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台灣女明星一天花7個小時盯孩子吃飯,終於把孩子盯廢了……

台灣藝人狄鶯18歲的兒子孫安佐在美國被捕,罪名竟然是「恐怖威脅罪」,原因竟是涉嫌威脅持槍掃射就讀的天主教學校!

之前,孫安佐曾告知自己的朋友5月1日不要去學校,因為自己要在校園進行槍擊掃射。受到驚嚇的朋友立馬選擇報警,然後,美國的警察叔叔就來啦,孫安佐悲劇了……

孫安佐被捕後否認意圖發動恐攻,稱僅是開玩笑,但賓州警方在他的寄宿家庭房間內搜到軍用防彈背心、強力十字弓與弓箭等軍用品,以及超過1600發的子彈,其中包括295發AR-15子彈、425發AK-47子彈,還有一把長9厘米的手槍。

一個去年八月才來美國的18歲的交換生,居然擁有這麼多武器,真讓人大跌眼鏡!

就連在當地從業54年的警察局警長奇伍德看了都忍不住吐槽:「從沒見過一個18歲的熊孩子,能獨自擁有這麼多武器裝備。

然而,狄鶯說,所謂的「恐怖威脅」也只是兒子與同學開的玩笑而已,而那些子彈都是自己買來給兒子打靶用的而已。

針對孫安佐事件,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葉毓蘭說,美國的法律非常嚴厲,有些時候為了要發揮嚇阻效用,還有未成年犯可以當作成人犯受審。她呼籲:

做父母的,別再寵孩子了,教教他們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法律吧!

Part1

每一個無法無天的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將他寵翻天的家長!

孫安佐背後就有一個寵子無極限的老媽狄鶯。

從頂級的吃、喝、睡,到闖禍後的「擦屁股」,這個明星媽媽對兒子的溺愛真是遠超常人!

  • 只給兒子吃頂級食材。
  • 除了三餐、早晚喝2次羊奶,還有深海魚和頂級牛小排,家中也有一個冰箱專門用來冰孫安佐的食物。
  • 曾有一次孫安佐到同學家玩時吃了稀飯,狄鶯嫌寒酸,從此禁止孫安佐再到同學家去。
  • 狄鶯會和兒子有一致的作息時間,她會要求她和兒子睡前醒後身旁的人是彼此。
  • 孫安佐從小到大一定要抱著媽媽一塊兒睡,11歲還會摸媽媽的胸部說「好Q」,15歲還要求跟父母睡在一起。
  • 狄鶯對兒子保護至極,孫安佐11歲時甚至還不曾單獨到樓下超市買東西。
  • 孫安佐讀薇閣國中時,不但慫恿同學去樓頂跳樓,還曾暴打女同學,讓對方身心受傷,女學生家長差點將他告到法院,而愛子如命的狄鶯實在不忍心兒子吃官司,得到消息後就直奔學校,在對方家長面前痛哭懺悔,才得以和解。
  • 狄鶯最初聽聞兒子「意圖發動恐攻」的事,只是笑笑說,兒子只是過嘴癮在打嘴炮而已,「幻想自己是美國警察,房間內有子彈只不過是為了打靶」。至於兒子住所被發現的子彈,她表示是自己上網幫孩子買的,符合美國的法律。
  • 兒子被捕之後,狄鶯和丈夫孫鵬第一時間飛到美國,安慰看望移居監獄的兒子,並表示要動用金錢的力量,將兒子撈出來。

對狄鶯來說,這種「寵殺」的行為不是第一次。

狄鶯的大弟就曾被二位姐姐「寵殺」。

狄鶯的二姊狄玫曾在《冰火五重天》節目中,聊到她們已經過世的大弟。

她說小時候因為家境差,弟弟總是受欺負,以致成為幫派分子,從此她和狄鶯就常常輪流進出警局,一次次往外撈弟弟。

姊妹倆為了弟弟著想,甚至出資百萬元,幫他開了一間咖啡店,希望弟弟有了正業後可以脫離黑社會。

沒想到弟弟竟然在店裡放置「賭博性珠台」遭警方逮捕,事後警方更要她把自己改為負責人,才不會讓弟弟背負罪名,寵愛弟弟的她也照做不誤。後來為救弟弟出獄,她和狄鶯更是到處下跪求人幫忙。

在律師協助下,弟弟成功出獄,然而弟弟不但沒有改邪歸正,還染上毒癮,仍然不斷進出警局。

2004年,因為在友人家中施打海洛因過量,導致身亡。姐妹倆進出警局的生活,在弟弟吸毒過量致死後才退出,狄玫表示,7年過去後,她才明白是寵溺害了弟弟。

有網友對比狄鶯現在寵溺兒子的狀況,直呼:

根本就是弟弟翻版,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是真的不能寵!

