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效率只有萬分之一嗎?——《中國神葯"青蒿素與中醫無關》

原作者:編輯 王暐

鏈接地址:"中國神葯"青蒿素與中醫無關_發現者第150期_網易探索

全國500名科研人員,篩選出4萬多種化合物和中草藥

上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此時正值美越交戰,美國政府稱,1967—1970年,在越美軍因瘧疾減員80萬人,瘧疾同樣困擾越軍。美國不惜投入,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最終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葯。越南則求助於中國。

圖右為屠呦呦

1967年,中國正處於「文革」時期,毛主席和周總理下令,聯合研發抗瘧新葯。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開「全國瘧疾防治研究協作會議」, 「5·23」就成了當時研究防治瘧疾新葯項目的代號。

遍布全國60多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開始研發抗瘧新葯。中藥部分的不同研究小組開始嘗試多種中藥,包括常山、烏頭、烏梅、鱉甲、青蒿等成千上萬種中藥,篩選出的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均未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屠呦呦團隊收集了2000多種中藥藥方

1969年為研發抗瘧疾藥物,北京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加入項目,屠呦呦任科研組長。

屠呦呦

首先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入手,並收集地方葯志及中醫研究院建院以來的群眾來信,尋訪老大夫總結實際經驗等,匯總了植物、動物和礦物等2000餘種內服外用方葯,從中整理出一冊《抗瘧單驗方集》,包含640多種草藥,其中就有後來聲名遠揚的青蒿。

最初中醫將研究對象弄錯:青蒿並不含青蒿素

在藥物篩選實驗中,青蒿提取物對瘧疾的抑制率很差,甚至還不及胡椒有效。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青蒿並沒有引起重視。這是因為:對能夠治療瘧疾的青蒿,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絕大多數為錯謬,首先傳統中藥青蒿包括兩個品種,學名為黃花蒿的具有抗瘧作用,而學名為青蒿的沒有任何抗瘧作用。其次絕大多數中藥用煎熬等高溫方法配製,實際上青蒿素在溫度高於60度時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對瘧疾有任何治療作用。

唯一幸運的是,唯一一個對青蒿使用正確的《肘後備急方》治瘧驗方對青蒿素研究有了啟發:"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但,這只是一個驗方並非中醫藥方,是根據一些醫生長期治療某種疾病總結出來的方子,與中醫的辨證論治、復方配伍的理論無關。

從《本草綱目》到《瘧疾論》:幾乎沒有治瘧方提到青蒿

中醫對青蒿的使用方法,唯一有正確記錄的是《本草綱目》,其中提到要使用"新鮮的或陰乾後研成粉",而《本草綱目》其實又是引用了《肘後備急方》中的記載;

此外,《本草綱目》中提到的不僅有青蒿,還有黃花蒿,李時珍誤以為治瘧疾的是青蒿,而非黃花蒿。在清朝的韓善徵所著《瘧疾論》(1897年刊行),在當時為輯述瘧疾較為全面之專書,所列治療的古方12個,無一提及青蒿;今方31個,其中2個提及青蒿,且都是湯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青蒿含有青蒿素,經過煎煮其活性也遭破壞,對治療瘧疾無效。一個簡單的事實呈現在面前,從晉代到清朝,治療瘧疾的數十個藥方,極少提及青蒿。提到青蒿的,也被中醫的用藥方法自我消滅掉了

青蒿被中醫發現後,其實對瘧疾治療作用不大

從《肘後備急方》成書到發現青蒿素的一千六百餘年來,中醫對付瘧疾的狀況並沒有任何改善,仍處於一種 "束手無策"境地。其中所記載的所謂"青蒿一握",含有的青蒿素是非常有限的,青蒿素在腸胃中易被分解,吸收較差。因此直接用青蒿對付瘧疾顯然不行,藥效不夠,新鮮的也不便保存、運輸。

歷史資料中,有對中國曆朝瘧疾防治束手無策的案例記載。其中,明萬曆時期在東南志區有過大範圍的流行,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江西的永新、永寧、福安等地出現大範圍流傳,造成永寧、福寧"死者無算";永新"死者不可勝紀"的嚴重後果。

康熙畫像

而在1693年,清康熙帝患瘧疾,當時所有宮廷御醫和民間中醫都束手無策,後服用由法國傳教士提供的"金雞納"樹皮粉末而康復,康熙皇帝斥中醫"南方庸醫"。在1950年,統計顯示全中國有瘧疾病人3000萬,當時每年病死有數十萬,位五大傳染病之列,中醫並沒有起到任何治療或預防的作用。

化學研究和提純工藝,讓青蒿素得以開枝散葉

對青蒿素進行化學結構的確定,是天然藥物化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能為研究具有新結構類型的新葯提供先導化合物,這就是化學家們的事情了。在確認有效的藥材後,後續過程沒有用到中醫理論也不需要中醫參加:化學家和醫學家登場。他們分離出青蒿汁中的各種成分,再逐個試驗。

這個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種"提純——再試驗——測定化學結構——分析毒性藥效——動物試驗——臨床試驗——提取工藝的優化——生產工藝"的設計,一直到作成藥片擺到櫃檯上。在中醫記載中,對青蒿的使用是"熬湯",溫度超60度之後對治瘧有效的青蒿素分解失效。在1971年下半年,的確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乙醚的沸點為34.6度),提取物抗瘧作用率達95%到100%,這一方法對證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關鍵作用——但用乙醚提純的過程,與中醫無關。

中醫對瘧疾成因分析不合邏輯:不知本,何以治本?

