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無良媒體,求你們放女孩一條生路
寫這篇文章,是出於個人原因,準確地說是因為女朋友。(開啟護妻狂魔模式)
與女朋友的心理年齡相差較大是什麼樣的體驗?大概就是既當男票又當父親的感覺吧。對於一個心理年齡較小且父母總是沒空陪伴她成長的女孩子來說,認知這個世界、樹立自己價值觀的渠道主要是通過網路。然而當下的網路環境不比五年前,自媒體如雨後春筍,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引導輿論的可能性。觀眾喜歡看什麼,他們就會寫什麼。作為半個新媒體從業者,我很明白這些自媒體的運營模式——「蹭熱點,挖掘人性黑暗面」。
我們平日在生活中因為人際關係和職業問題,都會為自己戴上一個人格面具,讓自己看上去更積極陽光,讓儘可能多的人喜歡。當晚上回家卸下面具時,自己一定程度的陰鬱和沮喪就會暴露出來。躺在沙發上刷刷公眾號看看知乎,遇到那些諸如「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之類的文章就會暗嘆一句:嘿,和我好像啊!
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用戶和這些小自媒體之間的閉環:用戶喜歡看消極的內容,自媒體們就會寫這些消極的東西,用戶們看到了自媒體們的消極內容,就會覺得這種論調是主流,就會更加認同這些觀點,於是自媒體們繼續跪舔用戶,進一步寫消極的內容。
社會壓力大這個問題不言而喻,90後們面對房價和其他生活成本問題已經感覺身體被掏空,偶爾發發牢騷、看一看批判社會現狀的文章暗爽一下叫聲好,都無可厚非。但是某些無良自媒體們竟然將魔爪伸向了感情這塊「心靈苦海里最後的大陸」,真的是讓人咬牙切齒。
今天發文開懟這些自媒體的直接原因是早晨看到了女票在空間轉的一條說說:
網易雲熱評吧:不要對誰有依賴感,最好的狀態就是:你在也挺好,你走了仍然吃得好睡得早。總有一天,你會不再需要瘋狂的愛情,你想要的只不過是一個不會離開你的人,冷的時候會給你一件外套,胃疼的時候會給你一杯熱水,難過的時候會給你一個擁抱,就這麼一直陪在你身邊陪你走過每一段路。
這種段子都有幾處共同點:
1.乍一看沒毛病,符合現在人們的快餐閱讀——不過腦子。很少有人思考其中的邏輯和內涵,所以段子手可以瞎傑寶寫,反正不會有人來反駁;
2.用戶定位是在校學生甚至更年輕的群體,因為他們有很多人還沒有主見,也沒有很成熟的價值觀,很容易被誤導。
3.利用巴納姆效應,讓你覺得他寫的什麼都非常符合你的現狀。
針對今天這個段子,我逐句來分析:
你在也挺好,你走了仍然吃得好睡得早——合著我這個人兒壓根就可有可無唄?那你說如果我們分手了,是不是你的態度問題?
總有一天,你會不再需要瘋狂的愛情——啥是瘋狂的愛情?打個胎、喝酒出個車禍、帶你去個浪漫的土耳其然後再去個東京和巴黎,然後再告訴你其實我只喜歡邁阿密?得了吧兄弟,我們大多數人都沒經歷過所謂「瘋狂的愛情」,也不需要。電視里的橋段就不要用來和生活對比了。我們大多數人要的不是瘋狂,也不是平平淡淡,就是想要一次互相體貼、互相在乎、互相愛慕、互相信任然後用浪漫穿插起來的愛情罷了。
你想要的只不過是一個不會離開你的人,冷的時候會給你一件外套,胃疼的時候會給你一杯熱水,難過的時候會給你一個擁抱,就這麼一直陪在你身邊陪你走過每一段路——結合上文,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我並不怎麼在乎你,你來了我就要,你能陪著我那更好,生活中還能給我打打下手。你走了我也沒事,我知道有個人陪我走了一段人生就行。」合著我是壓根沒考慮過你的感受啊,你為我做了這麼多,換來的是我對你可有可無的態度,然後你離開我了我還得擺出一副「你看,你離開我了我也不和你計較」的高尚態度。
所以此類的段子真的是害人不淺,你匆匆瀏覽一遍還覺得挺對,看得多了就經常被這種段子暗示,以後自己就真活成了段子里的人。
我也可以針對這個段子寫一個看起來人畜無害很有道理的段子呀:
網易雲熱評吧:人一生一定要經歷一次轟轟烈烈的愛情,將自己百分之百交給他:你的一切都屬於我,如果你離開,我就燒了整個世界,在廢墟中建立一座城堡孤獨終老。總有一天,你會受夠了平淡和庸碌,你想要的不過是一個能讓你奮不顧身的人,哪怕你知道他終究會離開你。即使他不會陪著你,在你生病、例假的時候甚至沒有一句關心,但你知道你在他心中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懷著驕傲與刻骨銘心享受這種痛苦中的快樂。
什麼玩意!
