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偷東西了,但我是個好孩子…」

我小學時候的班長,路數比較狂野,她團結同學的方式很特別:請人一起去偷東西。

每周五放學的時候,她都會邀請十幾個和她比較玩得來的女生,一塊兒到附近的文具批發市場里去偷文具。

我也有幸被邀請參與過一次她們的團體活動。她和兩三個女生一起纏著老闆,假裝要買筆,我和其他女生趁這機會偷東西:筆,本子,修正液,橡皮,無所限制。

當時我膽子小,雖然同犯不少,但我也只敢偷一塊橡皮。那次之後,我和班長就疏遠了。覺得畢竟和她們不是一路人。

因為經歷過這事,我從小就不認為班長=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這個班長,她成績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聽話的,卻是最能來事兒、最能討好老師、最能和同學搞好關係的人。

她能當班長,算是給我的早年人生,漲了很大的一個姿勢。而她幫我漲的另一個姿勢,就是很能分析小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心理。

一部分人偷東西,是故意的、有目的的,但另一些孩子偷東西,是因為一時糊塗,被逼的或是為了迎合團體中的主流(我就是要為自己辯護一下,不行嗎?啊啊啊!)


我朋友最近懷疑自己孩子可能「偷別人的東西」了。但僅僅是懷疑,沒有證據。

比如吧,他和老婆帶孩子去吃小龍蝦,隔天家裡的臉盆里就會養著一隻小龍蝦;

他和兒子去趟花鳥市場買魚食,隔天家裡可能就會養著一隻小雛雞。

最近他還發現家裡多出不少彩色粉筆。他和老婆都不是老師,需要用啥粉筆呀?於是他懷疑起了兒子。

這些「東西」說大不大,也不值幾個錢,家長稍不注意,還不一定能發現。

我說,你也先別急著下結論。最好跟孩子聊聊,看看他是什麼想法。

朋友問孩子,這些粉筆是哪裡來的?

孩子說,是趁別人不注意,從學校里拿的。

朋友說,你怎麼可以隨便拿學校的東西呢?

孩子反問,這有什麼啦?爺爺在超市的時候,不也是隨便拿東西吃的?

接著這裡,朋友跟我講起他小時候的事情。


他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父親都送他上周末補習班。有一次,他發現一張課桌的抽屜里,藏著一個特別精緻的變形金剛玩具。他父親見他喜歡,看看四下無人,就一聲不響地就把玩具塞進了他的書包。

「我問過父親,就這麼拿走真的好嗎?父親說,反正沒人知道。」

他父親帶著書包離開了教室,他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沒想到,在下一次周末補習的時候,他一進教室就看到黑板上的兩行大字:

上周末,我班有個同學將一個玩具留在教室里,如果被您不小心拿走,請及時歸還。

他的臉剎那間煞紅,但沒有人知道是他拿走了玩具。

他真的很喜歡這個玩具嗎?好像也沒有。反正回家後,他也沒心情玩。這個玩具放在外面幾天,就被他收拾起來,藏進了柜子里。

如今看來,他父親的「習慣」好像開始影響到了他的兒子。


小孩子很容易受到家長或同學的影響,去順手牽羊地「帶點兒」什麼,拿點兒什麼。

我小的時候,母親有時也會差遣我,去菜場撿幾粒毛豆回來,喂蟈蟈,或者去攤販那裡拿幾根蔥回家。

小孩兒懂什麼呀?他只認為,「這是爸爸媽媽讓我做的事情」。

一句話,人也許憑著本能就能權衡「利弊」,但如果沒有教育,孩子肯定無法辨別好壞與對錯。


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該怎麼辦?

首先,先確定這個事實。

不要僅僅因為「可疑」,就認定孩子一定偷東西。

其次,當你不確定的時候,把你的懷疑告訴孩子。

這等於是給孩子一個警示:我正在關注你的行為,你最好不要做出格的事。

當孩子確實有偷東西的行為時,該怎麼辦?

第一,明確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不能再有下一次。

讓孩子了解你和你家庭的行為底線,這非常重要,底線教育越早越好,越明確越好。

第二,沒收「贓物」。

如果不把東西沒收,那麼孩子還是得到了他「偷來」的東西,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訴他:你不可能通過偷東西來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必須沒收贓物

第三,讓他向受損的對方作出補償

無論補償是物質性的還是勞動,你要讓孩子明白,他必須彌補自己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如果他偷了東西,他可以賠錢,也可以做一個星期的家務。總之,單純道歉是不夠的。

家長需要注意:

第一, 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

6歲以下的孩子沒有偷東西的概念。他們只是隨手拿走一樣東西,或者模仿大人的行為而已。你可以告訴他,拿走東西前要經過別人的同意。這種教育方式通常都是有效的。

第二,弄清楚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和目的

如果孩子偷了貴重物品,那麼背後很可能存在著其他原因,這是你必須要了解清楚的:他是否欠錢了?是否沉迷於遊戲?是否染上了不良嗜好?偷大額金錢或貴重物品,原因往往不簡單。

第三,不要給孩子進行道德批判

不要因為孩子偷了東西,就給他扣上「道德敗壞」的帽子。你要糾正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指責他是個壞孩子。

這一點切記!

最後要提一句,沒有哪個家長會允許孩子偷東西,但也不要因為教育之心的殷切,而過於武斷地冤枉了孩子。

END

歡迎關注愛童言微信公眾號ID: arhats500,努力讓父母們看點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無恥家庭》里最無恥的人是誰?
心軟是什麼體驗?
《心靈捕手》對教育者有什麼啟示?
聽見自殺未遂倖存者的勇敢發聲 | Live Through This
夢的解析之7----女友懷中的小羊羔,是誰?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