中醫治療瘧疾從根源上來看就偏離了科學的軌道,在對瘧疾成因的分析中,史料如是記載:中醫認為引起瘧疾的病因是感受瘧邪,在《內經》中將其稱為"瘧氣"。其中引起瘴瘧的瘧邪亦稱為瘴毒或瘴氣。中醫認為,在中國南方所致疾病較重,易於內犯心神、使人體陰陽極度偏盛。 "感受瘧邪之後,瘧邪與衛氣相集,邪正相爭,陰陽相移,而引起瘧疾癥狀的發作。瘧邪與衛氣相集,人與陰爭,陰實陽虛,以致惡寒戰慄;出與陽爭,陽盛陰虛,內外皆熱,以致壯熱,頭痛,口渴。瘧邪與衛氣相離,則遍身汗出,熱退身涼,發作停止。"當瘧邪再次與衛氣相集而邪正交爭時,則再一次引起瘧疾發作。

現代醫學對瘧疾的描述卻是清楚細緻、合乎邏輯的:瘧疾是人經過蚊子叮咬之後感染瘧原蟲引發的一種蟲媒傳染病,其臨床表現是寒戰、發熱發痛、肝脾腫大等。這是由於瘧原蟲在人體肝臟內寄生孵化,成熟之後進入人體血液破壞免疫細胞導致。

摘自:"中國神葯"青蒿素與中醫無關_發現者第150期_網易探索

----------------------------------

這說明什麼?

1:青蒿素跟中醫沒什麼關係

2:流傳千年的幾千個藥方,在嚴苛的臨床實驗面前原形畢露,說明時間長的藥方未必有用,所以那些所謂的名方,古方,甚至是偏方如果進行嚴格的實驗,幾乎全是炮灰。

3:就算是中醫粉也沒有否認中醫藥領域騙子橫行,監管不力的事實,可是新通過的中醫藥法案卻降低了中醫和中藥的門檻,古代經典名方製成中藥復方製劑,在申請藥品批准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說明現在上市中藥製劑連個過場都不走了,中醫的門檻也低了,祖傳的面試考核即可,不需要通過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說明國家在進一步降中醫藥和中成藥的門檻,再回頭看看屠呦呦為了一款藥物的研發的困難,國家的政策和屠呦呦的精神真是南轅北轍。

-----------------------------------------

中醫藥怎麼辦?我的想法很簡單:

驗葯:

任何藥方,古代名方也好,中醫自己配的藥方也好,所有中藥化合物和藥方在沒有嚴格驗證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情況下,都禁止開!禁止上市,禁止給病人吃,必須在大數據雙盲測定有效性和不良反應之後,在批准上市。

這對於病人來說只有利,沒有弊,對我們老百姓來說多好的事啊,我們吃的葯能經得起驗證,不是可以多活兩年嗎?這樣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因為調理身體而肝腎衰竭的病人,也可以避免龍膽瀉彈丸,中藥注射的慘劇。

廢醫:

其實只要抓好了第一步,中醫也就沒什麼市場了,什麼陰陽五行理論,經脈氣血理論,還有什麼推崇朱丹溪的「養陰派」,推崇張從正的「攻下派」,還有現今流行的「火神派」等等。這些玄而又玄,幾千年也驗證不了的「哲學」就交給大學裡的哲學教授研究吧。就不要指導2000年後的人治病了。

要不然,你還得區分誰是偽中醫,看下面的鏈接

林夢:到底誰是偽中醫?——16個中醫教授看同一個病人,診斷各不相同?

zhuanlan.zhihu.com圖標林夢:為何中藥問題頻發?——《鳳凰周刊》第477期《論中成藥臨床試驗造假,回扣驚人等內幕》?

zhuanlan.zhihu.com圖標林夢:老中醫徐濟仁的自傳《老中醫欺騙病人50年》——中醫最大的謊言就是「把脈」?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最古老的斬首行為,可追溯到9000年前
小兒手術室外麻醉/鎮靜後管理
氟哌酸膠囊怎麼樣?
澳洲漫漫學醫之路!學什麼?去哪學?什麼樣?
朱迅得了癌症是真的么,癌為什麼無法治癒?

TAG:中醫 | 中藥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