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慢慢讀唐詩之詩如其人(2):武則天

武則天詩,最著名者大概是《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是武則天被迫出家為尼的那段時間裡,在感業寺中寫給高宗的。熾熱的感情,滾燙的淚水,禁忌的刺激,救贖的希望,交織在一起,亦真亦幻,亦歌亦哭,也無怪乎高宗看到這首詩後,大為感動,於是將武媚娘從寺中接了出來。這首詩中的武媚娘,是幽怨而熱烈、深情而果敢的。沒有這樣的幽怨與深情,她不能打動高宗;而如果只有幽怨與深情,恐怕也不能打動高宗,更不能在高宗的認可與支持下、一步步登上臨朝聽政的高台。

詩中的幽怨與深情,是真是假,或許連武媚娘自己也分不清楚吧。也許當她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她將自己也感動了。

當武媚娘成為武則天之後,有了另一首詩《臘日宣詔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鏡花緣》里將這首霸氣十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短詩,作為百花下凡的引子。

兩首詩作於不同時期,但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武則天那種熱烈果敢的個性。只不過,《如意娘》中,是不屈從於自己的命運;《臘日宣詔幸上苑》中,則是要主宰這天下的命運。

當然,作為一個合格的帝王,武則天的詩,並不止於這一種面貌。《早春夜宴》便是另一種風格:「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開篇即從大處著眼,寥寥數筆,長安城的春夜宴遊圖,便已展開。燈月交映,也是細節的綺麗與空間的遼闊的交相輝映。「送酒」與「流杯」,寫夜宴的盡情歡樂。酒瀾興盡,從洛水泛舟而歸,明月之下,春風沉醉,遠處或有笙歌細細、燈火隱隱。這是太平盛世的良辰美景,也是讓泛舟人想要高歌長吟的賞心樂事。

而這一首聲律尚不夠諧和的五律,其中意義,並不止於能夠從中窺見武則天這位盛世帝王的心胸、品味與個性。

論者稱:律詩體制的定型和規範化,沈佺期、宋之問貢獻較大,而武則天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動者,作為最高統治者,她不僅大力倡導,而且身體力行。這首《早春夜宴》,也可以視之為武則天身體力行推行文治的例證。

附幾張筆者印象比較深刻的武則天的影視形象。

劉曉慶版:

歸亞蕾(《大明宮詞》)版:

劉嘉玲版(《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神都龍王》):

紀錄片《大明宮》版:

推薦閱讀:

唐代-小石潭記-柳宗元
唐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當你覺得世事艱難的時候,就去找一群雞。
杜甫詩都是憂國憂民的沉重調調?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