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影響寶寶一生的語言能力
大家久等啦,我來更新啦終於!
最近更新超慢,不是我在偷懶。而是因為我上上周去參加了國際嬰幼兒急救課程(First Aid),上周末參加AMI全球年會(AGM)。認識了好多蒙特梭利和兒童早期教育的前輩牛人,也學了好多新知識需要消化,等我整理出來之後分享給大家。
當然,更新得慢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這篇要寫的話題極其重要。我不僅複習了在蒙特梭利培訓中關於0-3歲語言學習的知識,還花了很多的時間研究學術和實踐材料,爭取把自己的所學和在文龍身上的實踐都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這個極其重要的話題是什麼呢?那就是: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有多重要?」
簡單一句話:語言能力重要到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個真的不是我危言聳聽。而是很多一生都貢獻在兒童教育的科學家們實驗論證後得出的結論。
哈佛早期兒童教育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叫面無表情實驗(the still face experiment)。
在這個實驗中,當媽媽投入地和寶寶互動交談時,寶寶也很投入。雖然他不會說話,但他們之間也是對話般地交流著。隨後,媽媽轉過頭再回來看著寶寶時,故意保持面無表情。
這時,寶寶很快注意到媽媽的不同。他開始嘗試引起媽媽的注意,重新調動媽媽的情緒。嘗試無效之後,他不安、尖叫、崩潰、最後扭過頭,停止和媽媽交流。
這個只是一個簡單的個例,但是科學家們繼續做追蹤研究。
他們跟蹤42個家庭,每個月一個小時,連續3年定期記錄下42對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小細節。
三年後,經過統計,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三年內聽到父母跟他們講的辭彙量是1100萬個單詞,而那些富足家庭的父母跟孩子講的辭彙量是4300萬個單詞,相差將近4倍!
低收入家庭的父母普遍比富足家庭父母與孩子交流較少,主要原因有三個:
1)受到收入限制,低收入家庭更關注滿足寶寶的基本生理需求,吃和穿。往往顧及不到心理或精神層面的需求。
2)低收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於富足家庭。因此低收入父母自己的辭彙量或語言能力也普遍低於富足家庭的父母。
3)低收入父母可能更多的時間是在疲於奔命,生活壓力更大,無暇與孩子進行放鬆的交流。
追蹤實驗這3年內相差4倍帶來的是什麼結果呢?在這42個小孩子在3歲時做辭彙量的測試,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辭彙量是500個,而富足家庭的孩子的辭彙量是1200個。
到了小學3年級,這個差距被更加地放大。辭彙量少的孩子明顯在閱讀能力上顯著落後。而三年級是重要的分水嶺,因為三年級前孩子學習如何閱讀(learn to read),而三年級後孩子通過閱讀來學習(read to learn)。
因為閱讀能力的落後,那些孩子的高中畢業率是其他孩子的不到四分之一,而其之後人生道路的艱難程度相比其他孩子也就可想而知。
類似的研究結論在英國的一項長達七十年的兒童教育里也有不謀而合的相似之處: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語言和學習能力明顯低於富足家庭的孩子,他們大多無法逃脫底層生活的命運。
但是,英國的科學家們發現,能夠克服「貧窮」帶來的「詛咒」的法寶,就是良好的父母教育,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良好的交流。父母給予充足的「語言的營養」可以減少50%的因為」貧窮「帶來的學習能力差距。
當然,除了科學家的研究論證,作為混跡過職場近十年的人,我自己也從工作里深刻地感受到語言能力對於職場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在開始研究兒童教育之後,才發現,原來奧秘都在「我的小時候」。
「如何給孩子充足的語言營養?」
蒙特梭利最早提出,從出生到6歲是寶寶學習語言的敏感期。敏感期是指寶寶在一定時期內對某項技能有強烈興趣,這個期間是他們學習該項技能的準備時期,也是最好的時機,之後語言學習能力開始自由落體式下降 (如下圖曲線)。
同樣地用3年的時間從零學習一門語言。到3歲時,大多數寶寶已經能自如地和父母進行日常會話。而如果從初一開始接觸英語,初三畢業時除了「fine,and you」還能脫口而出什麼?
