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國際歌 穿中山裝 為什麼法國會有濃郁的社會主義情結?

當我們回顧法國的近代史時,很容易發現一個看似矛盾的問題:作為歐洲大陸上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法國民眾對資本主義不太感冒,卻對共產主義情有獨鍾。早在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時期,非社會主義但是強烈強調平等主義的左翼思潮就在法國生根發芽,伴隨著1848年的革命和普法戰爭,巴黎公社和一系列的左翼運動此起彼伏,震蕩著法國政壇並且深刻的影響了法國政治勢力的分布。

進入20世紀,共產主義更是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代。社會主義思潮一度在法國乃至整個西歐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各國的共產黨一度有奪取政權,四海一家的情懷。再看法國,歐洲最具歷史影響力的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都在法國有重要印記,法國共產黨也一度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共產黨,至今法國每年依然有大量紀念巴黎公社的活動,法國左翼領袖也經常唱國際歌、穿中山裝,以此爭取民眾。直到如今,法國的政治學和經濟學界也都仍然受到社會主義、馬克思理論的影響。

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法國人卻有著悠久的共產主義情結?

要回答這個問題,雲石君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作為歐洲最早邁入資本主義的國家,法國的無產者和工人階級也在逐步壯大,這為共產主義的萌芽奠定了群眾基礎。

16-18世紀,即中世紀晚期,是法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重要時期。從16世紀開始,法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萌芽和發展;從17世紀起,新航路的開闢使法國對外貿易的重點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法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極大地發展。

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社會上的生產資料積累得越來越多,工業與商業也就會越來越發達。這種發展帶來的變化,使得社會上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增加,而這些操作機器的廉價勞動力就是現代工人——無產階級。更確切地說,當資產階級本身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時,底層工人作為一個階級,就應運而生了。

法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自然而然帶動了以工人為代表無產階級的迅速崛起。但問題在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天然對立性,使得處於社會階層底部的工人階級不可能像上層貴族階級那樣,享受到真正的平等自由等權利。

在傳統馬克思主義體系的解釋中,工人具有天然的革命性。這就意味著等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工人會隨著資本主義(或者稱之為社會剝削)的加重,日漸意識到自己被奴隸與被剝削,逐漸不滿,並開始反抗僱主。而早期資本主義時期,較發達的法國,擁有數量較為龐大的工人群體。因此與其說法國具有共產情結,不如說法國工運推動全法國人民走在了19、20世紀的思想前端。畢竟,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法國時刻面臨著極右派的威脅,工人階級也時時刻刻不忘為自己權利而罷工和極右派作鬥爭,和剋扣福利的大集團作鬥爭,這些物質基礎都是法國具有強大激進左翼團體存在的必要條件。

其次,近現代法國政治極端動蕩,從側面反映出剝削階級之間內耗十分嚴重,這就意味著他們對民眾的統治力較為薄弱。

當我們回顧法國的歷史,不難發現,近現代法國政治可以說是極端動蕩。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結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開始了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時期。短短兩百年內,法國步入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陸續經歷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王朝復辟、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帝國、以及第一到第五法蘭西共和國,還有維希政府。

這種政治上的高度分裂,反映出法國內部階級鬥爭是長期而殘酷的,各方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大打出手,即便能在某一場鬥爭中勝出,但也很快被其他勢力推翻下台,根本無法獲得長久的統治。

我們以近代法國最著名的政治人物拿破崙為例。1799年11月,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了成功,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實際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獨裁者。但是,即便拿破崙憑藉出色的政治和軍事才能登上了皇帝寶座,卻在接下來的一系列對外軍事戰爭中左支右絀,艱難應對,最終被時代和歷史所拋棄。由他親手創立的拿破崙帝國也在經歷了短短的10年後就灰飛煙滅。強悍如拿破崙也無法在國內外的重重壓力下長久維持自己的統治,其他帝國和王朝更是可想而知。