為什麼說這種段子害人不淺呢,它帶有一種說教的成分,彷彿自己是個過來人在教育年輕一輩:孩子啊,我吃過的葯比你吃過的米粒都多,你得記住你大爺的話啊,你該這麼去愛,不然後半輩子玩完咯。
……
所以說像我這樣比女票大幾歲的男人為什麼很辛苦呢,因為在充當爸爸這個角色的時候,面對的不是一個小女孩,而是一大坨帶節奏的自媒體啊。
《男人不愛你的十種表現》——回家沒搭理你有可能是累的不想說話啊,所以為什麼男人總會在車庫裡抽根煙緩解十分鐘再回家呢?
《男人出軌的十種徵兆》——工作出了重大問題,一直在擔心明天會不會被開除,還怕你擔心沒告訴你。被你拉上床,因為這件事表現不好,所以就是對你沒興趣咯?
《不上交工資的男人乘早離了吧》——交不交給你是信任問題,願不願意交給你才是愛你的問題。所以我即使很不情願地交給你了也能證明我愛你咯?
《不給你買LV的男人不值得去愛》——買不起,但是愛你;買得起,但是不愛你;買不起,也不愛你;買得起,也愛你。所以你說這兩件事有線性關係么?
《愛我,你配么?》——配。但是你要我放棄工作晚上就帶你去趟土耳其再去個東京和巴黎,完事兒回來順路去邁阿密吃個煎餅果子。如果這個是標準的話,那我真不配了。
《寶貝,他其實並沒有那麼愛你》——愛不愛你自己心裡沒個數么,還要公眾號來告訴你?
《你愛的只是你自己》——這是個大實話,不過以此來否定愛情的話那就有點不要臉了。
《給自己買最貴的奢侈品,不要辜負自己》——裸貸了解一下?
……
這類的文章點擊率高的可怕,因為它們總是以偏概全,抓住一個不起眼的問題無限放大,給讀者造成恐慌,以賺取點擊率。
這種文章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次之是看的時候好好過腦子想一想。下面我整理了一些此類文章慣用的一些詭辯方法,大家可以選擇性地看看。
前因即後果(B事件發生於A事件之後,所以A事件導致了B事件):和男朋友在一起當天我就開始肚子疼,所以是談戀愛導致我肚子疼。
積非成是(一件錯事可以被另一件錯事抵消):他不愛我,不過反正婚姻也是愛情的墳墓。
稻草人謬誤(歪曲或簡化對方論點來進行攻擊):男票:我們應該提高在學習方面的理財佔比;女票:你不愛我了!你居然要減少我買化妝品的開支!
肯定後件(對觀察到的現象只有一種解釋):男朋友會提高我的生活質量,這就是他存在的理由,不然我要他幹嘛?
循環邏輯(以結論作為前提論證結論):我要保護我自己,以免對他投入太多。我不對他投入太多是為了保護我自己。
否定前件(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的關係):他愛你,所以會事事讓著你。今天你和別的男人出去吃飯,因此你們吵架,他沒有讓著你,說明他不愛你了。
身份主觀(認為一個論斷不可信,因為支持者與之有利益關係):你說我漂亮,因為你誇我我會開心,我開心就會對你好,所以我不漂亮對吧?
基因謬誤(攻擊一個論點的來源而非內容):他說you jump,I jump,這是鐵達尼號的台詞,那都是幾十年前的電影了,你覺得可信么?
罪惡關聯(通過將一個論點與形象不良的人或群體聯繫起來從而破壞其可信度):你說感情需要空間,這話是老王對他媳婦兒說的,老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說明你和他是同類唄。
不可證偽:他對我真的很好,但是我們倆星座不合啊。
概率輕化(從單一樣本得出結論):我的兩個前任都劈腿了,所以天下男人都是人渣。
完美主義謬誤(認為只有完美的成功才是可行的選擇,從而反對任何低於預期的方案):這篇文章有什麼用,還是會有很多被誤導的女孩啊。
相對謬誤(否定客觀事實,認為事實只是針對某人或某一群體而言):對你來說是對的,但對我來說不是。(這個真的很氣人啊有木有)
滑坡謬誤(認為開始的一小步會不可避免的引發後續一系列負面事件):如果我今天同意你去應酬,那你以後難免去唱歌、喝酒、大保健,我是不是要繼續同意你大保健啊?