看來狄鶯家就是一直循環,對男生的寵愛都害了他們!

已經有弟弟這樣的例子,還不知道學教訓,好好教育孩子好的價值觀,根本白費當父母。

中國有一句古語:「慣子如殺子」。

一味遷就、縱慣與溺愛,不是愛,而是一種傷害。

伊索寓言里就有這樣一個關於母親溺愛孩子的故事:

一個偷竊的少年犯被當場捉住,反縛了雙手,被牽到劊子手那裡。疼愛孩子的母親跟在後面,捶胸慟哭。

兒子迴轉身來,說要對她說句心裡話。母親走近去,想不到卻被兒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兒子大不孝,犯了罪還不夠,又把母親的耳朵咬下來。

那少年犯說:「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學的寫字板拿去給你的時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於膽子越來越大,被牽去處死呢!」

是啊,熊孩子闖禍了,如果家長不去教育自己的熊孩子,那麼只有讓社會、讓法律來代替你教育他了!

PO幾種典型的溺愛,看看你中標了嗎?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你覺得,不能在物質上委屈孩子;

孩子吃「獨食」,你笑笑,覺得孩子就該這樣被特殊照顧;

孩子除了學習,事事不用做,你覺得孩子還小,怎麼能讓他幹活呢;

孩子不順心了,哭鬧、撒潑、發脾氣,你連哄帶騙,立馬投降;

孩子口吐臟言,你哈哈一笑,覺得孩子好有趣;

孩子犯了錯,你口口聲聲為孩子辯解,還說:不要急,他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

Part2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對「熊爸媽」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直言,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的——

家庭是世界的濃縮,而人是家庭的濃縮。我自己做精神分析師,自己也找精神分析師幫我做治療,已經看了三年的精神分析。治療得越深,我越能感受到,我之所以成為今天這個樣子,跟我原生家庭的關係實在是太緊密了。

孫安佐18歲就成為這個樣子,跟他的原生家庭分不開。

狄鶯和孫鵬1998年結婚,兩年後有了兒子孫安佐,三年後又離婚,四年後又帶著兒子復婚。一家人分分合合也是很傳奇!

  • 先說說媽媽狄鶯。

狄鶯是老牌台灣藝人,代表作品有《包青天》《何日君再來》《半生緣一世情》等。她脾氣很火爆,人也很社會,一言不合就打架!

這個性格跟身世有關,因為母親和姐姐從小被其他歌仔戲演員欺負,所以她為了保護家人,從小就練就了一身江湖義氣,性格非常嗆。

在《康熙來了》裡面,狄鶯說過:父親去世後,她負責保護媽媽和姐姐。只要有人對她家人出言不敬,她就會對那人拳腳相向。

別人說她壞話,她會出手教訓對方。她表弟和別人打架,她不問原因,直接開打。

在她的認知里,只要是打她家人,就是對方的錯。甚至連一歲的小孩與他兒子爭玩具,她都受不了要去教訓那個孩子。

在工作中,凡是惹到她的,她都會「打抱不平」。

出名以後她在華視跟劇務打過兩次架,其中一次,只因劇務嫌棄她男友做的道具並罵了句髒話。

藍潔瑛在台灣拍《半生緣一世情》時,也因為遲到被一同拍戲的狄鶯在酒店門口暴打。

被稱為「靚絕五台山」的藍潔瑛,後來經歷變故,精神狀態變得很差。

藝人謝麗金也被她打過,事情曝光後,狄鶯還得意地表示:被自己打過的都會紅。

  • 再來說說父親孫鵬。

孫鵬和狄鶯是同行,主持過綜藝節目《國光幫幫忙》。

話說孫鵬也是個很奇葩的存在。他自曝年輕時做過很多荒唐事,整同學和老師簡直是家常便飯。他還把這些事情拿到節目上大加炫耀。

灌開水噴教官,令教官燙傷。

當著全校同學的面扒好朋友庹宗康的褲子,連底褲都扒光。

看到男同學和女朋友去泡溫泉,他會把衣服都偷走,還會把什麼爛菜啊、臭魚啊、醬油啊、雞骨頭啊、用過的濕毛巾啊等垃圾,倒進溫泉池裡。

和別人打水球,別人裝水,他裝尿在球里。

更過分的是,灌醉女老師,一群男生掀開女老師裙子在研究內褲。

蔡康永聽了他這些荒唐事,都忍不住發問:「所以你有反社會傾向嗎?」

孫鵬表示沒有,稱自己只是很無聊。

媽媽脾氣暴躁,一身江湖習氣,一言不合就打架;爸爸行事荒唐,整蠱無底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是一對「熊爸媽」!孩子的教育不跑偏,才怪!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壞的老師!