語言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在0-3歲,聽和說是寶寶語言學習的重點。讀和寫的學習主要在聽和說的基礎之上進行。
聽說表達需要四個基本條件:
1 健康的聽覺器官
2 健康的發聲器官
3 豐富的語言環境
4 想要表達的願望
前面兩點的必要性顯而易見。寶寶出生的時候會有醫生進行測試。而後兩點,還是要看父母或家長怎麼做。像對待寶寶的飲食那樣,給他語言的營養。
給寶貝充足的語言營養,我學到了三個小竅門。
一 寶寶的語言學習需要得到互動的反饋
寶寶大都在前六個月會發出咕咕的聲音(babbling vowels 或者cooing sound)。
他們會嘗試用各種方式轉動舌頭,發出他們的聲帶能發出的所有聲音。不僅是咕咕聲,有的甚至是動物般的聲音。所以說,嬰兒可以學習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和基因幾乎沒有關係。
比如,學習西班牙語時,rr這個大舌音花了我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而西班牙寶寶似乎天生就會。如果是一個中國寶寶生下來就被一個西班牙家庭收養,他到了說話的年紀,也能發出這個大舌音。
聽力有障礙的寶寶往往在6-7個月大的時候被發現(如果之前還沒有測試出的話)。因為這些寶寶也會經歷發出各種聲音的階段,但是很快他們就會停止發出任何聲音。因為他們得不到反饋。
家長不應該忽視寶寶發出的聲音,哪怕它聽起來很奇怪,也要模仿寶寶發出的聲音來給他回應。
寶寶發出的一些音節更容易得到家長的反饋和強化。漸漸的,他的環境里會出現的聲音保留下來,而那些他周圍環境里沒有的聲音就消失了。
比如說,寶寶能發出個各種聲音里,有一些音節是和我們成人的語言類似的。比如,全世界的寶寶最早發出的音節都很相似,「ma ma,pa pa,ba ba」。
當寶寶發出「ma ma,ba ba」這些容易被我們辨認的音節時,興奮壞了的家長一定會大聲應答,還會鼓勵寶寶繼續「叫媽媽,叫爸爸」。寶寶也會越來越多地發出「ma ma,ba ba」聲。而其他在寶寶周圍環境里沒有的聲音,得不到強化和反饋,就會漸漸消失。
最關鍵的是——電視、音頻等不是有效的反饋
研究發現,通過電視或者音頻的刺激,對於兒童的語言學習並沒有直接的正面幫助。孩子只有通過與人的溝通和交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表現作出反饋後,才能更好地學習語言。
前面講到「面無表情實驗」里的那個媽媽,她扮演的角色跟電視和音頻一樣,都無法對孩子的表現作出互動性的反饋。
互動不僅包括聲音語言、還有聲調、表情、動作。而沒有反饋的溝通,基本等於沒有溝通。因此,想要依賴給寶寶看動畫片來學語言的爸媽,可能並不能收到你們預期的效果。
二 利用周圍環境和寶寶互動
環境中的一切都是語言學習機會。
1 即使寶寶還不會回答,我們也可以問他們問題:「你聽到電車的聲音了嗎?」
2 引導他們看身邊的事物。「你看鬱金香,有好幾種顏色。」
3 對於周圍環境不常出現的事物,可以在家營造語言環境。比如,帶寶寶逛了動物園之後,可以列印製作一些動物圖片,以及使用動物模型,讓寶寶即使不是每天去動物園,但也能認識更多動物,增大辭彙量。「寶寶,我們上周日是不是去了動物園呀?看到長頸鹿了嗎?」
4 讓他們知道我們在做的事情。「我們在收拾東西準備出門野餐。「
5 用豐富的語言給寶寶介紹周圍事物的名字。12-18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意識到周圍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名字。他們想知道每一件東西的名字。當寶寶指著或看著什麼,我們要盡量告訴他準確的名字,「鬱金香」,而不是用泛指的「花」。並且重複這個名字。」鬱金香,鬱金香,鬱金香「。
6 給寶寶介紹了周圍事物的名字之後,留給他一些時間,慢慢等待著他嘗試轉動自己的舌頭,嘗試自己發音。這樣不僅是鼓勵寶寶練習,也是在給他示範什麼是「對話」,有來有往,有訴有聽。
7 當寶寶試圖表達的時候,要給予認可和回應。「寶寶,你是說你聽見狗叫聲了嗎?「
8 一起閱讀繪本。
閱讀,開始得越早越好。寶寶學習語言不是從出生後才開始的。在媽媽的子宮裡長到7個月的時候,他們的聽覺功能逐漸形成,能聽見周圍環境的聲音和律動。所以,懷孕的時候准媽媽就可以開始閱讀。
關於如何按階段給寶寶選擇繪本,以及如何教寶寶閱讀,以及有哪些英文繪本推薦,內容太多,這篇放不下了。我會單獨寫一篇分享,要繼續關注噢。