這種政治上的翻雲覆雨也帶來了一個後果,那就是:統治階級無法有效掌控底層民眾,將自己的意志無縫隙地插入社會的各個角落。換句話說,統治階級對於底層社會階級其實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

我們以巴黎公社運動為例來做分析。巴黎公社運動源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而新成立的「國防政府」未能贏得足夠的民心,為了反抗普魯士的侵略和梯也爾政府的賣國行為,巴黎工人階級和市民舉行了武裝起義,推翻了法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

毫不誇張地說,巴黎公社運動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之下的產物。

雖然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2天,但作為無產階級政權的首次嘗試,它的現實意義是巨大的,它的出現表明,資產階級由於嚴重的內耗,對國內底層民眾的統治能力已十分薄弱,而以工人階層為主力的無產階級已逐漸發展壯大。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場由工人階級所領導的革命並不是毫無方向的,他們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組建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民主國家,並頒布施行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和法令。由此可以看出,共產主義思想在當時的法國民眾中已得到廣泛的傳播,而巴黎也在隨後成為第二國際的中心!

再次,法國統治階級之間鬥爭激烈,各集團要取得勝利,都必須藉助民眾的力量,對他們多有拉攏,這使得法國民眾得以在國家政治結構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如上文所言,近代法國政治極端動蕩,政治結構很不穩定,各方勢力為了爭權奪利大打出手,甚至數次出現「流血漂櫓」的殘酷局面。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各方集團不得不發動民眾,給予他們必要的政治權力,以期在下一輪的政治博弈中增加獲勝的籌碼。

從現實層面來看,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是英美這種國家,政治結構比較穩定,統治階級之間的權力分配和博弈都有固定規則和套路,不需要對民權力量進行太大的發動利用,這種統治階級的相對團結,就限制了民權膨脹的空間。

法國則不一樣。法國的政治長期動蕩,對於民權的抑制天然不如英美等國,使得民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進而掌握了更多的政治話語權,甚至組建了自己的武裝和權利保障組織(即到如今都赫赫有名的工會)。

由於沒有一個完美的社會制度能夠體現和照顧法國各階級的利益,而各階級特別是中下層階級長期受到馬克思社會主義和共產國際思想的熏陶,漸漸發現自己竟然掌握了能夠變革社會的力量,於是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雖然結果未必如願,但在這種一次次的鬥爭與革命中,法國工人階級不斷吸取經驗教訓,逐漸組建了自己的無產階級政黨,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並在此後深刻影響了法國政壇。

進入20世紀,法國的共產國際運動進入了新時代。1921年,「共產國際法國支部」正式更名為「法國共產黨」。40年代,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陣線」、「義勇軍」和「游擊隊」在反抗法西斯壓迫實現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法共的國內的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高,黨員數量達到創紀錄的80多萬。二戰後初期,法國共產黨的政治實力達到頂峰,一躍成為法國的第一大黨!

此後,到80年代初的30多年的時間裡,法共的影響力雖然有一定的下滑,但在議會選舉中始終能夠保持20%左右的得票率,也一直在法國左翼政黨中佔據重要的位置。

但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法共進入了持續的衰退期,並把左翼的領導權拱手讓與社會黨。法共在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中的得票率持續下降,淪落為第六大政黨,這一衰落趨勢至今也未得到很好的遏制。

這樣一個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在法國甚至西歐政治舞台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政黨,為什麼會在80年代後,從法國的主流政治力量慢慢淪落到邊緣化的境地,僅僅成為「一個歷史的見證者,一個力圖作用於法國社會卻束手無策的政黨」?這背後又有哪些政治因素?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81章——法國之第10部分。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關注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從翻譯到職業插畫畫家
法國實習推薦
論文大燜鍋:APSR 反革命的政治學分析
Work hard Play hard-ESSEC師姐分享會文字版
喝法國葡萄酒怎麼能不懂波爾多?

TAG: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巴黎Paris | 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