分割謬誤(將團體特性自動帶入每一名成員的頭上):工科生都是直男癌,你是工科生,那你肯定是直男癌,想都不用想。
訴諸主流(認定某件事是真的,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他們都說校園愛情壽命短,所以不管你多愛我,我們總是會分手的。
訴諸概率(相信因為某件事情可能發生,所以必然會發生):迄今為止你對我做的事情都讓我很滿意,但是以後肯定會有某件事你惹惱我了讓我們不得不分開,所以我看還是現在就分開比較好。
訴諸傳統(聲稱某件事是正確的,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這個樣子):婚姻是異性之間的結合,所以同性戀是不可理喻的。
訴諸荒謬(將對方的觀點以荒謬的形式表現出來以進行打擊):相信男人的情話就跟相信母豬能上樹一樣。
訴諸仇恨(因為對某人的偏見而對某一看法不屑一顧):小A打遊戲都那麼笨,談戀愛怎麼照顧女生??
訴諸匿名權威(引用來源不詳的「專家」、「研究」或某一群體以支持自己的觀點):有研究顯示/美國的一位社會學家表示,男性出軌概率要比女性高73.84%。
訴諸無知(某觀點正確,因為它沒被證偽):怎麼證明愛情的存在?所以愛情是不存在的。
訴諸同情(喚起讀者同情心):他雖然劈腿,但是曾經陪你走過了風風雨雨,為你吃苦受累,所以你應該原諒他。
訴諸獻媚(給毫無根據的論點裹上糖衣,讓人不自覺地完全接受):親愛的朋友,如此聰明的你讀到這裡,肯定會發現我說的都是對的。
訴諸恐懼(煽動對方的恐懼或偏見從而進行論證):在你讀到這篇文章時,你的男朋友可能正在別人的床上揮汗如雨。
以上都是很多喪文慣用的一些詭辯技巧,偶爾用到一兩個,可能你還能一眼看出來並嗤之以鼻,但是這些偷梁換柱的邏輯遍布全文的話你是招架不住的。不然怎麼那麼多姑娘對其深信不疑?尤其是還處在校園生活里的姑娘們,感情經歷不多的姑娘們,自己對於愛情本就沒有什麼真實的體會,也沒有一個大致的輪廓,一旦受到這些文章的誤導,再被大數據每天給你推送一下,久而久之,自己的愛情觀就被這些喪文給塑造成功了。
且不說古時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也不必說近代的死怎能不從容不迫/愛又怎能無動於衷。我們當下的社會風氣中,愛情就真的如某些自媒體者們說的那麼狼狽么?我13歲的表妹,情竇初開的年齡,沒談過戀愛的小姑娘,某天突然說了一句「哪兒有什麼愛情」,當時真的震驚不已。我在反思,是我們這個社會出問題了,還是我們每個人的腦子出問題了。最後我想明白了,就是這些攪屎棍一樣的流量與論調搞得年輕人的愛情觀渾濁不已。
那些被拍裸照的姑娘們是夠傻,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所謂倡導消費主義、倡導「愛自己,對自己狠一點」的言論蠱惑,她們會瘋了一樣不顧後果地貸款消費?
那些在深夜抱緊自己的姑娘們是夠可憐,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所謂看透愛情本質、倡導「不要輕易依賴一個人」的言論誤導,她們會心如死水一樣拒絕一切可能發生的愛情?
那些被騙炮,還覺得無所謂的姑娘們是夠愚蠢,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倡導「約炮無罪,解放人生」的言論誘惑,她們會這樣輕易地不潔身自愛,讓一個陌生人光臨自己的身體?
我是不希望和女孩子講道理的。媒體大咖們說得好啊,「和女朋友講道理,你腦子沒壞掉吧?」。有些事情我是希望和女票用邏輯和道理來解決的,後來我還是忍住了。如果我講了道理,會被貼上「直男癌」的標籤;如果我沒講,就等於默認了這種論調。表面上看,我們這些男人是被這些五花八門的媒體論調壓著打,但實際上受害的是這些女孩子,裡面就有我的女朋友啊。她們被引導著過度消費,被引導濫交,被引導不相信愛情。自媒體者們跟隨了流量,挖掘了人性,賺的盆滿缽滿,卻以我們每個人的文化氛圍為代價,入侵我們每一寸的精神領地。
我曾經也一度喜歡這種喪文化,在網易雲的評論區里,幾乎可以用一套模板來寫個熱評: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她還在我身邊,現在聽這首歌的時候,她已經走了;我不需要什麼保護,我自已可以過得很好;愛情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等等等等。當時沒有看清這些流量大咖們的真實意圖,沒有多想。我覺得身為媒體人,傳播點正能量是你們的職業道德。挖掘人性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自己,做更正確的事情,而不是讓整個社會沉浸在這種喪的氣息里一片渾濁。
寫點兒經得起推敲的東西吧,即使你技術不好,至少不要誤導少男少女,再帶來一波「殺馬特非主流男默女淚」的後現代版本。
只要用心對待,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更好的愛情,不論你經歷了多少苦難。
最後,一個中指送給這些喪文化傳播者。
公眾號:ganxinglilun
感性理論
推薦閱讀: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社交媒體營銷嗎?
※上海媒體記者邀約參加活動流程
※新的媒體政治時代已經來了
※這次聊了聊湯蘭蘭案
※一轉成雙有什麼節目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