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 原來如此簡單
「長大成人」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期望,然而現在家長們熱衷的教育,不外乎費盡心機把孩子送入各種名校、希望能給孩子找到「名師」;送孩子參加各類藝術培訓、外語學習、分數提高、考試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期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長,未來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這種思想無處不透露著功利性的目的,家長們也總是以子女如何聰明而顯於人前,即使強調人德行的培養,也只是作為一種宣傳口號而已。
過分倚重知識的傳授,而對還在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非判斷標準、價值觀念的教育卻是缺失的:
2004年在雲大宿舍連殺四人引發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
2009年「杭州飆車案」發生時,「官二代」同伴圍在死者身前嬉笑的場景灼痛了公眾的眼睛;
2010年,李啟銘在校園內將兩名女生撞成一死一傷後,囂張冷漠地喊出「我爸是李剛」。
所有這些,無不折射出我們對教育的一些本質性的問題認識出現了偏差。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對教育就有了深刻的認識:《易經·彖傳》中指出「蒙以養正,以聖功也。」意思是說,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人心中的正義,教育的目的的培養正氣,教育的方法是用正道來培養人。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告子上》也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由此可見,人生來就具有「養正」中的「正義、正氣、正道」這些優秀品質,並不是由外界強加給孩子的,我們的教育只是喚醒了孩子們內心原有的,因種種原因而被暫時遺忘的優秀品質,並通過我們教育的精心呵護使之不斷發展、壯大。教育並沒有什麼深不可測的道理,只不過是將孩子那顆沉睡的善心喚醒而已。
正如馬克思所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因此,教育是以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用一顆心感染另一顆心的神聖事業!教育的本質並不在於傳授或接納多少外在的、具體的知識、技能,而是要從內心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和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教育的方法是「養」
「正」是需要精心養護才能茁壯成長的,「我固有之」的「仁、義、禮、智」僅僅只是「善」的「開端、萌芽」而已,這些「善端」不會自己長大,如果我們沒有努力地去追求、去養護,甚至有可能會失去。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家長不僅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要死盯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而要集中精力去發掘孩子行為中所表現出的「善端」,及時給予鼓勵,精心養護,並適時因勢利導,最終讓孩子在積極、健康、正面的氛圍中,將這些「善端」發揚光大,最終成為一名富有正義、正氣、正道的「君子」。
蒙以養正——教育的本質
大膽的信任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努力喚醒、挖掘、發揚孩子的優良品質,讓孩子在正面積極的環境中培養浩然正氣!
推薦閱讀:
※以後「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很多了!
※安利一下 雙胞胎育兒指南
※家長曬娃的背後,其實是……
※寶寶每個月都在生病,怎麼會這樣?
※你和你婆婆差的只有一口奶,你居然還想斷夜奶!