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xic Relationship 有毒的愛
愛情通常被大眾文化宣揚為浪漫的,幸福的, 永恆長久的。媒體宣傳和人自身需要愛的渴望時常讓我們不顧一切地追求那個德芙巧克力廣告中的愛情。在這個「你的失敗是我的成功」的社會裡,充滿了很強的潛在敵意。這種普遍集體潛意識中的敵意讓人們很難建立那種不互相利用的關係。人們感覺受傷,寂寞,無助,從而不顧一切地追求那種被愛的滿足感。以此來填充創傷,寂寞,無助所帶來的空洞感。很多人已經空洞到不求對象地,瘋狂地尋求愛情關係的地步(只要這個關係能幻想地或實質地填充他/她內心的空洞)。
那麼這樣建立起的愛情關係的本質是什麼?答案是一個最終導致愛情關係破裂,有毒的愛情。
有毒的愛情是一個從精神上或物質上互相利用和索取的關係。一個寄生的,互相惡性投射和認同的關係。他們倆像寄生蟲一樣吮吸著對方的營養,最終導致一方或雙方的耗竭「死亡」(精神死亡)。這種寄生的關係通常是潛意識的,隱蔽的。
愛情本身是非理性,主觀的。通常兩人無法在意識上察覺這種有毒的關係,因為他們已經習以為常。認為一切都很好,但是總是爭吵,不合,冷漠(暴力被習以為常所掩蓋)。 這種投射性認同的關係是一種交易關係。這應該不難理解,在這個交易的社會裡,戀愛關係自然也很容易變成一種交易。這個投射性認同像克萊茵學派所說的可以是依賴性的,權利性的,情慾性的和迎合性的。
在依賴性的投射性認同的戀愛關係中,一方或雙方把這種「自己是無助的」感覺投射到對方身上以換取關係的維持。他們無意識地用這種「自己是無能的」的情感來控制和迫使對方幫助和照顧他們。他們的潛意識是這樣運作的:只有自己是無能的,關係才能得以維持。換句話說就是在他們眼裡沒了依賴就沒了戀愛關係。這種戀愛關係很不穩定而且帶有強烈的索取性(吸干,掏空,竊取「乳房」的衝動)。最終一方會覺得無法照料這個過於依賴的」小孩」而精疲力竭地離去。
在權利投射性認同的戀愛中,一方被迫服從另一方。一方絕對性地統治著另一方以迫使令一方軟弱感的產生。在這個戀愛關係中的統治者眼裡:如果沒有統治和另一方的軟弱服從,他們就沒了戀愛關係。沒了這個統治,對於這個統治者來說意味著背叛,不忠,不安全和即將來臨的感情破裂危機。可想而知,這種絕對的統治在一個戀愛關係中是不可能實現的。被統治的一方總有一天會被壓迫到不可容忍的地步而離去。即使這個統治能在短期內維持這個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統治者本身其實是非常不安焦慮的。另一方則是被極度壓抑的。
在情慾的投射性認同關係中,一方用性愛喚起來維持戀愛關係。在他/她看來,性是維持這個戀愛關係的唯一基礎。沒了性愛就沒了關係。在這種戀愛關係中,性愛成了關係的全部。這個僅僅建立在性愛之上的投射認同關係也是不穩定。當性的吸引被飽和和減弱的時候,在投射方的眼裡意味著戀愛關係的喪失。在這種關係中,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是很少的。
在迎合投射性認同戀愛關係中,投射的一方通常是表現為無私奉獻的。認同的一方會覺得投射者總是在為他/她付出和放棄。投射者這麼做是為了喚起對方的感激,內疚和「欠你的」的感覺。如果他們不被感激就意味著他們感覺不到對方對其的愛。
上面所提到的都包含在有毒的愛的範圍之中,這些維持愛情關係的病態方式起源於早期兒童/嬰兒時期與父母和親人的不良關係互動。這些投射者認為如果他們不如此投射,就別無他法來建立戀愛關係。他們根本所表達的是:他們本身是不會被人愛的。只有通過這種投射認同的交易和控制來維持戀愛關係。但是這樣維持的關係是無建設性的,不穩定的,壓迫性的。這樣的戀愛對倆人人格心靈的發育是具有毀滅性的。
註:我借鑒了克萊茵(Melanie Klein)的投射性認同和Sheldon Cashdan 劃分出來的四個投射性認同關係的分類來解釋了有毒的愛情關係。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他們寫的書。
推薦閱讀:
※出國留學了,極度不適應。特別想男朋友,想爸爸媽媽,怎麼最快克服這種焦慮心理?
※大家如何看待當今對玻璃心的嘲諷。?
※改變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心智黑洞的存在,跳不出惡性循環
※于飛心理:人際困擾與社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