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穀雨

《尚書考靈耀》說:「春佩蒼璧,乘蒼馬以出遊,發令於外,春行仁政,順天之常,以安國也。」假如我們把春天想像成一個喜歡戴綠色的玉,乘綠色的馬,到處旅遊,發號施令的神靈,眼下,這位神靈到了該和人間告別的時候了,標誌呢,就是一場穀雨。


《尚書考靈耀》說:「春佩蒼璧,乘蒼馬以出遊,發令於外,春行仁政,順天之常,以安國也。」假如我們把春天想像成一個喜歡戴綠色的玉,乘綠色的馬,到處旅遊,發號施令的神靈,眼下,這位神靈到了該和人間告別的時候了,標誌呢,就是一場穀雨。

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說到這裡,我們就要來簡單介紹一下節氣了。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國申報的"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繼中醫針灸、珠算後第三項「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的代表作。

古人利用日影的長度變化來判斷時間與季節,也就是《呂氏春秋·察今》說的「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這裡的「陰」,就是日影,通過審查日影,可以得知日月的運行情況,以及天地陰陽寒暑的變化。以此知識為基礎,最遲到西周時期,人們測定了最初的四個節氣——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現在的節氣體系包含了二十四個節氣,這一體系是西漢時代的《淮南子》最後確定的。《淮南子》不僅確定了後世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而且記錄了它們各自對應的天文現象。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這裡有一首方便大家記憶的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下面呢,是一幅地球運動與節氣相關的圖:

這裡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點:

1、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同時自己也是在自轉的。

2、地球轉到不同位置,太陽直射到的點是不同的。

3、我們所在的地方,一年中,因為距離太陽直射點遠近不同,氣候也就不同了,反映到我們熟悉的日常,就是四季的變化。

4、節氣就是人們用來標誌這些不同變化所設置的節點。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節氣不是古代的東西嗎?為什麼是按陽曆而不是陰曆呢?其實,結合上面那張圖,我們應該有一些初步認識了。在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節氣和農業生產直接相關。我們知道大地的四季變化是由太陽決定的,中國古代所有曆法的物候描述實際就是陽曆性質的東西。

大致了解了節氣,我們再回到穀雨。天文學規定,太陽在黃道上運行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這一般都落在每年的4月19—21日。今年的穀雨是4月20日,在這暮春時節,我們來說一說穀雨。

雨生百穀——穀雨


「雨生百穀」——穀雨

穀雨這名字由來,應該是比較一目了然。《孝經緯》:「斗指辰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群芳譜》:「穀雨,谷得雨而生也」,諺語「穀雨不下,莊稼怕」,說的都是這件事。4、5月份間的雨,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穫是非常適宜的。

穀雨物候

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

暖屋生蠶蟻,喧風引麥葶。鳴鳩徒拂羽,信矣不堪聽。

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穀雨三月中》寫出了穀雨時期的風光,此時山川是青黑色的,樹葉間戴勝鳥鳴叫,水澤里長出了浮萍。暖屋生長蠶蟻,春風引動麥葶,此時鳴叫的鳩鳥拂拭自己的羽毛,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首詩中提到了穀雨三候的物象。

物候,通俗來講,就是生物的生命活動和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二十四節氣對應七十二候,關於穀雨的三候,早前的《禮》講說:「穀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其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浮萍開始生長,然後鳴叫的鳩(有說是布谷鳥)開始梳理自己的羽毛,再然後戴勝鳥開始落在桑樹上。

穀雨時節,正是桑樹繁盛的時候,也是養蠶的好時候。范成大的《蝶戀花》詞說:「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農忙時節,麥和桑葉因為太多,顯得都不太寶貴了,此時也是蠶新結繭的時候。馬如飛有一首《節氣歌彈詞》說:「西園梅放立春先,雲鎮霄光雨水連。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閑。清明時放風箏誤,穀雨西廂好養蠶。」《西園記》、《霄光劍》、《躍鯉記》、《蝴蝶夢》、《風箏誤》、《西廂記》都是古代戲劇名,其中「穀雨西廂好養蠶」那句,說的就是穀雨和古代桑蠶養殖的關係。

農業對古代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穀雨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古人對穀雨的青睞,體現在民俗、文化和生活中。

