物質,便可以迅速消滅它,從而保護人體免得疾病。我們接種的各種疫苗都是該病的滅活或減毒的微生物。
生活環境過於乾淨,孩子的免疫系統很難接觸到微生物,就無法儘早地形成針對這些微生物的免疫,造成孩子對一些常見病的抵抗力低下。同樣的疾病會產生更恐怖的後果。兒童時期是獲得後天免疫的黃金年齡段,錯過了這個階段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還有一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用了不幹凈的東西會出現健康問題,力求孩子的生活環境及用品都是無菌的,經常用酒精等消毒劑擦拭寶寶的東西,然後就直接給孩子玩耍或啃咬,有時還把剛擦過的東西給寶寶,寶寶隨後就送到嘴裡。
殊不知過分使用消毒用品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可能還會因為食入消毒劑而破壞腸道正常菌群,影響消化吸收功能,甚至發生消毒劑導致的過敏現象,如皮疹、大便帶血等。孩子也盡量不要使用含有消毒劑成分的洗漱用品,長期使用會降低皮膚屏障的抵抗力,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孩子儘早適當地接觸一些過敏原,可以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因為在兒童時期人體免疫系統學習和記憶能力很強,早期接觸一些過敏原,可以產生對人體有益的免疫耐受,減少過敏症的發生。
儘管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過度清潔並不利於人體健康,但我們並不建議我們丟掉肥皂或放棄必要的衛生習慣,只是說,對於講衛生不要過於吹毛求疵,有時少許的不清潔反而會有利於健康,尤其對與兒童。
在全民提倡「提高免疫力遠離疾病」的大潮中,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人體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不是越強越好,人體過強的免疫反應造成的危害比免疫功能低下更可怕,我們提倡的是免疫系統的健全和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
人體免疫功能的調整必須要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進行,不能盲目使用國外的免疫增強劑或免疫抑製劑來針對國內的兒童,我們應該在科學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下,維護好我們的免疫系統,讓人人享有健康,遠離疾病,使用正確的益生菌指導方向,共創健康目標。
推薦閱讀:
※有群志願者把相機交給了城中村的10-12歲孩子們
※800萬學區房算什麼?有個腦洞大的爸媽才有意思!
※【以案說法】離婚後,孩子到底跟誰姓?
※孩子的潛意識:凡是被抗拒的,都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