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有人可以印錢借給自己花 | 左手國債和右手貨幣

收到一個朋友的提問,覺得甚是有趣。

美聯儲持有美國國債,人民銀行持有中國國債。這不就成了自己印錢借給自己了么?憑什麼?

下面就這個問題做一個簡單的回答。


國債是財政的重要融資手段,通常也是優質的資產。

從英法到大清,都發行過國債。國債幫助政府財政實現收入的跨期;同時,約束著政府(或皇室)的行為,讓政府重視自己的信譽。各國國債通常被當作重要的優質資產,由稅收做擔保。通常認為,政府不會倒閉,有足夠的力量維持穩定的稅。


持有國債對央行來說很重要。

一方面,只有當央行持有大量資產,國內外才肯認可央行所發行的貨幣的價值。持有優質資產來坐享收益,對人行來說,可以看成「讓別人給自己打工」,再怎麼算也不能說是一件壞事。另一方面,央行維持幣值穩定,需要在適當的時候使用貨幣政策工具,而買賣國債是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操作,吃進本國國債,是常見的釋放流動性的手段。幾乎所有央行都積極持有本國國債。

社會公眾對央行的期待是維持幣值穩定,溫和通脹。長期來看,幣值穩定對經濟有利,對公眾有利,對銀行和政府有利,對央行股東的自身業務有利,對央行所持有資產的升值有利。


國內和國外認可本國貨幣,是出於不同的理由。

本國公眾之所以認可本國貨幣,通常出於如下原因

A. 貨幣可以拿來交稅,稅是逃不掉的支出。

B. 本國貨幣可以帶來方便,並受法律保護。

C.人行會努力維持幣值穩定,並有這方面的能力。

D.貨幣可以用來買國債,而國債是優質資產。

與此同時,公眾需要提防人行濫發貨幣徵收鑄幣稅,這裡面公眾和央行之間存在複雜的博弈。

日本視角看待人民幣,則是另外一個樣子。在日本,有關中國的大部分新聞是負面的,人民幣流通很有限,但絕不會被當作一文不值,有如下兩個原因。一方面,人民幣確實能換取一部分中國產品,畢竟中國人自己是認可人民幣的。另一方面,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等優質資產,有這些資產做抵押,人民幣還是可靠的。

在那些不對中國納稅的日本人眼裡,人民幣是中國大陸自己搞的一套記賬工具,純粹為了自己生活方便,跟紙的區別並不大。但是,中國人勤勞善良,生活之餘還拿東西從國外換了很多真金白銀,比如美國國債,這些東西比較值錢,所以人民幣的幣值還是有自己的依據的。

在日本人眼裡,想來「國外人民」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國債的質量說不上可靠。國際評級組織會去核算中國財政狀況,並評價國債的資產評級。他們會去研究,中國搞環保要少收多少稅?穩增長會不會讓國債資產隨通脹貶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讓哪些企業破產?要再多收多少稅,才能給富起來的中國人民提供滿意的公共服務財務支出?還能有餘錢還債么?各級政府究竟缺錢么?未來的政府債務會更加嚴重么?未來幾年的財政收入究竟會怎麼樣?

信用這個東西,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金融這個行業,太活不好,休克也不方便。

宏觀管理當中,我們有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當中,我們有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


持有財富和物資,可以不勞而獲。為了吸引財富和物資向自己國家集中,通常的辦法有:

加息,讓本國貨幣變得有吸引力,進而公眾會用各種資產物資來換取本國的紙。就這樣,用紙片就可以,讓物資向本國集中。

其代價在於,增加了社會的資金成本,讓依靠槓桿經營的企業面臨更多風險。香港面對資金大量外流,卻不敢加息,就是因為社會槓桿太高。

減稅,讓本國市場變得有吸引力,進而公眾會選擇來這裡經營。

其代價在於,讓行政變得更加困難。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稅收增加,民眾希望更多的公共服務,而行政效率通常也會逐漸降低。這時候,減稅是要讓全社會由奢入簡,很難。

比爛,讓其它國家的貨幣和市場變得不夠吸引人。

在這裡有一點需要補充,匯率上輕易的波動,有機會給國家帶來巨量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看,戰爭有時會比經營更有利可圖。


推薦閱讀:

新行長的「大手筆」:11項金融開放政策超預期
易綱:六點金融開放措施幾個月內落實
央行近日推出數字貨幣為假新聞:舊聞拼接 暫無時間表
央行:四個大消息!
虛擬貨幣監管再升級,央行真的要「一刀切」?

TAG:中央銀行 | 國債 | 財政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