民俗文化

祭祀

祭海

諺語說:「騎著穀雨上網場」。穀雨時節,春海水暖,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穀雨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個節日到清代道光年間改名為漁民節。

祭倉頡

在洛南地區還流傳著祭祀漢字始祖倉頡的習俗。位於陝西白水縣的倉頡廟,每年穀雨都要舉行廟會,公祭倉頡。關於這個習俗的由來,有人根據《淮南子·本經訓》里「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記載,推測說是倉頡造字功德感天動地,玉皇大帝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但是這種說法結合《本經訓》上下文的意思來看,似乎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起源雖然不可考,但通過穀雨節氣祭祀文化始祖倉頡這點,我們可以看見古代農耕文化在民俗上的一個投射。民以食為天,潤生百穀的雨,和創造文字的倉頡,在某種層面上產生了奇妙的融合統一。


穀雨畫

穀雨前後,天氣和暖,正是蟲蠍滋生的時候,此時又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預祝豐收、辟邪、除毒消瘟就成了農民的重要願望,有需求,穀雨畫就應運而生。陝西鳳翔木版年畫中有穀雨畫一類,山東、山西、陝西一帶還有穀雨帖、禁蠍符。上面一般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的形象,有的寫著「太上老君如律令,穀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還有「穀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劍,單斬蠍子精」等。

穀雨畫(一)

穀雨畫(二)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所以,牡丹花有「穀雨花」之稱。

詩人寫穀雨牡丹的作品很多,「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問東城春色,正穀雨、牡丹期」,都是這類。

中國人對牡丹的喜愛不用多說,「穀雨曾沾青帝澤,熏風又捲赤城霞,金盤薦瑞休嗟晚,猶是人間第一花」,青帝是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五帝(五方天帝)之一。牡丹沾染了青帝的恩澤,被贊為人間第一花。

詞人也借花來達情,「尊前還對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花開繁盛,詞人卻說是斷腸紅,還無端擔憂起花落,分明是詞人多情,借牡丹宣自己的惆悵。

穀雨看花,詩人看到人生,普通人看個熱鬧,人們都在抓緊時間,享受春神最後的饋贈。


雨前茶

茶中上品有「明前茶」和「雨前茶」,「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雨前茶」是清明後穀雨前採制的茶葉。此時茶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香氣怡人。

穀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者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稱為旗槍,寫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那位詩人林逋,他的另一首詩「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穀雨春」,說的就是這種茶;一芽兩嫩葉的像雀類的舌頭,稱為雀舌,我的老家就有巴山雀舌這種茶。唐宋時,春季新茶製成後,茶農、茶客們熱衷一種比試新茶優劣、進行排名的「鬥茶」活動。茶在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唐代詩人陸希聲《陽羨雜詠十九首之茗坡》詩中說:

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茗」就是茶的意思,摘、煎是烹茶的過程,這首詩講了詩人春日飲「雨前茶」的生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詩歌提及這「雨前茶」,比如,明代詩人方太谷說:「春事闌珊酒病瘳,山家穀雨早茶收」,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說:「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穀雨時節品茗寫詩,實在是一件極其風雅的事。當然這種風雅事,皇帝界的網紅乾隆也是不甘落後,他寫下了《採茶歌》: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

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文采暫且不提了,乾隆皇帝不愧是古今詩歌產量最高的「詩人」啊,生活處處皆是靈感與詩興。


閑話了穀雨時節的民俗活動,再回到開篇提到的春神,在一些古籍里,這位春神叫句(gōu)芒。

句芒

句芒可不只是到處遊玩就夠了,他還得關注民生,生起春風,降下春雨,以百穀養育百姓。天地之大德曰生,百姓順應天時,耕種不息,生長繁衍,國家因此繁榮安定。

穀雨作為春天最後一個節氣,與農時以及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生產力發展,精神生活逐漸豐富,品茶賞花,也成了中國人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今穀雨將至,大家可要好好把握這最後的春光,多做一些富有意義的事情啊!

推薦閱讀:

在鬼谷子的思想里,是如何評價道德的呢?
《滅茶苦茶》散策
練了段時間的字,感覺越練越差了!跪求大師們指點指點?
現在我們國家還有什麼項目適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TAG:節氣 | 傳統文化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