三 當寶寶語言不正確的時候,強化示範而不是糾正。
蒙特梭利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To teach is by teaching, not by correcting." 她的意思是說,教育孩子要通過(正面的)教育,而不是通過糾錯的方式。
這句話用在幼兒語言學習階段再恰當不過。當寶寶發音或語法不正確的時候,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糾正:「不是這樣說,寶貝,應該是這樣說..." 會逐漸消磨寶寶想要表達的願望。
如果是個成年人在每天的工作中,總是被指出各種錯誤。包你心力交瘁,更別說工作積極性了。
更推薦的做法是,首先肯定寶寶在努力表達自己,並讓他知道,我們明白他想要表達的意思。然後在用正確的發音或語法重新說一遍作為示範。
寶寶:「上班爸爸了。「
家長用肯定的語氣:「噢,對的。爸爸上班了。」
「雙語環境怎麼建立」
我們從文龍出生開始就給他中英雙語環境。
關於雙語教育,前面已經說了幼兒可以學習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只要給他有營養的語言環境。而且在語言敏感期,學習多種語言比成年人容易得多。
雙語環境會不會對寶寶認識語言造成混亂呢?有這個可能性,如果家長用中文夾英文對寶寶說話,等到寶寶上學的時候,他會認為中文和英文是同一種語言,理解不了sorry不是一個中文辭彙。這在他上語文課的時候可能會造成干擾。同樣也會對他上英文課也會造成干擾。
解決辦法很簡單——「one face,one language」。一個成人只對寶寶說一種語言。
在我家,我和文龍只說普通話,老康和文龍只說英文。我和老康之間說話可以隨意,即使文龍也在場。只要不是對文龍說的話,我和老康可以中文、英文、中夾英任意拼盤。
寶寶的大腦能夠分辨不同人的聲音,一段時間之後,他就能把一個人的聲音和他的語言聯繫起來。
一個閨蜜的小孩能同時對她說普通話,對他奶奶用京腔,對外婆說貴州話,無縫轉換。其實這也是「one face,one language」的成果。
堅持「one face,one language」到寶寶五歲,之後就也可以任意大拼盤啦。因為到了5歲,寶寶已經對兩種語言的認識形成了體系。他也會試著混在一起用。但是仍然能清楚區分這是兩種語言。
所以,如果家長里有一方有一定英文基礎的話,可以嘗試「one face,one language」,在家給寶寶提供雙語環境。如果英文水平有限,給寶寶選擇英文早教的話,要選擇能做到上課全程只使用英文的老師,而且保證寶寶上課的頻率。
這些也是在每天陪伴文龍的時光里,我盡量給他的語言營養。現在的文龍,除了「媽媽」,「daddad」以及一些聽不清的咕噥,還說不了別的。但是我知道他能聽懂我們說的很多話,也能理解他生活里發生的很多事。
每天早上,老康一穿上外套,或者抓起鑰匙,或者拿起電腦,或者說「我出門啦」,文龍就會對著老康招手,偶爾還來個飛吻,因為他知道daddad要去上班了。
每天下午,老康的鑰匙插進大門的一秒,文龍就會飛快爬向門口或者屁顛顛走向門口。
我很期待有一天,文龍會像我中學時的搞笑擔當——粗眉圓眼的小屁孩小新那樣,對著他爸說:「老公,你回來啦!」
相關分享:
「人們對兩三歲的娃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蒙特梭利兒童房|給1-2歲寶寶的環境準備」
「蒙特梭利兒童房|給6-12個月寶寶的環境準備」
「蒙特梭利兒童房|給3-6個月寶寶的環境準備」
「蒙特梭利兒童房|新生兒的第一個家怎麼布置?」
「蒙特梭利兒童房|如何在家給寶寶有準備的環境」
「最正宗的蒙特梭利幼兒園,長什麼樣?」
「蒙特梭利是什麼?媽咪變老師的學習筆記」
為了更好地當媽,我去學習當老師。
我是蒙特梭利媽咪和老師。
http://weixin.qq.com/r/rTuchGvELzZQrS-n926-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德雷爾一家》:大海透明地藍著,彷彿夏天永不落幕
※多多成長日記20180415
※「減負」重磅來襲,家長如何自處?
※正確表揚孩子的八種方法(送給老師和家長)
※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或者思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