《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的冠軍劉媛媛曾經做過一場《寒門貴子》的演講。她在演講中說:

我家就是出身寒門的,我們家都不算寒門,我們家都沒有門。我爸跟我媽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夫婦了,他們連小學一年級都沒上過,但他們居然覺得讀書很重要……

正是這種「讀書很重要」的觀念,最終讓三個兒女承襲了他們的觀念,上了大學、研究生。

總有一天,我們回過頭來,會發現,孩子一路走來,幾乎是在模仿和複製我們。

當然,這種模仿和複製更多的是指父母的為人和觀念,與貧富無關。

Part3

「我讓你怎樣就怎樣」的管控太恐怖

狄鶯對兒子的控制欲已經到了變態的境界。

她曾經對兒子表示:「18歲以前你都要聽我的,18歲以後,你要怎樣都可以」。

在《康熙來了》節目中,狄鶯曾炫耀自己的育兒經驗。

兒子才11歲,狄鶯就強制兒子吃一個成年人的飯量,一餐可以吃兩個多小時。

吃飯也是有責任制的!狄鶯會把所有食物按量配好,兒子的任務就是履行責任,把它吃完!媽媽會一直在旁邊監督,目不轉睛地盯著兒子,催促兒子快點吃,快點吃!

短短一個暑假,一個月,兒子就被她養胖5公斤。

節目中小S深深懷疑一個11歲小孩怎能吃這麼多,難道是塞進去的嗎?

狄鶯很驕傲地說:「我不是塞進去,我是一天盯他吃飯7個小時,我就陪他坐7個小時,然後一直說『兒子,趕快啊』。」

兒子吃飯時,她還會給兒子放日本大胃王吃飯比賽的視頻,以促進食慾。

就算是忙得顧不上回家,她也會遙控兒子吃飯,叮囑傭人盯緊兒子。

這麼做有什麼科學依據嗎?NO,她只是覺得兒子以後是要做棟樑的,她認為做棟樑就應該吃得多,這樣才能身體健康。

好吧,借用小S的一句話來說,在狄鶯的心裡,棟樑一定是一個固體,有一定的體積才能稱之為棟樑!

除了這大胃王式的吃飯制度,狄鶯這裡還有很多魔鬼式制度:

  • 兒子在18歲之前完全不能玩手機。
  • 兒子在18歲以前不可以一個人出門,如果非要出門那麼媽媽必須陪在旁邊。
  • 曾經給兒子撂狠話:如果考試低於80分,就把兒子打到屁股開花!而一旦考到90分以上,就能有1000塊台幣的獎勵。
  • 9點鐘要上床睡覺,而且一定要睡著;媽媽兒子同步作息。
  • 要求兒子必須開心,性格必須開朗活潑。

擁有一個控制欲這麼強的媽媽,是什麼感覺呢?

跟狄鶯同期上《康熙來了》的趙正平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有這樣的媽媽,自己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一定要快快長大,再不要被你掌控,脫離你的魔爪;另外一個就是,我現在趕快得憂鬱症,再也沒有人可以管我。

這讓我想起了那位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控制與傷害」的北大留美碩士。

身為四川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之一——生物學專業錄取,本科畢業後,又考入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這樣優秀的他,卻因從小被父母包辦一切,而導致社交障礙、動手能力差,甚至心理扭曲,以至於不得不申請赴美讀心理學研究生,徹底擺脫原生家庭的傷害。

父母以為孩子像麵糰一樣,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殊不知,孩子被捏成他們想要的模樣之後,還會反彈、變形!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一書中談到:

父母無界限地控制孩子的一切,會導致讓孩子頭腦和身體分裂:頭腦是父母的意志,身體是自己的意志。這兩種意識一旦相悖,很容易造成受控者「自傷」乃至「自毀」。

這種「自傷」與「自毀」是常見的一種對抗控制者的方式。

譬如,父母屢屢干涉孩子的學業,強力入侵孩子,那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矛盾:如果他還能學習好,就證明了父母入侵是對的,所以,他們會通過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學好的潛意識自傷方式,表達對抗。只是可惜,他們也傷害了自己。

Part4

父母自己怎麼做遠大於為孩子做了什麼

作為一個母親,台灣藝人狄鶯為兒子付出了很多:

她調整了作息,晚上和孩子同一時間入寢、起早,每天送他上下學;

她每天盯著孩子吃飯;

她在孩子休息的時候不接通告;

她為了兒子,幾乎沒有朋友、沒有個人樂趣,完全投入在教養(控制)兒子這件事上。

有次兒子天真問她:「媽媽,如果有人挾持我,叫你吃大便,你吃嗎?」狄鶯回應:「我吃啊!讓我死我都可以了,何況吃大便!」

所以,—旦孩子出現叛逆、學習生活能力下降的苗頭,她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你看,媽媽本來是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的,但是為了你,我調整了作息、沒有了朋友、每天盯著你吃飯、要求你考更高的分數。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啊!

不可否認,狄鶯為兒子做了很多,多到超出了一個普通母親所能做的地步。

然而,這種無界限地跟兒子捆綁共生,用道德綁架來控制兒子,並不可取!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展開了一項大規模的「早期兒童縱向研究」結果證明:只有父母本身的特質,即「父母是怎樣的人」,才能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而父母針對孩子的行為,即「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並無意義。

美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攻克幾何學上難題「卡拉比猜想」,並因此在 1982年(33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是迄第一個獲得該獎的華人數學家,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是「詩人」,他出了一本《丘成桐詩文集》,從舊體詩到新體詩都有。

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寫道:

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們沒有強迫我一定要學醫、學工程,他們讓我自己選擇,選擇一門我自己喜歡的學科。

我當時受我父母的影響很深,尤其是我父親。

我父親是學哲學的,他當時在寫一本書——《西方哲學跟中國哲學的關係》。家裡面很多學生跟他聊天,聊到希臘的哲學受到數學的影響很大,這個叫自然科學辯證法。

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數學畢竟是個很重要的學科。我那個時候才十二三歲,父親除了哲學以外,也教了我很多中國的詩詞和古文。要念馮友蘭的《新原道》《新原人》,要念郭沫若的哲學書,要念胡適之,還要念錢穆的歷史跟哲學書。我想都蠻有意思的,可是我都看不懂。

慢慢過了幾十年以後消化了,看著看著就懂了。

一位學哲學的、深深崇拜數學的、熱愛古詩詞的父親,言談舉止間無意中就熏陶出了一個數學家!更是歪打正著地培養出了一個擁有「詩人」身份的數學家!

父母自己怎麼做,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啊!

那「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重要嗎?

肯定也重要,但是……

我想起了南京一位女學霸的媽媽。

這位學霸女兒不僅很優秀,而且很聽話,被保送進了復旦大學英語系。

學霸新聞歷來為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然而這位女學霸的媽媽現身說法教育之道,卻引發了網友的爭議,甚至彈大於贊。看看這位媽媽的做法吧:

  • 這位媽媽為了女兒的學習,十多年來放棄了單位旅遊以及所有的同學、同事聚會;
  • 家裡的電視機十幾年都沒開過;
  • 女兒上中學後雖然有了手機,但每天用手機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 媽媽在陪讀時全心全意,女兒做作業時自己不吃東西,不說話,不玩。並且總結出「三遍」「三道」原則。

乍一看,這是一位「高質量陪讀」母親的典範。

但細究一下,這是一位深度參與女兒學習的控制型母親。

不可否認她的確培養了一個學霸,但是新聞中所表露出的更多的不是學霸的學習技巧,而是「媽媽的意志」。這樣靠壓榨潛能製造出來的學霸,其他各方面能力如何,令人憂心。

一個為了孩子,放棄自我的母親,令人敬佩,但更令人同情!

相比於操控型的母親,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榜樣。

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你活得豐盈,孩子也會努力綻放!

你自己怎麼做,遠大於為孩子做了什麼!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對即將上大學的妹妹說的?
若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家長是否應該替孩子決定呢?這樣造成的影響是好還是壞?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哪位爸爸在教育上的表現最好?
為什麼相信天賦反而會塑造凡人?
台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教育普及真得很高嗎?

TAG:親子 | 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